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徐澤:大灣區令人振奮的政策舉措將持續推出 張燕生點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6條路徑

博客文章

徐澤:大灣區令人振奮的政策舉措將持續推出 張燕生點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6條路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徐澤:大灣區令人振奮的政策舉措將持續推出 張燕生點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6條路徑

2021年06月21日 10:59 最後更新:06月25日 00:28

全國港澳研究會早前(6月18日)在澳門的主會場和香港的分會場同時舉辦主題為“把握十四五,提速大灣區,共創新輝煌”2021年會學術研討會。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表示,在“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後,港澳都有了更好的條件去實現更大的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頒佈實施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都為港澳發展帶來更廣闊空間、更強勁動力。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利好政策和突破性舉措密集出臺,他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令人振奮的政策舉措將持續推出。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

徐澤說,“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之後,港澳都有了更好的條件去實現更大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利好政策和突破性舉措密集出臺。近半年就先後公佈實施了《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業執業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等。“完全可以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令人振奮的政策舉措持續推出,萬事俱備,東風一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另外,同場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話,第一是港澳地區在依託強大的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方面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港澳地區在創新流通、促進消費上有明顯優勢,過去更側重於參與國際大循環,下一步應和內地大循環形成良性互動的關係。未來中國將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發揮中國新生代,比如95後、00後、10後,超大規模高品質需求的優勢,驅動下一步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香港和澳門在其中應當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第二是港澳地區在融入國家城市群、都市圈、鄉村振興等發展大潮,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在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方面都有著世界級優勢,生活性服務業無論是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都是香港和澳門的優勢,港澳和內地在這方面的合作會帶來更大更多的商機。

第三是港澳地區在推動國際國內“雙迴圈”,即在深耕東亞、東南亞,深耕“一帶一路”,深耕美歐協力廠商合作,形成產業相融、市場相通、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等方面,都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四是港澳地區在吸引全球性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和基礎研究,發展世界一流現代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助力國家科技創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第五是港澳地區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內地合力對接東京灣、紐約灣、三藩市灣三大灣區,在共同打造全球經濟的新動力源和創新的新策源地方面,港澳與內地的合作也是其中的重點和亮點。

六是港澳地區和內地共同推動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攜手建設綠色宜居開放包容智慧的美麗家園,合作面對2030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所帶來的各種變化、機遇和挑戰,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行動。

以下是張燕生發言全文,有興趣可以細讀:

“十四五”規劃與港澳發展
張燕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十四五’規劃與港澳發展”。我一共講三個問題。

一、“十四五”時期的國際環境

“十四五”時期的國際環境有三個基本事實:一是全球化在收縮;二是全球貿易投資在減速;三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在重塑。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上世紀20、30年代全球經濟失序動盪混亂最終引發世界大戰的風險在顯著上升,國際社會“要避免因一時短視而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採取逆週期行動,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前行,繼續推動全球貿易投資前行,繼續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前行,堅持“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十四五”時期的國內變化

“十四五”時期的國內變化的主要特徵可以總結為“三新”:

第一個“新”是要立足於新發展階段。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了收官之年。這40年來,我們重點講了市場經濟的故事,外向型經濟的故事,工業經濟的故事。2021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將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未來30年,我們重點要講好三個新故事:一是要講好科學的故事,即講好科學、技術、工程、創新的故事,如何回答好李約瑟之謎、錢學森之問、歷史週期律等問題。二是要講好法治的故事,不但要推動市場開放,更要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治理和法治的現代化。三是要講好共富的故事,共同富裕是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不但要解決好效率的問題,還要解決好共同富裕的問題。

第二個“新”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要貫徹好新發展理念,即重點是踐行好五個主題詞,創新發展成為第一動力,協調發展成為內生特點,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開放發展成為必由之路,共用發展成為根本目的。

第三個“新”是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確立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這是未來30年我們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本立足點。中國將依託國內大市場來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擴大內需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基點。因此,我理解有三個當務之急:一是提升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二是構建統一大市場,來暢通國內大循環;三是促進國內大循環,增加中等收入人群,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市民化,進一步完善全國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

