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培育人才,要懂點歷史文化

博客文章

培育人才,要懂點歷史文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培育人才,要懂點歷史文化

2021年08月12日 13:47 最後更新:14:10

培訓政治人才,最近在一些愛國政團中成了一時風氣,這是好事。

但如何設計培訓課程,特別是針對香港新一代的特點,僅僅請高人講政府政策、講政治形勢是不足夠的。

中國歷史一課,不幸被一些庸官刪除,造成今天青少年缺少歷史觀,因此培訓人才應該補上這一缺陷。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成立6年了,是香港第一個以中式步操訓練的團體,我作為教官,看著他們在成長,心中倍感恩慰。

但同時也看到,這一代青少年缺乏中國歷史知識,亟需補課。

有感於此,在中共百年歷史展覽中,我們推動他們青少軍承擔講解工作,就是讓他們可以在講解中學習,講解中明理。

他們的表現,引起參觀者的注目,對他們的未來寄予期望。

除了近代史外,更有必要補上歷史文化這一課,不但知道自己從何而來,還要有傳承歷史的擔當。

為此,特別向青少年推薦一位歷史人物范仲淹以及他的名言名句,從中領悟可以受用一生。

范仲淹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困頓,但卻是這樣坎坷的人生經歷把他變成了傳奇。

兩歲的時候范仲淹的父親驟然病逝,母親謝氏因為家庭貧困無法生存下去就帶着年幼的兒子改嫁到朱姓商人的家庭裏面,兒子也跟着改了名叫“朱說”。

22歲那一年,據說是朱家兄弟浪費無度,“朱說”去指出了一下,朱家兄弟說這是朱家的錢,關你何事。

范仲淹聽到母親說起舊事才知曉自己的真實身世,心裡頓覺十分傷感,從那時候起便決心讀書考取功名恢復家族的榮耀,便收拾行李離開母親跑到南應天府去讀書,不要朱家接濟。

一旦確立自己追求目標的模式,這是世上最大最有效的奮鬥力量。

范仲淹每天都苦讀,學到打瞌睡,用冰冷的井水來提神。青年時期,必須有這樣的力量體驗。

據《東軒筆錄》記載,范仲淹每天只吃兩頓飯,每天睡前熬一鍋粥,第二天早上,粥會凝結,他切成四塊,用布包起來,帶到府學吃,上午吃兩塊,晚上吃兩塊。

同學們有時候看他太苦,請他一起吃,他說不用,吃了好的,平常就吃不下差的了。

就這樣,4年後,1015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1017年,他終於恢復了自己的姓名。(一說,1028年,范仲淹服母喪後方更名)。也就是說,他為了恢復姓名,用了至少6年,甚至17年。

范仲淹念書十分認真,在這些聖人經典裏面學到了許多對蒼生百姓有幫助的知識,考取了進士成為朝廷裏面的司理參軍審判。

范仲淹一生為君為民,所做的有益於國民之事數不勝數,是千多年來百姓心目中最高風亮節的人物。

而他私底下的人品行為也非常地令人敬佩。他年少的時候曾經在禮泉寺念書,有一次無意中在地窖裡發現一堆金子但卻悄悄地將他們掩蓋在地底下離開了,既沒有拿金子也沒有告訴別人。

多年之後他已經入仕途做高官,再次回到禮泉寺遊玩時叫來住持告知地窖藏金這件事情,讓住持把金子取出來修繕寺廟,這個事情一時之間傳為佳談。

范仲淹的發奮說明一個道理,每個人作出自己的決定是要付出代價的,但這是收穫“器識朗拔,通濟敏悟”的必然過程。一個人若是潛心專注做好一件事,心無雜念是沒有什麼做不成的。

范仲淹先後編寫了《告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規》《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義莊規矩》等等,有些至理名言,至今對我們年輕一代依然是教科書。

“溫習文字清心潔行以自樹立”,意思是溫書時,要想想如何清潔自己的心靈和行為。讀書為了提升自我,同時也要自覺地修煉自我,這樣才能達到自立自強的目的。

“凡見利處,便須思患”,意思是當你遇到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應想到可能存在憂患。做人不能唯利是圖,見利忘義,被一些利益所蒙蔽,被一時得失所困擾。

“屢經風波,惟能忍窮,固得免禍”,意思是多次經歷風波,要懂得隱忍,無論是在困窮時,甚至是處於絕境時,都要忍字當頭,才能免除禍患。

隱忍不是無奈,不是弱者、受害者角色,而是主動甘於貧窮,是螺旋上升力量之中的一種。

“惟勤學奉公,勿憂前路”,意思是一心勤學奉公,不要擔憂前途。範公是告誡人不要患得患失,計較眼前,有大一點的理想和抱負,就不會對自己的個人前途那麼在意,耗費心力于汲汲營營。

升高維度看自己現有的困境,往往才是解決之道。

“家間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請多著功夫看道書,見壽而康者,問其所以,則有所得矣。”家庭生活貧苦平淡,正正是普通人的狀態,省去多餘的僕人就可以了。

