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政府監督組織揭露的數字令人吃驚 嚴重炒作「中國威脅」

博客文章

美國政府監督組織揭露的數字令人吃驚 嚴重炒作「中國威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政府監督組織揭露的數字令人吃驚 嚴重炒作「中國威脅」

2021年06月19日 10:45 最後更新:06月21日 13:01

近日,美國一家名為「政府監督項目」(Project On Government Oversight,POGO)的獨立非盈利組織,發佈了一篇讓人吃驚的文章。

該文章稱,在2020年,美國有多達15186篇新聞報道在炒作軍事上的「中國威脅論」,而且這個數字比2019年時增加了57%之多。

POGO的文章。

POGO的文章。

不僅如此,在2021年的前4個月裏,美國媒體就已經有8528篇報道提到了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這也就意味著,截至今年結束,美國的輿論場上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的文章,可能會比去年還要增加一倍,達到3萬多篇!

可美國為何會如此瘋狂地在近些年炒作中國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呢?

這個問題,也是POGO組織於6月17日發佈的這篇題為「誇大來自中國的威脅,吹大美國軍費的氣球」的文章所探討的重點。

該組織首先發現,近兩年裏,美國不僅輿論場上對於中國軍事威脅的炒作越發誇張且數量巨大,比如2020年全年有1.5萬餘篇文章談及這一話題,今年甚至可能會有3萬多篇;而且,這一話題還成為了美國國會的重點政治議題之一:在2020年全年,美國國會各種探討和文件中就有139次提到了中國軍事威脅的話題,比前一年增加了39%。

POGO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對於「中國軍事威脅」話題的關注,在過去兩年顯著增加。

POGO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對於「中國軍事威脅」話題的關注,在過去兩年顯著增加。

然而,POGO的研究人員對於這一趨勢卻感到奇怪。

因為中國在過去並沒有展現出攻擊性。POGO舉例說,比如中美兩國自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以來,在過去20年裏中美再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的軍事事件了;中國在過去這些年裏,也只與印度在邊境上有過一些小規模的衝突;中國大陸軍事力量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壓力,也是自1949年以來就一直存在的。

POGO的研究人員甚至還指出,中國的軍事力量本身也是防禦性質的,並不像美國那樣一直在砸錢大量生產攻擊性武器。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人畜無害、防禦性的中國,為何美國近些年仍會如此瘋狂地炒作中國的軍事威脅論呢?

對此,POGO的研究人員給出答案是,這是美國的「軍事—工業—國會」共生體,為了不讓美國的軍費開支在和平時期出現縮減,不讓他們的私利受損,而刻意炒作出來的。

POGO的分析指出,雖然一個國家的軍費開支在戰時會增加,在和平時期會減少,但這個情況在美國身上並不適用。比如,美國的軍費並沒有隨著諸如朝鮮戰爭或越南戰爭的結束,就徹底回歸到戰前的水平,而是保持了戰時60%的開支。

之後,在列根政府時期,雖然美蘇兩國並未開戰,只是處在冷戰狀態下,但美國的軍費開支卻達到了比戰時還要猛烈的狀態。

美國的軍費不斷創高峰。

美國的軍費不斷創高峰。

所以,在蘇聯解體,以及10多年前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戰爭」結束後,美國的「軍事—工業—國會」共生體,為了繼續滿足他們的貪婪,勢必會將靶子對準正在不斷崛起且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

如今美國一個國家的軍費支出,佔到了全世界的36%。其軍費總額是排名第二的中國的2倍,相當於與後面8國(包括中國)軍費總和。

但POGO的分析人員指出,美國「軍事—工業—國會」共生體通過不斷誇大中國威脅而不斷吹大美國軍費氣球的做法,只會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

這一方面是因為,鑒於中美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根本不可能真的全面開戰,已經擁有大量進攻性武器再繼續生產大量的新武器,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而且生產出來的武器的價值也陷入了嚴重注水,能力被誇大,系統也並不穩定可靠的困境之中,比如價格畸高的F-35戰機。甚至於,美國軍方還出現了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軍費去搞所謂的「下一代高科技武器」的研發,可除了一些概念圖外,至今什麼都沒有拿出來的尷尬情況。

因此,POGO的分析人員擔心,倘若美國不斷通過炒大中國的軍事威脅論去給自己的軍費注水,那麼最終結果很可能會是當年美國用軍備競賽搞垮蘇聯的「翻版」,只不過這次被搞垮的會是美國,被禍害的也只會是美國自己的未來。

POGO的分析人員還表示,如果美國真的擔心與中國「開戰」,就應該發展好美國自己的防禦系統,保護好自己的海岸線,而不是再去生產早已經過剩,而且根本就沒機會使用的那些攻擊性的武器,這樣做也才是真正對美國的國防和未來負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