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上海防疫「精緻高效,行必有果」 香港可以學習的地方多著呢!

博客文章

上海防疫「精緻高效,行必有果」 香港可以學習的地方多著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上海防疫「精緻高效,行必有果」 香港可以學習的地方多著呢!

2022年02月20日 12:36 最後更新:12:41

上海的疫情防控,總是會和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最小兩者之間,做到了最好的平衡。

正是靠醫生、政府、市民、企業和媒體的共同努力,上海才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防疫戰。上海的疫情防控模式,外地很多地方都想學習。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提出對標上海,學習科學防控、精准防控。但是上海的防疫模式,一般城市還真學不會。

更多相片
上海凱賓斯基大酒店的東方明珠和黃浦江景房。

上海的疫情防控,總是會和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最小兩者之間,做到了最好的平衡。

上海邊檢人員全力作戰。

原來他們被安排住在了28樓一線江景房,打開窗子就是東方明珠和黃浦江景,她爸媽則住在26樓。一家三口分開住,彼此不打擾,因而他們就當一次免費度假那麼開心。首先就是守在第一缐的酒店態度嚴謹,安排算是很貼心了,涉及到的客人也很高興。

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樂園內,兩萬遊客做完核酸檢測後有序撤離。

作為中國重要的入境關口之一,上海面臨著巨大的境外輸入風險,14+7的隔離政策既科學又不會過度增加社會成本,精細化管理正如上海人骨子裡的性格一樣,精緻高效,行必有果。這疫情還沒送走Delta就迎來了Omicron。

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樂園內做檢測時,煙花照常綻放。

後面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晚上7點多鐘,上海各學校、單位、居委會、村委會,紛紛接到通知:迅速統計這兩天有沒有人去過迪士尼?一個多小時後,週末兩天迪士尼遊客名單出爐。單位、學校、居委會、村委會,立即通知名單上所有人員:就近到以下醫院做核酸檢測。幾十分鐘後,各醫院核酸檢測窗口就排起了長隊。11月1日上午8點12分,「上海發佈」發佈消息:已累計篩查33863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所有場地都已完成採樣消毒。這速度,簡直快到不可思議。在我們正酣睡之時,上海卻通過迅速行動,將一場極可能引發巨大災難的疫情,扼殺在了萌芽之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雖然迪士尼停業了,但當天恰逢萬聖節,所以上海方面,很人性化地沒有取消煙花表演。於是遊客們才有幸得以一邊排隊做檢測,一邊欣賞煙花綻放。甚至有遊客發朋友圈說:「這是最浪漫的核酸檢測。」

典型的上海老克勒。

上海還有獨門秘器——張文宏。他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也是上海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經常用通俗的語言鼓舞人心,不講套話,不打太極,通俗而直觀,敢於直抒己見,正是這種語言風格,讓人們在各路信息充斥之時,有一種撥雲見日之感,一時間吸粉無數,被上海網友稱為「上海守護神」。在張文宏的引導下,上海市民也養成了「不信謠、不傳謠」的高素質,面對網絡謠言,上海市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等通報」。正是這樣的雙方互信,才令上海的信心基礎穩如磐石。上海本身就是媒體重鎮,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數量多質量高,官方和民間溝通順暢,極大助力了疫情防控。再加上還有張文宏,所以上海的抗疫才能這麼出色。

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或許就不太自覺,不帶口罩,甚至不用消毒設備,市民還常常因為「自由」而上街遊行。疫情越嚴重,聚會遊行的規模就越大。

內地臻視頻道作者葉航,寫了一個「疫情下的上海人」,值得細看。

記得還是十多年前,章含之來上海請我去金茂大廈吃自助餐,席間她突然很感慨地說:「上海人就是不一樣」。我問她怎麼不一樣了,她說:「金茂大廈超豪華的自助餐,居然看到好幾桌說著上海話的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在這裡吃飯、度週末。這在外地其他地方很少看得到。」然後她還說:「上海人對生活很認真也很享受。」這些話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回想起來,許多時候也確實驗證了她說的話,確實有些道理。

那天秦朔老師和我聊起「疫情下的上海人」這個話題,聊起「為什麼上海人對疫情的防控做得這麼有條有理有效果?」我的第一反應就想起章含之說的話「上海人對生活很認真也很享受」,正因為他們對生活很認真也很享受,所以他們才敬畏生命、崇尚生活。他們才對疫情防控做得那麼有條有理有效果。

最近,上海有一則新聞引起人們的關注,2022年1月1號,一位上海阿姨五星酒店吃團圓飯碰到確診病例,全家馬上在喜提江景房就地隔離14天,直呼「賺了賺了」。這讓很多外地人看不懂,吃飯吃得要就地隔離14天,怎麼還高興得起來,直呼「賺了、賺了」呢?

