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慶祝大會四名領誦員是如何被選中的? 看看他們背後的故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慶祝大會四名領誦員是如何被選中的? 看看他們背後的故事

2021年07月02日 15:42 最後更新:07月06日 11:4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四名年青的學生領誦員格外矚目。為什麼是他們四人領誦?他們是誰?挑選領誦員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一起來看看。

四名領誦員

四名領誦員

彭友馨:為了准確表達一句話,到處喊「媽媽」

更多相片
四名領誦員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四名年青的學生領誦員格外矚目。為什麼是他們四人領誦?他們是誰?挑選領誦員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一起來看看。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彭友馨:為了准確表達一句話,到處喊「媽媽」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彭友馨3歲開始練習舞蹈,目前是學校舞蹈團的團長。挺拔的體態成了她入選領詞員的加分項,但因為從未接觸過朗誦,她在入選後經常大呼「壓力山大」。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三學生馮琳,連呼自己「太幸運了」。「10年前,五年級的我就在學校組織的建黨90周年慶祝活動上,參加了向黨獻詞的朗誦表演。沒想到,10年後,我竟然能站在天安門廣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朗誦!」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來自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姚牧晨說,他從海選的一開始,就有運氣的加持。「其實我到現在還是懵的,不知道當時是怎麼被選中的。」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彭友馨3歲開始練習舞蹈,目前是學校舞蹈團的團長。挺拔的體態成了她入選領詞員的加分項,但因為從未接觸過朗誦,她在入選後經常大呼「壓力山大」。

其實,在選拔領詞員的時候,專家們在面試時看中的,是彭友馨純淨的聲音、陽光的性格、大方的舉止。沒有技巧的修飾,能表達出青少年最真摯的情感。

但先天條件再好,也需要大量的學習和練習,來展現最佳的朗誦狀態。學習詞語背後的含義、掌握朗誦的技巧……入選領員預備隊以來,彭友馨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養分。可畢竟才有短短3個多月的訓練時間,她經常會遇到困難。

獻詞裡有一句話:「媽媽對我說,在每個人心中,中國共產黨都是光榮的模樣。」這句話開頭的「媽媽」二字,發音既不能太實,又不能太虛,還不能用生硬而誇張的朗誦腔,要讓聽眾有一種畫面感。彭友馨總是找不對感覺,每次練習,老師就會指出,她這句「媽媽」說得不好。

老師說,這句話裡的「媽媽」要有親切自然的感覺,讓聽眾覺得媽媽真的就站在你面前。一直練不好的彭友馨急得直哭,甚至哭得思念媽媽了。跟媽媽視頻的時候,她把難過的情緒傾訴出來之後,還不忘問媽媽:「媽媽,我以前都是怎麼喊你的啊。」

這個練過9年舞蹈的小姑娘深知,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達標。她反復練習,請同學老師聽幫她指導,預備隊的老師同學幾乎都被她喊過「媽」了。最後,彭友馨不僅通過了老師的考核,還給隊員們做了示範。

參與領詞員的過程,讓彭友馨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團隊,雖然最後站在最前方的只有4個人,但都會帶著另外6個人的支持完成任務,我們是一個集體。」

馮琳:「紅船」故里的姑娘向黨抒發最真摯情感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三學生馮琳,連呼自己「太幸運了」。「10年前,五年級的我就在學校組織的建黨90周年慶祝活動上,參加了向黨獻詞的朗誦表演。沒想到,10年後,我竟然能站在天安門廣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朗誦!」

與其他一起入選的同伴相比,「科班出身」的馮琳,顯然在朗誦技巧和能力上更有優勢。「背下一篇800多字的朗誦稿是件很輕松的事。」

但很快,她就發現了問題,背稿雖易,但朗誦可遠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輕松。

過去朗誦,自己僅依靠技巧就能「撐全場」,對朗誦稿並不用有多麼深入的理解。「用那些從學校學到的技巧,依靠聲音的高低、虛實、氣息變化、韻律節奏,就能夠傳遞出不同的情感變化。」但這種「技巧派」,最多只能算是讀稿子,讀的次數多了,自己也會產生「疲勞感」,遠達不到在廣場上朗誦的要求。

為了讓孩子們增加對朗誦稿的理解,朗誦稿的原作者特意來到培訓基地,為大家講解稿件的創作歷程。培訓老師們為孩子們安排了黨史學習課、心理輔導,課余時間,則安排孩子們觀看《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等電影,讓孩子們通過影視作品重溫光輝黨史。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時,馮琳聽著老師講述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看著革命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復原場景、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是浙江嘉興人,從小就知道,我的家鄉是革命聖地,是紅船破浪啟航之地,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方。」

馮琳對朗誦稿的理解已不再簡單浮於紙面。當她第一次以朗誦者的身份站在天安門廣場,張開口,說出第一句獻詞,真摯的感情層層遞進,噴薄而出。當馮琳說出「我們歌頌人民英雄的榮光,見證如他們所願的夢想」這樣的語句時,她的眼中盈滿淚水,她的聲音微微顫抖。

姚牧晨:「這個夏天,注定會讓我銘記終生」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來自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姚牧晨說,他從海選的一開始,就有運氣的加持。「其實我到現在還是懵的,不知道當時是怎麼被選中的。」