其次要推動國際國內“雙迴圈”相互促進。我理解“雙迴圈”至少應包括這樣三個方面:一是深耕東亞、東南亞;二是深耕“一帶一路”;三是深耕美歐與我們開展協力廠商合作。深耕東亞、東南亞的重點之一,推動東亞、東南亞生產網路轉型,推動東亞、東南亞生產方式轉軌。隨著中國擴大內需、增加進口、深化國內大循環並帶動整個地區深度合作,我預測未來全球會出現需求東移、供給東移、創新東移、服務東移、資本東移、金融和貨幣合作東移的新趨勢。另一個方面,東亞、東南亞生產方式也會逐步從汗水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國際大三角分工格局中的製造業和勞動力貢獻為主,逐步轉向市場、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和服務。因此推動東亞、東南亞的合作走深走實是“雙迴圈”的一個重點。去年我們簽署了RCEP,下一步將會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去年 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APEC會議上對全球宣佈,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這些舉措都是中國促進“雙迴圈”相互促進的實際行動。

再次要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在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變化的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怎麼能夠跨越薩繆爾森陷阱。薩繆爾森教授認為,隨著中國的技術進步、產業進步和貿易進步,不可避免地會動美國的核心乳酪、核心利益和核心產業,在這種情況下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和對抗不可避免。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今後十年、十五年以後差異化競爭優勢將非常明顯。中國未來的技術進步、產業進步和貿易進步,我們一方面要探索與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形成更高層次的互補性結構;另一方面,我們與“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形成更高水準的共用型發展模式;不搞贏者通吃,最大範圍地促進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共同利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是未來培育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一個重點。

三、“十四五”時期港澳地區的作用和轉型

“十四五”時期在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發揮好港澳地區的作用,促進港澳地區的轉型,深化港澳與內地的全面合作是一個大戰略。

一是港澳地區在依託強大的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方面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港澳地區在創新流通、促進消費上有明顯優勢,過去更側重於參與國際大循環,下一步應和內地大循環形成良性互動的關係。未來中國將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發揮中國新生代,比如95後、00後、10後,超大規模高品質需求的優勢,驅動下一步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香港和澳門在其中應當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香港和澳門都是國際旅遊消費中心,香港長期以來都被稱為“東南亞之都”和“世界購物天堂”,澳門也是世界級的文化、娛樂、休閒中心。未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發揮好港澳市場經濟優勢、國際化優勢、現代生活生產性服務業優勢,對下一步國家實現高品質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未來,港澳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創新流通,促進消費,雙迴圈相互促進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推動區域一體化,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讓市場機制在更大範圍內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

二是港澳地區在融入國家城市群、都市圈、鄉村振興等發展大潮,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在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方面都有著世界級優勢。去年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全球第一。其中有78%的外資都進入到了現代服務業。當國家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時,其中發展最快的就是生產性服務業,比如研發服務、技術服務、設計服務、資訊服務、人才服務和專業服務等,用強大的生產性服務業來提升製造業的轉型發展。這方面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尤其是香港的專業服務都是世界級的。隨著國家現代化建設發展,尤其是國家95後,00後,10後新生代孩子們的成長,他們對現代生活性服務業的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樣性、講究主觀體驗和國際化等特點。從這個角度講,包括旅遊消費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健康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至關重要。而生活性服務業無論是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都是香港和澳門的優勢,港澳和內地在這方面的合作會帶來更大更多的商機。

