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東道主」 一詞是怎麼來的? 為何請客叫「作東」?

歷史長河

「東道主」 一詞是怎麼來的? 為何請客叫「作東」?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東道主」 一詞是怎麼來的? 為何請客叫「作東」?

2021年09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0:36

我們在新聞報道中經常聽到一些國際會議又或者大型體育盛會,會以「東道主」來形容「主辦國」,比如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的東道主。究竟「東道主」一詞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不是「南道主」或「西道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東道主」這個詞語,早在兩千年前已經使用。在先秦著作《左傳·魯僖公三十年》中,就記載一個相關的故事。話說在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請老臣燭之武出馬解救鄭國。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我們在新聞報道中經常聽到一些國際會議又或者大型體育盛會,會以「東道主」來形容「主辦國」,比如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的東道主。究竟「東道主」一詞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不是「南道主」或「西道主」?

網上圖片

「東道主」這個詞語,早在兩千年前已經使用。在先秦著作《左傳·魯僖公三十年》中,就記載一個相關的故事。話說在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請老臣燭之武出馬解救鄭國。

《左傳·僖公三十年》局部 (網上圖片)

燭之武私下會見秦穆公,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矛盾,遊說秦穆公:「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必然會滅亡了。若是鄭國滅亡了,對貴國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請您攻打好了。但是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的土地,恐怕是難於做到的吧。您何必滅掉鄭國而讓晉國得到實惠呢?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削弱一分啊!」

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東道主。

於是秦穆公終於被說服了,不但跟鄭國簽訂了和約,還派了部分秦軍留守鄭國。晉國無奈也只得退兵了。鄭國的一場危機得到了化解。因為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會對秦國自稱「東道主」,即是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後人就以「東道主」,來指稱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唐代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載載:「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2017年金磚五國領袖峰會東道主是中國,峰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後來人們漸漸的把「作東道」作為請客的代稱,也有簡省一個字稱為「作東」。所以,請客也就被稱為「作東」。《紅樓夢》第卅十七回就有這樣的用法:「李紈等因說道:『且別給他看,先說給他韻腳﹔他後來的,先罰他和了詩。要好,就請人入社﹔要不好,還要罰他一個東道兒再說。』」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燭之武私下會見秦穆公,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矛盾,遊說秦穆公:「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必然會滅亡了。若是鄭國滅亡了,對貴國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請您攻打好了。但是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的土地,恐怕是難於做到的吧。您何必滅掉鄭國而讓晉國得到實惠呢?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削弱一分啊!」

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於是進一步說:「如果您能把鄭國留下,讓它作為你們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你的使者來往經過鄭國,鄭國可以給他們供應財物,這對你有什麼不好? 」

《左傳·僖公三十年》局部 (網上圖片)

《左傳·僖公三十年》局部 (網上圖片)

於是秦穆公終於被說服了,不但跟鄭國簽訂了和約,還派了部分秦軍留守鄭國。晉國無奈也只得退兵了。鄭國的一場危機得到了化解。因為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會對秦國自稱「東道主」,即是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後人就以「東道主」,來指稱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唐代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載載:「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東道主。

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東道主。

後來人們漸漸的把「作東道」作為請客的代稱,也有簡省一個字稱為「作東」。所以,請客也就被稱為「作東」。《紅樓夢》第卅十七回就有這樣的用法:「李紈等因說道:『且別給他看,先說給他韻腳﹔他後來的,先罰他和了詩。要好,就請人入社﹔要不好,還要罰他一個東道兒再說。』」

「作東」我們現在偶爾也用,而「東道主」泛指某項賽事、會議的主辦國家、城市或單位等。

2017年金磚五國領袖峰會東道主是中國,峰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2017年金磚五國領袖峰會東道主是中國,峰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往下看更多文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徵兵歌《送郎當紅軍》

2024年04月29日 10:00

從唐代杜甫詩《兵車行》的「耶孃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到近來解放軍徵兵的宣傳大片來看,歷來徵兵都不是易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紅軍為了招兵,流出《送郎當紅軍》一曲,「切莫想家庭,妹妹會小心」。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誕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在紅軍開始長征時迅速由江西傳播到相鄰的革命根據地,後又隨著紅軍長征流傳到了各地。這首歌謠是江西女性支持革命無私心聲的真實流露,表現了江西女性,尤其是紅軍妻子深明大義、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情懷和珍愛親人、關心親人、期盼團圓的革命柔情。

在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中,除了重利的商人,考科舉的學子,中國人很少有別離他鄉的。商人離妻別子,為的是賺錢養家;學子離鄉,為的是高中做官;平民百姓偶然別離,為的是人生的義務與責任。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分離在中國文化中是冷清與淒慘的,有無奈與不舍。文學作品中描寫分離的詩文,可以說是一字一淚,包含著離別人的無限情愫。其中的意蘊,只有別離人自知。民間諺語「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裡包含著別離的多少辛酸。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人稱它為紅軍,在紅軍離別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與所有分離不同的分離,那就是妻子唱歌送郎當紅軍。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隊伍中,有新婚燕爾的年輕妻子,有相濡以沫的中年妻子。難道她們不懂得分別的意味,不知曉分別的後果,不懂得夫妻一別就可能是永別?她們的丈夫是去參軍打仗,「要戰鬥,就會有犧牲」。

懂得,她們都懂得,而且她們懂得的比我們要多,但她們比我們要高尚。她們懂得只有割捨自己的小家才會有人民的大家,她們懂得只有獻身革命,才有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於是,她們以自己的毅力、膽識、決心、柔情,用純真的情懷唱起了《送郎當紅軍》,情感真熾,聽者為之動容。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生於1894年,2008年去世。當時,她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在其後的70多年中,她每天唱著這首歌,期盼著有一天她的丈夫朱吉梯能夠凱旋而歸。「革命呐成功啊,親郎回家庭」,這是一種期盼,一種希望,更是一種寄託。儘管青絲唱成了白髮,儘管明眸唱成了濁眼,但她依然在遙望、唱著這首歌、等待著她當年送走的丈夫能夠凱旋而歸。正是有了這些舍小家顧大家的她們,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不只是留在家中照顧老幼的女子們會唱《送郎當紅軍》,紅軍戰士也會唱。黃加棟老人是1933年參加紅軍的,當年的很多事情他已經淡忘了,可是那首《送郎當紅軍》卻準確無誤地留在了他的記憶裡。但無論誰唱,唱《送郎當紅軍》,就是唱紅軍與親人們的故事,唱《送郎當紅軍》,就會激起一種慷慨坦蕩的氣魄。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民歌原型是《懷胎調》,這是一首真正原生態的江西民歌,沒有經過整理改編,基本上保持了原來風貌。當年,這首歌受到了各個進步劇團的青睞,在「擴大百萬紅軍」的宣傳中,每次演出都會唱它,每次演唱後人們都會深受感召,掀起一片參軍熱潮。其實,只要是紅軍生活或經過的地方,都有這種歌謠在流傳。現在流行的版本只是諸多版本中的一種。歌名相同,歌詞大同小異,曲調各不相同,附著在歌詞上的故事也不相同。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