3月份海選的時候,姚牧晨正在上數學課,突然就有幾位老師推門而入,挑選出幾位同學讓做自我介紹。姚牧晨原本不在其中,就在老師們即將離開之際,一位女老師再次環顧教室四周,將他叫了起來。

這位女老師就是後來領誦預備隊的指導老師劉鵬。直到現在,劉鵬還清楚地記得,姚牧晨坐在靠窗位置的倒數第三排,穿著深藍色的衣服,形像俱佳。不過,由於坐的位置較偏,姚牧晨起初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撿」回來之後,發現是個可塑之才。

雖然之前參加過「曹燦杯」全國朗誦大會、人民大會堂的迎賓等活動,但是作為團隊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姚牧晨覺得自己對稿件的快速理解能力不夠,為此他沒少跟在哥哥姐姐的後面學習。「還有語言的表達,表情的變化,我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

多次的集訓,讓姚牧晨不得不放棄了一些東西,這也一度導致他的情緒波動比較大。比如,因為時間衝突,他錯過了一所中學的特長生考試,還錯過了一場自己本應該擔當主力的全國籃球聯賽。經過老師的心理疏導,姚牧晨慢慢釋懷了,「籃球今後我可以再打,但是這次獻詞意義重大,我的肩上擔著的是中國青少年的時代使命,絕對不能退縮。」

姚牧晨已經計劃好,在參加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之後,他馬上就要准備7月6日舉行的小學期間最後一場考試。另外,由於隊友們給力,球隊的籃球賽之旅頗為順利,他已經憧憬著和隊友一起衝擊7月10日的總決賽了。「這個夏天,注定會讓我銘記終生。」

趙建銘:非科班「黑馬」的逆襲路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的大四學生趙建銘,是獻詞的領誦員之一。因為非播音主持專業出身,在集訓的最初階段,他還是略顯吃勁。

雖然也曾在大學期間主持過不少活動,但畢竟之前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趙建銘對朗誦的熱愛完全來源於興趣。集訓練習時,對發聲氣息的把控是他要面對的首要難題。「有時候找不准發聲位置,感覺自己聲音會發虛,老師也經常指出我氣息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他對身體的控制感一開始也很難拿捏准確。雖然指導老師一直強調說,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要做到有「容」有「形」,但趙建銘對面部表情的控制卻沒有那麼容易。眼睛不夠亮、笑容不夠燦爛,讓老師也一度替他擔憂。

為提高基本功,彌補不足,趙建銘平時沒少下功夫。在集體練習之外,趙建銘一直有針對性地給自己加練。對於氣息不足的問題,他反復練習腹式呼吸,一點點地體會在發聲的時候,腹腔該怎樣去用力,怎樣用氣來托聲;對於表情控制的問題,他對著鏡子練,注視著自己的臉,想著開心的事,代入一種情緒感逼著自己笑。趙建銘慢慢找到了感覺。

在基本功得到很大提升之後,趙建銘發現,自己在朗誦稿件的時候,傳遞出來的情感不夠飽滿。「情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不是單純練練氣息、對著鏡子笑笑就能解決的,可能主要是自己對歷史了解較少,腦海裡所包含的畫面不夠豐富。」為此,《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經典電影及一些紅色歌曲都進了他刷劇聽歌的清單。「積累得多了,慢慢也就有了畫面感,朗誦的時候也就能聲情並茂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趙建銘說:「如今再去看我面試時候的視頻,我真的感覺變化很大,現在的我有一種由內而外的熱烈。」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帶返31.5公斤「太空手信」有D咩?

2024年05月01日 16:05 最後更新:16:18

圓滿完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於4月30日凱旋歸來,歷經187日的太空之旅,他們也帶回來重達31.5公斤的「太空手信」,令人好奇當中究竟有什麼東西?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順利返回(央視圖片)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順利返回(央視圖片)

31.5公斤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被帶回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於去年10月26日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187天後,搭乘飛船返回艙於4月30日下午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平安返回,同時也也將一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帶回並交付給科學家。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這批中國空間站第六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七號飛船順利返回。當中涉及23項科學實驗項目,包括人成骨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蛋白質晶體、生命有機分子、種子等32種生命實驗樣品以及無容器材料、高溫材料和艙外暴露材料等19種材料樣品,總重量約31.5公斤。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交付給科學家

5月1日淩晨,生命類科學實驗樣品先期轉運至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體單位,對返回的生命實驗樣品基本狀態進行檢查確認後,現場交付科學家。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樣品可為藥物研制、疫苗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後續,科學家將對返回的生命類細胞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蛋白組學檢測等生物學分析,通過微重力環境下細胞生物學機制研究,為相關疾病預防與幹預提供新的線索;對生命類蛋白質樣品進行晶體衍射分析,獲得更精準的蛋白質三維結構信息,研究靶點蛋白,為相關藥物研制、疫苗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另外,材料類科學實驗樣品將隨神舟十七飛船返回艙運抵北京,科學家將進行地面和空間樣品的組織形貌、化學成分及其分布差異等測試分析,研究重力對材料生長、成分偏析以及凝固缺陷的影響規律,為重要新材料制備提供支撐,同時有望在月壤加固材料、月壤原位資源化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消息,圓滿完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於5月1日乘坐任務飛機平安抵達北京。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領導到機場迎接。3名航天員抵京後將進入隔離回復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安排休養。隨後將在京與新聞媒體集體見面。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