1月1號晚上這位阿姨帶父母親一家人去上海凱賓斯基大酒店吃團圓飯,結果吃到一半被通知酒店有客人確診新冠,搞得全家都要被原地隔離14天。一般人碰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覺得很倒霉也很惱火,可是看了這位上海阿姨發的抖音、朋友圈你就感覺的他們簡直是中了大獎一樣的感覺。

上海凱賓斯基大酒店的東方明珠和黃浦江景房。

上海凱賓斯基大酒店的東方明珠和黃浦江景房。

原來他們被安排住在了28樓一線江景房,打開窗子就是東方明珠和黃浦江景,她爸媽則住在26樓。一家三口分開住,彼此不打擾,因而他們就當一次免費度假那麼開心。首先就是守在第一缐的酒店態度嚴謹,安排算是很貼心了,涉及到的客人也很高興。

(按:可以和香港的航空公司態度作一個對比)

上海凱賓斯基大酒店的確診客人據說是境外輸入病例,而境外輸入病例作為上海的主要病例來源,這兩年真的把上海折騰得夠嗆。據1月1日《新民晚報》消息,2021年,駐守浦東機場的1500餘名移民管理警察接續作戰,全年累計查驗出入境旅客超200萬人次,查獲違法違規案件超400起,保障9.2萬余架次出入境航班安全高效起降。上海以不足全國空港口岸1/10的警力,扛起全國空港1/3的出入境人員和貨郵航班查驗任務,且出色完成,真心讓人又燃又敬!

上海邊檢人員全力作戰。

上海邊檢人員全力作戰。

作為中國重要的入境關口之一,上海面臨著巨大的境外輸入風險,14+7的隔離政策既科學又不會過度增加社會成本,精細化管理正如上海人骨子裡的性格一樣,精緻高效,行必有果。這疫情還沒送走Delta就迎來了Omicron。

2022或許還繼續是個疫情年,可是生活在上海的人,總會覺得有一種安全感。疫情以來,上海扛住了挑戰,沒有斷糧也沒有斷電,社會各個角落有條不紊運轉,這除了有政府、警察和社區的努力之外,也是和上海人踏實本分的性格絕對分不開的。精緻踏實的上海人,永遠是防治病毒的堅強後盾。

我們還記得2021年10月底上海迪斯尼發現的那場疫情,上海人是如何應對的。事後媒體給總結了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檢測有四個特點:快、穩、准、暖。 

10月31日下午5點左右,上海方面接到杭州通知:杭州新確診一名新冠病例,病例昨日曾到迪士尼遊玩,在園內待了近11個小時,極有可能引起大面積傳染。接到這個通知後,上海的反應速度有多快?不到十分鐘,上海迪士尼就已經封園。5點半左右,大批醫療人員、民警和志願者,開始陸續出現在迪士尼門口。迪士尼立即對外發佈通告:所有遊客離園時需接受核酸檢測。這反應速度,真叫一個快。更快的還在後面,醫護人員僅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完成了兩萬遊客的核酸檢測。這效率,快得簡直驚人。

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樂園內,兩萬遊客做完核酸檢測後有序撤離。

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樂園內,兩萬遊客做完核酸檢測後有序撤離。

後面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晚上7點多鐘,上海各學校、單位、居委會、村委會,紛紛接到通知:迅速統計這兩天有沒有人去過迪士尼?一個多小時後,週末兩天迪士尼遊客名單出爐。單位、學校、居委會、村委會,立即通知名單上所有人員:就近到以下醫院做核酸檢測。幾十分鐘後,各醫院核酸檢測窗口就排起了長隊。11月1日上午8點12分,「上海發佈」發佈消息:已累計篩查33863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所有場地都已完成採樣消毒。這速度,簡直快到不可思議。在我們正酣睡之時,上海卻通過迅速行動,將一場極可能引發巨大災難的疫情,扼殺在了萌芽之中。

