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張文宏:新冠變異株臨床數據 傳播力強殺傷力弱

博客文章

張文宏:新冠變異株臨床數據 傳播力強殺傷力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張文宏:新冠變異株臨床數據 傳播力強殺傷力弱

2021年06月13日 10:25 最後更新:10:29

6月12日晚,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微博發文《新冠病毒變異株臨床數據匯總,提示人類仍可贏得這場持久戰》。他對新冠變種病毒的特性有詳細介紹。

張文宏醫生。

張文宏醫生。

據張文宏分析,自去年起,新冠病毒不斷出現的變異株引發關注。特別是近期在廣州傳播的變異株,也是主要在印度肆虐的B1.617.2(Delta)變異株(簡稱D株)尤其引起民眾恐慌。一怕病毒變異,防控力量不能快過病毒,二怕病毒致病性升高,三怕疫苗沒用。

廣州的疫情是由印度D株傳播。

廣州的疫情是由印度D株傳播。

由於這些變異株是最近在國際廣泛蔓延的主要病毒株,新近國際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提供了非常可觀的數據,可以讓人們認清病毒的走向。

一、病毒傳播速度確實越來越快了

病毒的變異使得新冠毒株的傳染性和致病性發生了變化。最早在英國流行的變異株(Alpha株,簡稱A株)使得傳染性增加56%左右。而其後發現的Beta病毒株(南非流行的變異株,簡稱B株)也存在傳染性增加。Gamma病毒株(南美流行變異株,簡稱G株)則可能增加1.4~2.2倍的傳播性。

當然大家特別關注的印度流行的突變株(D株)。D株不僅僅在中國廣州引起本土病例的快速傳播,而且自今年3月份也開始在英國登陸,並被檢出。全球非常關注印度突變D株登陸英國後的走向。

目前在英國的新發病例中其佔比超過了最先在英國檢測出來的流行變異株(英國本土產生的A株)。張文宏的課題組特地從英國衛生部近期上傳的報告中查看了D株的趨勢。D株在英國登陸後,也迅速超過了英國原來流行的變異株A株,現在已經佔英國檢出毒株的73%,這說明這個病毒株較A株傳播速度更快,在病毒進化中居於優勢,被認為可能與英國近期出現的疫情小幅反彈存在相關性。然而,D株並未在英國出現明顯的第3波。看來D株雖然在英國登陸,但是並未形成氣候。英國疫情還在可控之中。

二、病毒雖變異,致病性並未出現顯著的增加

由於英國的疫苗覆蓋率較高,疫情處於可控之中。從致病性來看,英國衛生部的回顧性研究對12383個D變異株感染者進行了分析,總共有126人住院,這說明需要住院的病例數僅1%,重症率並不高,病死率當然也遠低於1%,這說明雖然英國當前被這個D變異株攻破,並成為主要的流行株,但是並未增加臨床的壓力,無論是重症率或者病死率均未增加。這說明,近期無論是哪個國家或者地區,病死率增加還是與疫情失控後的醫療資源擠兌有關,而不是因為病毒的變異。

三、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性逐漸明確

先前的一些研究發現,一些中和抗體對D株仍然有著較好的中和抑制效果。2劑復必泰疫苗接種對D株的有症狀感染有效性超過80%。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還是來自於英國的這12383個D株感染者,根據對126個住院患者進行的分析發現,其中83人未接種過疫苗,僅有3人接種2劑。這說明在住院的患者中,完成兩針接種的比例僅2.3%,這說明絕大多數(佔比97.7%)因為感染D株住院的人群中沒有接受過完整的疫苗接種。這個結果也從實際臨床數據出發,說明疫苗對於新冠突變株的保護(尤其是重症病例發生)依然十分樂觀。說明雖然病毒的這些變異株對中和抗體和疫苗都有著不同水平的影響,但是總體來說各類疫苗對目前存在的所有突變株仍然有效。

在過去的數月時間內,因為疫苗的廣泛接種,我們在真實世界中逐漸認識到了部分疫苗對於人群的保護力的情況,如在以色列接種的疫苗的保護力可達90%以上,在卡塔爾進行的研究中發現疫苗對A(變異)株的保護力約為87%,對B株的保護力為72.1%。阿斯利康疫苗對A株的保護力約為70.4%。但是針對更多的變異株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數據收集。

四、接種疫苗者可以間接保護周邊未接種的人,特別是接種率低的老年人與兒童。

值得慶幸的是,疫苗接種率的提升保護的並不止於疫苗接種的百姓們,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證實了疫苗接種可以有效保護未接種疫苗接種的人群,在監測了177個社區,分析了所有16歲以下未接種疫苗的人群新冠感染的發生率的情況來看,人群每20%的人接種疫苗,未接種人群的檢測陽性率就會下降2倍。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 有效的疫苗接種不僅僅可以提高個體對病毒的抵抗力,更有助於提升全人群對病毒的抵抗力,顯著減緩病毒的傳播。

截至2021年6月11日,中國大陸已經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種8.6億劑,早已達到世界第一,但是完成兩針接種的比例還較低,還需要努力。只有完成疫苗的廣泛接種,才能建立起對病毒傳播的阻擋,一旦有病毒輸入,哪怕是變異病毒,其傳播速度也會大幅度減弱,此時就可以從容淡定地採取精准防控,將該病毒的危害級別大幅度降低,維持世界的正常開放與運行。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