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世界已不這麼平坦了,半導體在地生產不可逆

博客文章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世界已不這麼平坦了,半導體在地生產不可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世界已不這麼平坦了,半導體在地生產不可逆

2021年10月28日 11:32 最後更新:11:37

10月26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7日出席玉山科技20周慶祝大會暨論壇演講,以「經營人的學習與成長」為題,暢談他過去60年的工作經歷,而在開頭他就點出「技術」的重要性,大談與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的過往,「為科技業的執行長,還是技術背景出身的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他認為,科技產業的經營者,還是要具備該技術出身的專業背景,即便擁有相關背景,也要不斷地跟上技術發展,若沒有相關背景更是如此,因為技術是一直在進步的。

會中最受矚目的問答環節,張忠謀有問必答。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李紀珠提問,「當年基於什麼考量,覺得可以做純粹芯片製造?」張忠謀表示,當時他很想改革台灣工研院,讓它是為台灣工業做研究的機構,但並未成功;另外,也要在台灣工研院之外創業,「do something good(做好的事)」又要不與民爭利,於是盤點台灣資源與產業環境。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接受提問。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接受提問。

「當時的台灣半導體製造產業當時設計很弱、營銷也沒有、國際觀也沒有,就只有一個長處「良率很好」,若要變成商業模式,那就只有foundry(芯片製造廠),「張忠謀表示,當時有別的企業兼著做芯片製造,台積電要專注做芯片製造,那就是嶄新的商業模式,」唯一的問題是誰要你的東西?當時大部分半導體公司自己可以製造,所以策略就是要找客戶,而且要在歐美找市場,當時大陸的市場很小,我們要做服務導向的芯片製造業。」

當年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專注高增值的研發和設計,不太在意製造,甚至將製造部份剝離,造就了台積電越做越大。如今美國半導體業開始考慮安全問題,又說要重新擴展產能,要在地生產。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並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張先生你之前提到過包括英特爾等全球半導體行業產能大擴充,全球開啓一種保護主義,所以站在一個商業模式以及策略的角度,當自由貿易受限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調整我的策略,我看到台積電最近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設廠。上周,台積電也宣佈到日本設廠機會,接下來,台積電也有可能到德國設廠的計劃,當以往的分工策略消失,大家開始各自競爭的時候,是不是代表台積電未來的策略和商業模式上面進行調整。」

《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

張忠謀:「其實很多公司,在美國的公司或者在亞洲的公司也好,這幾十年以來,都因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而成長發達,當時的世界就如同湯Thomas L. Friedman寫的一本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一般,個人、公司和行業可以在全球化過程中獲利益。如今的社會已經變得不再友善,世界已經不這麼平坦了(The World is not Flat Anymore)。1990年代,美國半導體製造市佔率曾高達42%,如今只剩下17%。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甚至也大力宣傳,台灣、韓國不安全了,高喊要把產能留在美國,不過實際執行上並不容易。

為了提升更多的市佔率,美國嘗試著透過擴張來提升產值,對此張忠謀認為,it’s not going to be possible to turn back the clock(想要時光倒流是不可能的)」。

美國想重新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不會是個可能的任務」(you will not find it to be a possible task),即使砸下數千億美元也一樣,「你還是會發現供應鏈不完整,更糟糕的是,會比目前存在的供應鏈成本高得多」。

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提問,台廠到海外設廠,能不能管理人才?張忠謀則說,在以前的「美國世紀」,確實可以從美國管理全世界,「美國世紀應該說只有半個世紀,大概是從1945年美國贏得二次大戰,到2002年,也就是911事件發生後。」

「美國世紀就是我還在德州儀器服務時,那時對一個像德儀這樣的美國強大企業,有各種各樣的外國子公司,並且從德州管理這些外國子公司,其實是很自然的。1985年我來到台灣,那時還是美國世紀。現在,台灣人有可能在台灣管理這些外國子公司,在管理上的權威有如以前美國人在管理海外子公司那樣嗎?,impossible(不可能),雖然我很欣賞台灣經理人,但不可能」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黃崇仁則提問:「台灣半導體廠家未來是否能夠繼續維持競爭力?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回應稱:半導體在地生產的是「不可逆轉」的發展,現在全球化的發展在倒退,自由貿易也在有條件下進行,這世界現在已經不在是完全自由競爭的時代。但即便如此,他仍堅定地表示,(如果)台灣半導體產業還是在台灣(本地)營運,我相信未來在世界上還是會很有競爭力,答案是會!我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台灣營運。

聽完張忠謀的訪問,知道他想盡量保持台積電在地生產,即是在台灣生產,但他又能抵抗美國的壓力,要他在美國搞廠呢?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日本