所謂穩,就是「有序」。從接到杭州的通知開始,到完成數萬名遊客的篩查檢測,整個過程有序得就像演練過一樣。警察迅速集結到達現場,醫護迅速集結到達現場,志願者迅速集結到達現場,然後迅速各就各位,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站在哪個位置,都知道應該做些什麼:檢測的檢測,篩查的篩查,流調的流調,維持秩序的維持秩序,噓寒問暖的噓寒問暖,有力有序,不慌不亂,實在是太「穩」了。

要是換做其他城市,有數萬人到過迪士尼,那肯定要搞全面封鎖了,那肯定要搞全員檢測了,那肯定要搞全區隔離了,但是上海並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一會耗費大量人力,二會耗費大量物力和財力,三會影響無數人正常生活。所以上海決定實行精准防控:精准篩選出迪士尼遊客,然後對他們進行核酸檢測,以及2天閉環管理和12天社區健康管理。其他的上海人,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該打遊戲繼續打遊戲,所有人都按照正常軌道生活。

上海接到杭州通知後,雖然對迪士尼進行了封園,但封園卻非常人性化,只是關閉了室內項目,而讓室外項目照常進行:想離開的遊客可以立馬排隊做檢測,想繼續玩的遊客還可以繼續玩。沒有搞一刀切,很暖。而且,排隊的時候,孕婦可以先測,很暖。抱孩子的可以先測,很暖。渴了有人送水,很暖,冷了有毯子提供,很暖。充電寶源源不斷,很暖。

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樂園內做檢測時,煙花照常綻放。

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樂園內做檢測時,煙花照常綻放。

雖然迪士尼停業了,但當天恰逢萬聖節,所以上海方面,很人性化地沒有取消煙花表演。於是遊客們才有幸得以一邊排隊做檢測,一邊欣賞煙花綻放。甚至有遊客發朋友圈說:「這是最浪漫的核酸檢測。」

由於疫情管控,上海停了地鐵11號線。地鐵關了閘機口,出租車也不能來,所以很多沒車的遊客,在檢測完後沒法回家。於是上海交委,立馬調了220輛公交車過來,將所有遊客一一送回家。一個上海市民說:「當輪到我做核酸的時候,聽說地鐵停了,我還擔心怎麼回去呢,結果走到公交接駁站一看,一排排公交車正等著我呢,又是一陣暖心。」

上海的這次有序防疫,被《人民日報》翻牌了。《人民日報》盛贊道:「萬聖節沒有光怪陸離的鬼神,也沒有拯救銀河系的超人,一個有序的城市組織就是金鐘罩。」一些網友在下面留言感嘆:「確實如此,上海今天又給全國上了一課,這才是人間防疫該有的樣子。」

上海的疫情防控總是會在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最小兩者之間做到了最好的平衡。疫情管控的很多方面都與外地不同,一是上海進地鐵不看綠碼,保障了乘客出行的效率。這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想象。上海的管理邏輯是所有的黃碼和紅碼都已被管控,不可能出現在地鐵裏;二是外地人進入上海不看行程卡,保障了帶星號的低風險地區的自由流動。行程卡只能具體到地級市,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識別人員來源地的意義,但其他地方過度依賴行程卡,一刀切要求帶星號的核酸報告,甚至隔離。實質是擅自擴大了中高風險的範圍;三是上海從來沒有做全員檢測。全員核酸檢測表面免費,實際上動用的是公共支出,而越是動用公共支出,決策越要謹慎;四是上海從來沒有關閉餐館商場、電影院,盡可能保護小微商戶的正常經營。其他有的地方一旦有病例就關閉餐館、商場或者電影院,小微商戶就失去了收入來源,但房租貸款照樣要付,生活容易陷入困境;五是上海的流調披露最簡化,充分保護隱私。上海的流調只披露活動地點,不寫姓氏、性別、年齡、住址和工作單位,因為這些和防疫沒有任何關係。而有些地方會完整披露姓名和具體到門牌號的住址,甚至電話號碼都暴露在網上,然後全市的人都發短信去罵,反而可以影響後續流調的配合程度。因此,人們不得不承認上海是疫情管控最人性化的城市。

其實,上海疫情管控之所以能夠做到人性化,同樣也離不開上海市民的積極配合。有人說上海人「怕死」。是的,上海人是有些「怕死」,正因為上海人「怕死」,才有上海人更多的自律。

據說,新冠疫情剛剛爆發時,某電商網站公佈了口罩購買數據,發現上海買家人數佔據總購買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為全國第一。報道一出,很多網友都嘲笑上海人「乾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上海人怕死是有原因的,經歷過1988年甲肝大流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2009年新甲流、2013年H7N9禽流感、2015年的埃博拉防控,上海發生了太多悲劇,上海人不得不小心謹慎。

