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央媒合力推廣大灣區前景 國際一流灣區雛形顯現

博客文章

央媒合力推廣大灣區前景 國際一流灣區雛形顯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央媒合力推廣大灣區前景 國際一流灣區雛形顯現

2021年05月17日 15:46 最後更新:05月20日 17:08

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央媒於昨日與今日刊發評論文章,聚焦《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4周年。

從2017年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以來,4年時間內,一系列支持政策舉措相繼出台,「中國第一灣」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央視16日《新聞聯播》報導提到,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廣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萬家,比2017年增加近2萬家。相較於美國舊金山灣、紐約灣、日本東京灣等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在國際上並無先例。衝破了體制機制的束縛,粵港澳規則加速融合,第一次實現科研設備、科研人員在合作區內快速出入境,第一次實現香港科研機構辦事「信用+秒批」,國內第一家由港澳投資的稅務師事務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多個「第一次」應運而生。

《人民日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比其它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歷經改革開放後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港澳回歸祖國之後,合作不斷擴大深化,坐擁區位優勢,累計雄厚經濟實力,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大灣區不同城市肩負示範引領和創新引領的使命,推進了重大合作平台的加速建設,也使科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截至目前,深港兩地合作區對接和落地項目達138個,其中有港澳背景的項目近30個。

新華社文章《灣區潮湧千帆競》指出,作為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不到全國0.6%總面積的粵港澳大灣區,創造出了佔全國12%的GDP,可超一個中等國家經濟體,甚至高於美國三藩市灣區。

央視的報導指出,一個發展潛力無限、想象空間巨大的世界級活力灣區,雛形已清晰可見。由習主席親自謀劃、部署與推動的大灣區建設戰略,從一個決策轉化為現實。《人民日報》評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佔據重要戰略地位,迎來新機遇,「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粵港澳三地立足新發展階段,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必將推動建設取得更大新進展,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方向進發。而新華社則寫道:「今日之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無數有志青年奮鬥的舞台,在青春中國的逐夢航程中劈波斬浪。」

多個央媒全力推廣大灣區,看來未來中央都寄予厚望,至於香港如何抓住這次機遇,轉化為香港再出發的動力,香港各界都應該好好思考啦。

點擊以下連結,閱讀全文:
央視《粵港澳加速融合 世界級灣區雛形顯現》
人民日報《擘畫未來 共用榮光(大灣區 大未來)》
人民日報《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新華社《灣區潮湧千帆競——寫在<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簽署4周年前夕》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