生活本來就平淡,將做人的心態放平和,安於清苦,沒有什麼難關是過不去的。

我作為青少軍教官,育才是我們的主要責任。

今天講講古人的故事,並非矯揉造作、裝腔作勢,而從歷史中可以增長文化內涵,確立“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

在此作一相關的預告,網媒“巴士的報”將舉辦“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希望大家踴躍參加,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歷史的認知和文化的自信。

作者:

陸海豪,香港警隊前總督察、香港青少年軍總會高級培訓主任、筆名“狹路相逢勇者勝”。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香港看布林肯訪華

2024年04月29日 13:30 最後更新:13:53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在中美圍繞許多議題呈緊張甚至是衝突的狀態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週一連三日訪華。

「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中國領導人的發言一錘定音,清晰表達了中方一貫的立場。

布林肯週五晚,於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記者會,也表達了「美國無意阻礙中國發展,也不是為了想與中國經濟脫鈎。」

看來,布林肯此訪意在對外釋放兩國關係緩和信號,真心實意也好,又或是表面功夫也罷,大國關係緩和總比衝突加劇要好。

但這樣的緩和能去到何種程度,又能維持多久,恐怕外界各有判斷。

近些年,香港已經是中美兩國戰略博弈的前線,香港想從大國交手的縫隙中獲取利益的機會會越來越難。

傳統的國際資金(主要是美國、歐洲資金)去往中國內地,經香港大進大出的模式遭遇挑戰,香港金融行業長期形成了服務中國企業到香港市場上市的路徑依賴,目前看來也不容樂觀。

歷史上,香港最大特点是“国际化”,而最大卖點是“轉型快”。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香港下一階段金融業務可以轉攻跨國企業財資管理,市場的開拓也可以更多地面向中東、東盟地區或是其他全球南方國家。

國際財資中心的搭建是香港金融新的增長機遇

一個成熟的國際財資中心由眾多跨國企業的境外司庫平台組成,一般而言這些司庫平台承擔著企業境外資金管理、資金服務、資金運作等方面職能。

香港金融市場開放、服務種類齊全,且沒有外匯管制,便利企業以香港為基地管理及調配多地資金。

而香港與內地資金流動日益頻繁,產品種類豐富,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中心,資金池規模佔全球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一半左右。

同時,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與中國內地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資本聯繫。

內地企業如果能夠以香港作為樞紐,匯聚全球資金、打通境內外通道,將有助於產品和業務走向國際市場。

香港在國際財資中心的搭建上,已經積累了不錯的基礎。

在財稅優惠方面,2016年香港引入了新的稅務措施。包括利息支出稅收扣除規則。

企業財資中心支付給集團非香港註冊子公司的存款利息可予以稅前扣除;以及合資格財資管理公司的合資格利潤利得稅優惠規則。對合資格的企業財資中心的合格利潤享受稅率優惠(8.25%)。

在匯率風險管理上,香港的匯率對沖產品有助跨國企業應對貨幣匯率波動,經營者可以通過香港集中管理外匯風險。

在融資方面,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加上香港的融資成本低,在匯率較穩定或外匯管制較寬鬆的國家投資時,從香港獲得美元貸款的總成本較當地貸款成本低。

考慮到投資目的地的外匯風險和融資成本,跨國企業海外業務的營運資金也會考慮從香港借款到當地使用,而非直接在當地融資。

將國際財資中心和貿易中心功能相結合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在物流、離岸貿易服務等相關網絡、人才與業務經驗豐富。

過往香港離岸貿易的重點是幫助國際品牌在中國內地尋找和搭建廉價生產線,未來的重點將是服務內地品牌和優質產品「走出去」。

從這一轉變來看,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與國際財資中心的建設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自洽性,協同發展的潛在空間巨大。

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全球採購中心,能夠有效提升跨國供應鏈管理水平和議價能力。財資中心的搭建,又可以使企業在香港透過多種融資方式,例如流動貸款、信用證等,滿足原料貿易資金快速周轉的需要。

布林肯訪華也告訴我們,要平衡傳統與新興市場

香港的金融和貿易行業,在傳統上以服務中國內地、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為主,這些市場有最成熟的製造能力和購買力。

從布林肯此次訪華可以看出,美國領導層也十分清楚,任何一個經濟體要運轉,傳統的成熟市場就不能輕言放棄。

美國都不肯放棄中國市場,香港要做國際財資中心和貿易中心,也不應主動放棄傳統市場。

另一方面,以東盟為代表的新市場,潛在市場空間巨大,也要加緊開拓,以填補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和發達經濟體衰退留下的空間。

上週文章曾講到,新加坡未來將更加重視自己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這也是看到東盟將成為國際貿易和產業鏈轉移的熱土,戰略價值快速上升。

香港具備與東盟地區合作得天獨厚的優勢,要在現有雙邊自貿協定的基礎上,以進一步在貿易和金融上與東盟融通,以吸引更多企業借助香港管理資產和拓展業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