上海人不但「怕死」,還非常「聽話」。只要是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規,上海人都會嚴格遵守,毫不含糊。2019年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第二天,上海人就開始接受小區大媽的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沒過多久,上海人就養成了給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數據顯示,2019年10月的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是2019年2月的5倍。雷厲風行,立竿見影,這才是中國第一大城市該有的風範。

新冠疫情爆發後,上海市政府要求市民「如非必要絕不出門,如果出門必戴口罩」。上海人就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取消了一切聚會活動,偶爾出門買生活必需品。平日里擠到沒地落腳的上海地鐵,在疫情期間變得空空蕩蕩。平日里人山人海的上海街道,突然變得很冷靜,偶爾走過的路人都帶著口罩,甚至穿著防護服。

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或許就不太自覺,不帶口罩,甚至不用消毒設備,市民還常常因為「自由」而上街遊行。疫情越嚴重,聚會遊行的規模就越大。以至於總人口不到2000萬的紐約州,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264萬,死亡人數近6萬。而常住人口接近2500萬的上海市,累計確診人數才2751人(境外輸入2370例),死亡人數為7人。為什麼相差這麼大?因為上海市民具有超強的自律性和守法意識,讓病毒無法下手。

輿論引導及時、準確、高效要穩定人心,第一要義就是信息公開透明。上海讓人感覺到「安全」的最直觀一點,就是在於信息的絕對透明。防疫至今,上海的疫情防控部門,在上海市衛生局官網、上海發佈公眾號、微博等所有能覆蓋的官方賬號和各類新聞載體上,每天都會有截至到前一天的最新疫情。多少名確診病例、來自哪裡、流調信息等,清楚明白。什麼時候有疫情,什麼時候就有通報,所以對上海市民來說,疫情發生後連夜排查,官方賬號凌晨還在對外公佈相關疫情通報這類事並不鮮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上海還有獨門秘器——張文宏。他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也是上海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經常用通俗的語言鼓舞人心,不講套話,不打太極,通俗而直觀,敢於直抒己見,正是這種語言風格,讓人們在各路信息充斥之時,有一種撥雲見日之感,一時間吸粉無數,被上海網友稱為「上海守護神」。在張文宏的引導下,上海市民也養成了「不信謠、不傳謠」的高素質,面對網絡謠言,上海市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等通報」。正是這樣的雙方互信,才令上海的信心基礎穩如磐石。上海本身就是媒體重鎮,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數量多質量高,官方和民間溝通順暢,極大助力了疫情防控。再加上還有張文宏,所以上海的抗疫才能這麼出色。

正是靠醫生、政府、市民、企業和媒體的共同努力,上海才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防疫戰。上海的疫情防控模式,外地很多地方都想學習。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提出對標上海,學習科學防控、精准防控。但是上海的防疫模式,一般城市還真學不會。

首先,某些城市的管理者還沒覺醒,動不動就搞個「一刀切」、「一言堂」、「層層加碼」。就在上海上演「煙花防疫」大戲的時候,黑龍江省黑河市下令將戶籍居民的龍江健康碼統一變更為黃碼,江西省鉛山縣把所有紅綠燈都調為紅燈。其次,某些城市的部分市民還沒有經過現代文明的洗禮,拒不配合防疫工作。還記得南京毛老太嗎?在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爆發後,她執意離開南京去揚州,還用別人的綠碼到處晃蕩,導致整個揚州城被封。再次,欠發達城市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無法建構精准防疫體系。上海防疫過程用到的黑科技,大多是上海市政府自己採購的,而其他城市未必拿得出這筆錢。沒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自然就無法做到精准化防控。最後,很多城市長期忽視輿論宣傳,沒有建立直達市民群眾的宣傳渠道,導致當地民眾無所適從,只能聽信謠言和小道消息。

我家在永康路太原路附近的一個老式弄堂里,這條弄堂過去稱外國弄堂,小區內多是花園洋房,也有後來加建的公寓、公房。小區里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個修自行車的鋪子,我不知道這修車鋪什麼時候有的,但去年夏天修車鋪主人阿民(又叫林師傅)退休後這鋪子就沒了。阿民長得不高,很敦實、憨厚,但據說阿民出生大家人家,家裡祖上本來就曾經是開錢莊的,只是到了阿民父親這一輩才敗落下去的。阿民讀書時期遇上文革,又遇到了插隊落戶,他是硬把自己整成病號才回上海的,沒工作,就自己做了這個修車鋪子。我要說的倒不是阿民的修車工作如何,而是想說說阿民這樣一位卑微的老上海,他又是怎樣追求自己的精緻生活的。

