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及時治理小兒遺尿 以防惡化成身心障礙

生活事

及時治理小兒遺尿 以防惡化成身心障礙
生活事

生活事

及時治理小兒遺尿 以防惡化成身心障礙

2021年05月26日 18:27 最後更新:18:27

遺尿俗稱尿牀,是小兒常見毛病,中醫建議應從小起正視調治,以防病情延至兒童後期階段,令身心同受影響。

嚴重者一夜數次

上醫堂創辦人中醫師張勇指,若嬰幼兒時期,由於生理上經脈未盛,氣血未充,臟腑未堅,智力未全,對排尿自控能力較差;學齡兒童也常因白日遊戲過度,精神疲勞,睡前多飲等原因,亦可偶然發生遺尿,這些都不屬病態。超過3歲,特別是5歲以上的兒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時經常遺尿,輕者數夜一次,重者可一夜數次,則為病態。

遺尿症,多自幼得病,但也有在幼童時期發生者,可以為一時性,也有持續數月後消失,而後又再出現者,有的持續數年到性成熟時才消失,有的成人也有遺尿者。遺尿者長期不瘉,致使兒童遭受精神上的壓力而產生自卑感,且對兒童的智力體格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主要分三大類型

在中醫學角度,小便正常的排泄,有賴於膀胱和三焦的氣化功能,而三焦之氣化,又與肺、牌、腎等臟有關,故遺尿的發生,雖然主要在於膀胱不能約束,但釀成膀胱不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病在臨牀上沒有排尿困難或剩餘尿。小便檢查正常。一般常見以下三個情況:

1.下元虛寒,腎氣不足:腎為先天之本,主水藏真陰而寓元陽,下通於陰,司二便與膀胱相為表裏,小便排泄與貯存,全賴於腎陽之溫養氣化。

症狀:睡中經常遺尿,多則一夜數次,醒後方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肢涼怕冷、下肢無力、腰膝痠軟、智力較差、小便清長及舌質較淡。

治法:溫補腎陽,固澀小便。

食療方:材料包括菟絲子15克、五味子15克、牡蠣20克、山藥20克、杜仲15克、瘦肉及清水各適量。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一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溫補脾腎、以暖下元。

2.脾肺氣虛,膀胱失約:肺主一身之氣,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脾屬中土,性喜燥惡濕而能制水。脾肺功能正常,方能維持機體水液的正常輸布和排泄。當肺脾氣虛,上虛不能制下,下虛不能上承,致使無權約束水道,則小便自遺,或睡中小便自出。

症狀:睡後遺尿、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蒼黃、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還有常自汗出、舌質淡、苔薄嫩及脈少力。

治法:培元益氣、固澀小便。

食療方:材料包括黨參15克、白朮15克、山藥15克、柴胡10克、當歸10克、陳皮三片、瘦肉及清水適量。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一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陽益氣、兼利氣機。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3.肝經濕熱,火熱內逼:肝主疏泄,調暢氣機,通利三焦,疏通水道。若肝經濕熱鬱結,熱鬱化火,逼注膀胱而致遺尿。

症狀:遺出之尿,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較黃,平時性情急躁或夜間磨牙夢語、唇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瀉肝清熱。

食療方:材料包括龍膽草15克、黃芩10克、車前子10克、當歸10克、柴胡10克、瘦肉及清水各適量。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一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清利膀胱濕熱、調達肝氣。對於下元虛冷,脾胃虛弱者,均不宜使用。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可配合針灸治療

習慣性遺尿,除尿牀外別無其他任何症狀,治療上主要是以教育為主,改善不良的習慣。此外,本病亦可配合針灸治療。預防與護理上,則須留意以下要項:

‧耐心教育,鼓勵兒童消除怕羞、緊張情緒,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每日晚飯後注意控制飲水量。

‧臨睡前提醒兒童起牀排尿,睡後按時喚醒排尿一至兩次,從而逐漸養成自行排尿的習慣。

‧白天不宜過度遊玩,以免疲勞貪睡。

遺尿俗稱尿牀,是小兒常見毛病,中醫建議應從小起正視調治,以防病情延至兒童後期階段,令身心同受影響。網上圖片

遺尿俗稱尿牀,是小兒常見毛病,中醫建議應從小起正視調治,以防病情延至兒童後期階段,令身心同受影響。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