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2個月激增9萬病例 對中國的啟示

博客文章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2個月激增9萬病例 對中國的啟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2個月激增9萬病例 對中國的啟示

2021年10月21日 12:42 最後更新:12:44

新加坡8月開啟「與病毒共存」路線,近期疫情一再惡化,兩個月內確診病例激增近9萬例,連續5天單日新增突破3000例,10月19日更是達到3994例,再度刷新疫情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目前全國累計15萬4725人確診,246人病故。

對於人口只有550萬的新加坡來說,這些數字是很驚人的。並且和去年4月那波疫情幾乎只在外籍移工中傳播不同,本輪疫情多數都是本土社區病例。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指出,新加坡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在進行一場「實驗」,「新加坡疫苗接種率達到83%了,他們就把新冠當成大號的感冒,要和它共存。」不過李玲認為,新加坡「實驗」到今天,效果並不理想。從8月至今,2個多月,確診數激增;雖然重症、死亡率不高,但絕對數高,死亡人數也隨之上升,且近期還出現了23歲年輕人因新冠並發症死亡的案例。

新加坡兩個月內確診病例激增近9萬例。

新加坡兩個月內確診病例激增近9萬例。

新加坡一直以來有效遏制疫情,堪稱成功抗疫的典範;而近85%的疫苗接種率也為新加坡政府選擇「與病毒共存」增添了底氣。於是8月10日新加坡開始放寬防疫措施,雖預期鬆綁措施後確診人數會增加,但增加速度比預期還快,8月底疫情就迅速反彈,嚴峻的疫情下,新加坡政府再次宣布收緊防疫措施:9月27日起,包括社交聚會和餐館堂食人數由5人調整為2人,為期一個月。同時,12歲以下學生居家上課至10月10日。此外,自10月1日起,衛生部將公布較多確診病患到過的地點地圖,民眾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回避。對此,有評論將其戲稱為「仰臥起坐」式抗疫。

自加強防疫措施以來,新加坡確診病例增加速度有所趨緩,但每天新增確診人數仍高達2000多至3000多人。新加坡抗疫官員10月20日表示,原本為期一個月的加強防疫措施將延長一個月至11月下旬。

新加坡近期確診病例的激增和政府不斷變化的政策,加劇了部分民眾的恐慌和輿論的質疑。9月底,有新加坡民眾在請願網站發起聯署,要求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辭職,「不要試圖復製西方世界,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小國,嚴重依賴勞動力,如果每個人都病了……一切都將崩潰。不要試圖說服我們它(新冠)就像流感一樣。」截至目前,這封信獲得逾9000人聯署。

李顯龍就新冠肺炎疫情發表全國講話。

李顯龍就新冠肺炎疫情發表全國講話。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0月9日就疫情發表全國講話,再次強調新加坡必須改變曾經的「清零」策略,邁向與新冠病毒共存。

李顯龍說:「即便我國讓所有人都完成疫苗接種,我們也不可能通過封鎖和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抵御這個變種病毒……新加坡不可能無限期封鎖和關閉邊境,這將付出高昂的代價,每一次收緊防疫措施,企業運作就會受到更大的衝擊。」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新加坡GDP同比下跌5.4%,這個數字雖然好於官方預期的萎縮6%-6.5%,但仍是新加坡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進入2021年,新加坡經濟表現有所起色,上半年經濟增長7.7%。不過,要實現「清零」目標,勢必要重啟病毒阻斷措施,並且嚴格管控邊境。對此王乙康8月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加坡作為一個彈丸小國和全球樞紐,必須跟世界保持聯繫,徹底關閉邊境將嚴重影響人民生計。

新加坡知名購物街烏節路上的民眾。

新加坡知名購物街烏節路上的民眾。

新加坡已於9月8日起,通過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計劃,允許德國和文萊的旅客,只要完成疫苗接種,入境新加坡後就不必進行居家隔離,只需以更頻繁的檢測代替隔離。10月9日,新加坡又宣布,自10月19日起,增加美、英、法等8國已接種疫苗旅客入境免隔離;11月15日,韓國也將加入名單。

但由於新加坡疫情嚴峻,美國疾控中心本週將新加坡旅遊風險由第三級提高至第四級,呼籲民眾避免前往。

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國家,新加坡無法承受長期的封鎖,勢必要在經濟和疫情的風險中作出艱難選擇。另一方面,這其中也能反映出那些一開始積極抗疫的國家,一旦選擇「與病毒共存」後將面臨的挑戰。

那麼,新加坡所經歷的,能否給中國帶來一些借鑒?

在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看來,新加坡近期的每日新增病例說明德爾塔病毒傳染性非常強,「大家想一想,我們可是14億人口,一旦傳開,就不是日增3000的事兒了。」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

李玲認為,中國是否開放國門取決於疫情演變和國外疫情是否平息,「我們這張維護14億人健康的保護網織起來很不容易,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擁有這種最牢最嚴密的保護,我們不能把保護網輕易放開。」

此外,她認為在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經濟穩定恢復,目前「開放國門」的迫切性沒有新加坡等國那麼大,應該以人民健康為優先。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日前也強調,何時打開國門恢復國際交往,是個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我們先看看那些打開國門的國家,他們這麼做到底會帶來什麼,他們具體的操作又是什麼……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免疫屏障還不牢靠。我們的防控策略如果要調整,基礎還要打得牢靠一點。」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