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可憐天下父母心」出自慈禧 原是為母祝壽詩

歷史長河

「可憐天下父母心」出自慈禧 原是為母祝壽詩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可憐天下父母心」出自慈禧 原是為母祝壽詩

2021年10月26日 10:00 最後更新:11:00

一提起「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家可能會即刻想起那套同名的香港粵語長片。片中張活游爸爸與白燕媽媽的表演,非常催淚。

1960《可憐天下父母心》 (網上圖片)

1960《可憐天下父母心》 (網上圖片)

《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 講述家中經濟支柱失業,一家七口長貧難顧,父母百病纏身,在窘境之下,幸得子女生性懂事。子女看到爸爸有困難,放棄學業幫補家計,更瞞著有病的媽媽行乞,為的是籌錢給她看醫生。這套電影,其實也記錄了當時草根社會的氛圍。

因為這套片,很多人會將「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可憐」二字,理解為「憐憫」或「可惜」,意思是值得「同情」。不過,接照原作者的意思,句子中的「可憐」需分開理解:「可」是值得、應該的意思;而「憐」則是珍惜、讚嘆的意思。

《可憐天下父母心》截圖 (網上圖片)

《可憐天下父母心》截圖 (網上圖片)

這句耳熟能詳的說話,出自哪位之手並非個個知道。據了解,句子是出自於握著大清命脈及權力、幾乎能夠呼風喚雨的慈禧,是一首四句詩的最尾一句。據說,這首詩是慈禧為了母親而寫的,詩曰:「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事緣在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慈禧的母親過七十大壽,慈禧是出名的孝女,必會出席。但那年正趕上朝中有國外使節到宮理商談外交事務,當時再度與慈安「垂簾聽政」的慈禧欲主攬大權,面對兩單要務,實在分身乏術。於是,她籌備了一份厚厚的壽禮,並親自書寫了一個大「壽」字,在壽字下方用滿漢雙文寫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四句詩。

慈禧書法 (網上圖片)

慈禧書法 (網上圖片)

這首賀壽詩說不得出意境有多美,甚至可以說是通俗得像一首打油詩,但是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能實在的吟詠出她的心境。當年,慈禧四十一歲,自己也養育過孩子,對為人父母之含辛茹苦應該感同身受。她在用詩句向母親表達敬意的同時,可能也傳遞自己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的心酸(兒子同治帝死時才19歲,為清朝壽命最短的皇帝)。

慈禧 (網上圖片)

慈禧 (網上圖片)

這句話也成了經典,觸動了後世多人深藏心底的感受,但這流傳多年的名句,作者是被人詬病的慈禧卻鮮為人知。慈禧的一生功過,蓋棺後至今仍然存有爭議,但從「孝」字來出發,或以為人母以及為人女的角度來說,這首詩可出自肺腑,傳頌至今,果有理由。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