第18屆北京車展可謂電動汽車的「高光時刻」,唯獨昔日電動車「霸主」特斯拉缺席,不過公司老闆馬斯克卻突訪北京,並與中國領導人會面,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北京車展(官方圖)

北京車展(官方圖)

4月28日,馬斯克的灣流G550私人飛機,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29日離開,僅逗留1天半的行程被外媒稱稱作是「一次令人意外的訪問」。

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馬斯克

在釣魚台國賓館,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馬斯克,他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範例,並稱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將始終向外資企業敞開。馬斯克則向李強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特斯拉表現最好的工廠,這得益於中國團隊的勤勞智慧。特斯拉願同中國進一步深化合作,取得更多共贏成果。他的這番說話帶著滿滿誠意,只因為特斯拉創造的驕人銷售成績,一向和中國市場密不可分。

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馬斯克(AP圖)

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馬斯克(AP圖)

此前,李強與馬斯克也曾有過多次見面。早在2018年7月,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李強就會見了馬斯克。當年,特斯拉首個海外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臨港,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僅僅半年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的中國速度。隨後,從0輛到100萬輛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用了33個月,從100萬輛到200萬輛,僅耗時13個月。

特斯拉曾經的輝煌與中國市場密不可分

彼時的馬斯克,可謂「春風得意」。2020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首次交付國產Model 3,當時馬斯克親臨現場,興奮地來了一支即興舞蹈。

特斯拉CEO馬斯克(AP圖)

特斯拉CEO馬斯克(AP圖)

其實在落戶上海之前,特斯拉陷入嚴重的產能危機和現金流危機,一方面Model 3產量無法滿足交付需求,另一方面巨大的研發投入導致公司資金鏈接近崩潰。馬斯克在《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一書中提到,2013年3月,他差點將特斯拉以1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谷歌「當時特斯拉正處在破產的邊緣」。

近日特斯拉公司再度陷入困境

歷史再度重演,最近一段日子馬斯克又開始過得不太舒心,公司面臨最大規模裁員。4月15日,馬斯克宣布特斯拉將在全球裁員10%,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斯拉全球員工總數為140473人。依此推算,特斯拉本輪裁員涉及的員工數量或達14000人以上。這是特斯拉自2017年以來的第五次大規模裁員,當時該公司裁員2%。此後,該公司在2018年、2019年和2022年分別削減了9%、7%和3%的員工。

此外,公司還面臨高層人員變動,特斯拉動力總成及能源業務高級副總裁德魯·巴格利諾和與公共政策和業務發展副總裁羅漢·帕特爾(Rohan Patel)宣布離職。巴格利諾是特斯拉的元老級人物,在特斯拉服務了18年,一直擔任著動力總成及能源業務的高級副總裁,負責電池、電機、驅動單元、電力電子和能源產品等重要業務,這些都是特斯拉業務的核心。帕特爾於2017年加入特斯拉,成為了特斯拉公共政策和業務發展副總裁,曾幫助處理特斯拉與政府和監管機構之間的關系。

特斯拉公司利潤股價雙跌 

利潤下滑: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特斯拉全年凈利潤為108.82億美元,同比減少23%,而特斯拉也出現了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年度利潤下降。

股價下跌:特斯拉近期股價大跌,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近30%,馬斯克還因此丟掉了世界首富的位置。

困境之下馬斯克再訪中國福地

困境之下,馬斯克再次想到了中國這塊福地。在一天半的訪華之行中,馬斯克不僅得以見到中國政府高層,還成功拿到「數據安全通行證」,特斯拉通過國家汽車數據安全4項全部要求,即車外人臉信息等匿名化處理、默認不收集座艙數據、座艙數據車內處理、處理個人信息顯著告知等。特斯拉方面表示,這將有利於全面解除(如機關單位、機場、高速等)對特斯拉等智能汽車的禁行禁停限制。

馬斯克突訪北京(網上圖片)

馬斯克突訪北京(網上圖片)

據了解,此次試點的四項要求對汽車數據合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得到了各個企業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配合。同時,為符合相關要求,試點企業投入了較大的研發資源。特斯拉也成為唯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企業,其他五家企業分別是比亞迪、理想、路特斯、合眾新能源(旗下品牌為哪咤汽車)和蔚來。

除了拿到「通行證」,馬斯克此行可謂收獲頗豐。有媒體猜測馬斯克意在推動特斯拉旗下完全自動駕駛系統(FSD)在華落地。在動身赴京的前幾天,馬斯克在回覆網友關於特斯拉FSD何時進入中國時稱「可能很快就能實現」,表明馬斯克已有預期能將其FSD在中國落地。