三是港澳地區在推動國際國內“雙迴圈”,即在深耕東亞、東南亞,深耕“一帶一路”,深耕美歐協力廠商合作,形成產業相融、市場相通、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等方面,都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因為在新發展格局中,尤其是確定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上,國際上有聲音說中國未來的發展會不會與世界主動脫鉤,國內也會出現內卷化、內向型的一些擔心。實際上我個人認為,不要爭論,用事實說話。中國未來在市場的開放,如實施貨物貿易的零關稅零壁壘、服務貿易的市場准入、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效率和水準等方面,可以做成指標體系、統計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政績考核體系。中國未來在制度型開放,如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與國際高標準制度規則相銜接方面,也同樣可以做成指標體系、統計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政績考核體系。包括我們下一步推動創新開放,開放創新、開放共用、開放合作,在這個方面港澳和內地、港澳和廣東之間推動產業的相融、市場的相通、創新的相促、規則的相聯等方面今後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是港澳地區在吸引全球性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和基礎研究,發展世界一流現代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助力國家科技創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美兩個大國戰略能力競爭的三個重點,就是看誰能夠吸引全球一流的人才,誰能夠打造世界的一流大學和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開發試驗研究的創新鏈體系,誰能夠打造世界一流的現代金融和現代服務業。這是一場既比實力、也比耐心的超長賽程的馬拉松賽跑。港澳地區在這三個方面都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是四維一體,即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其中港澳地區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是港澳地區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內地合力對接東京灣、紐約灣、三藩市灣三大灣區,在共同打造全球經濟的新動力源和創新的新策源地方面,港澳與內地的合作也是其中的重點和亮點。“十三五”時期國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增長率都在10%以上,“十四五”國家提出要保證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率保持在7%以上。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是2.4426萬億,我預測“十四五”末可能達到3.78萬億。國家已到了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快速增長的新時期。從研發產出看,2020年境內有效發明專利增長率超過了18%。可見,國家研發創新投入的增長率過去五年都保持在10%以上,境內有效發明專利增長率接近20%,表明國家發展確實到了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新舊結構轉換、新舊模式轉換的新時期。尤其是第一方陣,如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這六個省市的研發強度已明顯高於OECD的平均水準。其中最低的浙江2.68也高於OECD的平均水準。未來十年,“十四五”、“十五五”兩個五年規劃,我預測廣東累計研發創新經費投入額將超過4萬億人民幣,長三角地區將超過8萬億人民幣。兩個三角未來十年累計研發創新經費投入將超過12萬億人民幣。其中,短板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兩個重要環節。我們說,基礎研究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最終源泉。從“十四五”開始,國家制定了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畫,明確提出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重要超過8%,現在是6%。我估計“十五五”將超過10%,“十六五”將超過12%,“十七五”將超過14%,“十八五”將超過16%。我們將用20—25年使基礎研究、研究型大學和基礎原始創新投入的水準和比重達到主要發達國家的水準。而且要有十年磨一劍、二十年磨一劍的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港澳地區在這個過程中將發揮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香港有四所世界一流大學,香港智慧財產權保護裝置(曾經投入過40億港元),香港學術規範等方面和內地、廣東合作將對培育全球新動力和創新策源地發揮重要作用。

六是港澳地區和內地共同推動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攜手建設綠色宜居開放包容智慧的美麗家園,合作面對2030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所帶來的各種變化、機遇和挑戰,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行動。港澳和內地在合作推動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建設綠色宜居的美好家園上發揮重要作用。

最後,港澳地區將與廣東一道走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目前,國家出臺了關於支持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主攻方面是縮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 2020年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的倍數是2.56,浙江為1.96,杭州為1.77,寧波為1.74。2025年浙江人均收入要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準,2035年浙江人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爭取達到發達經濟體水準。同樣,廣東五大都市圈規劃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將各自帶粵東、粵西、粵北部分地區共同推動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這將對港澳地區積極參與國家推動共同富裕建設,推動港澳轉型,共同走向高品質發展道路有重大意義。

今年我們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開好局,起好步”,從這個角度講,港澳地區和國家發展共同面對新的30年,探索做好科學、技術、工程、創新這篇大文章,探索做好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現代化這篇大文章,探索做好縮小社會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這篇大文章,全面邁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港澳地區將發揮更積極更重要更不可或缺的作用。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