長遠來看,實現高階自動駕駛是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自動駕駛技術正以革命性的姿態,成為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力。當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美市場,都積極擁抱自動駕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交付1238.06萬輛,同比增長23.7%,而NOA為代表的高階智駕市場同比大增189.02%。特斯拉更新的FSD版本一旦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對整個高階智駕市場帶來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或將大幅強化消費者認知,推動國內高階智駕滲透,並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中引發「鯰魚效應」。

馬斯克放話進軍20萬元低端市場

在中國的這一天半時間,馬斯克「放話」特斯拉要進入20萬元低端市場,「最便宜」的特斯拉Model 2將於2025年上市開售,其項目名稱為Redwood。據悉,新車將於墨西哥、柏林以及上海工廠開工投產,市場定價將保持在2.5萬美元上下(按當前匯率來算,國內售價為18.2萬人民幣左右),後期全面投產後價格有望迎來進一步下探。特斯拉目前僅有五款車型在售,包括兩款轎車、兩款SUV和一款皮卡,而20萬元以下的車型一直是「一片空白」。

特斯拉2023年全球交付(網上圖片)

特斯拉2023年全球交付(網上圖片)

馬斯克宣傳低價車型上市,這個「大餅」其實畫了好幾年。早在2020年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就大騷技術,提出通過一體壓鑄、電芯去極耳設計、車身一體化等方式實現降本目的,說「用三年左右時間來實現2.5萬美元的平價車型不是問題」。然而從特斯拉公布的數據來看,Model S和Model X在2023年的累計銷量不足7萬輛,這與Model Y和Model 3在市場自行車道「大殺四方」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

然而自從2020年以來,特斯拉就再也沒有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新車型,特斯拉的Model Y運動型多用途車曾經是銷量最高的一款車,但是在技術更新換代的今天,「一招食盡天」的思維模式可能要換個思路,畢竟比亞迪、上汽、吉利等國產車企都在推陳出新上用足了勁。

特斯拉2023年全球交付(網上圖片)

特斯拉2023年全球交付(網上圖片)

特斯拉去年開始限量發售的未來主義皮卡車Cybertruck只吸引一小部分買家,大部分消費者無法接受昂貴的價格和前衛的設計。這款占用了大量研發成本的Cybertruck使用不銹鋼制造,這種材料看起來結實不易生銹,但是卻難以駕馭。而不久前剛上市的小米SU7,售價21.59萬起,比亞迪爆款車型「海豚」,售價9.98萬起,馬斯克的壓力究竟有多大?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華盛頓大學研究中國汽車購買習慣的工程管理助理教授海爾韋斯頓說,特斯拉在高端市場不容樂觀,因為它的車不像寶馬或奔馳等車廠的出品那樣,能提供很多的舒適享受。「在中國有太多好選擇了,特斯拉『不上不下』,從它能提供的服務來看,它的價格過高了。」

特斯拉在歐洲也風光不再

如今,特斯拉在歐洲也風光不再。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發布的3月銷量數據顯示,受到特斯拉德國柏林工廠3月縱火案影響,特斯拉當月銷量下滑34.9%,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4.3%跌至2.9%。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大眾及其旗下奧迪、斯柯達和西亞特品牌在非洲大陸的電動汽車銷量加起來超過了特斯拉。特斯拉也不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品牌,比亞迪在2023年最後三個月的全球電動車銷量超過了特斯拉,其出品包括種類繁多的轎車、運動型多用途車和廉價的超小型汽車。

馬斯克面對銷冠易主,作出了自己的解讀「我們又不是一家汽車公司,我們是搞人工智能加機器人的。」但是他也說過,如果沒有貿易壁壘,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公司將「幾乎壓倒世界上大多數汽車公司」。

得益於中國國內政策的扶持和市場的廣闊,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曾經幫助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企業,也讓馬斯克一度成了超級富豪。特斯拉進入中國獲得利潤的同時,也在使用中國制造的電池和零部件,幫助供應商開發技術,這些供應商後來將技術出售給了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如今,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如何?用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的話說「已領先歐洲五到七年」。

特斯拉(AP圖)

特斯拉(AP圖)

在今次旋風訪問中,馬斯克對媒體表示「我是中國的粉絲,超級粉絲!」。面對國產電動汽車的強勢崛起,馬斯克這次「令人意外的訪問」能否再次助力特斯拉擺脫經營困境,尚需時日來加以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這塊市場福地帶給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契機是無法替代的,這一點,相信曾經「瞓地板」的馬斯克知道(馬斯克在創業時經常睡地板),在上海超級工廠首次交付國產Model 3時跳舞的馬斯克也知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