首先,我記得阿民每天的上下班和許多大機關、大公司上班的人一樣朝九晚五。他上班來的時候常常穿著整齊、乾淨利落,雖不是西裝革履、皮鞋錚亮,但也是十分講究的。上班先更換工作服,把穿來的衣服脫下要麼疊好,要麼直接掛在他的工作櫃子里,下班再換上自己的衣服回家。我們還常常會見到阿民上班修車期間喝他用熱水瓶帶來的自制咖啡,或者是一壺濃濃的鐵觀音茶。2021年5月是阿民60週歲,他按照大公司上班的員工一樣辦理了退休手續,從此我們小區那個修車鋪沒了,小區里少了一位上海老克勒(從英語oldclerk來,直譯為「老白領」)。

典型的上海老克勒。

典型的上海老克勒。

上海有千千萬萬個像阿民一樣的上海老克勒,他們追求自己的精緻生活,他們敬畏生命、崇尚生活。他們不只是追求生活的質量,還追求生活的儀式感。我總是忘不了我媽給我盛一碗冰糖白木耳的時候,從來不忘記在碗里放一顆紅櫻桃點綴一下,即使沒有生鮮櫻桃賣的季節,她也會用罐頭櫻桃替代一下。我還記得我家三樓的鐘老師夫婦倆總是手輓手同進同出,老先生出門總是西裝革履,老太太出門總離不開一隻手包。上海人的血液里一定是流淌著他們從精緻生活到精緻人生的基因的。正因為他們這樣的生活態度,也導致了他們在疫情下格外注重防控的生活細節。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上海人又有多少?又怎麼能構成上海的主流市民?其實你不必看有多少這樣的上海人,而應該看上海人這樣的生活態度、生活習慣造就了一種氛圍和環境,在這樣的氛圍和環境下,外來者會入鄉隨俗,外來者會被感染、同化。譬如人們都在排隊等地鐵的時候,你一個外來者不會無視隊伍的存在而插隊、搶位置啥的,你也不太會打破這裡原有的秩序。所以,在疫情來臨的時候,在疫情防控的秩序里,你同樣會跟從「上海人」去追求精緻的生活人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肉身擋死神!「我跪下去才有人停車」 梅大高速倖存者截停來車救多命

2024年05月04日 13:27 最後更新:14:01

廣東梅大高速嚴重塌方造成40死重大傷亡,期間有倖存者以肉身阻擋後方繼續前行的車輛,避免更多傷亡,事蹟曝光令人動容。

廣東梅大高速嚴重塌方造成重大傷亡(網上圖片)

廣東梅大高速嚴重塌方造成重大傷亡(網上圖片)

5月1日內地迎來長假首日許多民眾趁假期出行,廣東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於凌晨發生嚴重塌方事故,最終造成48人死亡多人受傷,另有3人DNA待進一步比對確認。殘酷的意外事故隔斷許多人出行、回家的路,更有人因此痛失至親至愛,生死離別猝不及防。

梅州饒先生一家幸運躲過塌方意外

當日梅州饒先生一家在意外當日首先發現意外更幸運躲過,幸免於塌方之難後,竭盡所能呼喊、示意,甚至跪在路上攔停後方車輛,他們奮不顧身的救人之舉讓這場悲劇沒有變得更糟。

事故現場(網上圖片)

事故現場(網上圖片)

5月1日淩晨2點10分左右,饒先生開車經過梅大高速公路大埔往福建方向,茶陽路段出口方向2公里左右。當時夜空晴朗,視線不錯,這也令饒先生做出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判斷,他回憶「我看到前方有一塊地方是黑的。」本以為是積水,於是變道至左側快車道,快速通過。他開的是7座商務車,車上載有7名家人,除了妻子、兩個孩子,還有他的母親和岳父母。因為離疑似積水的位置很近,變道時饒先生使勁踩了一腳油門「感覺車像飛了起來」,落地後,車胎爆了。

饒先生坦言,如果不是因為爆胎,他會以為自己只是進行一次正常的變道,或是躲過一次飛濺的水花。下車後,饒先生震驚地發現,深色區域不是水窪,而是塌陷的車道,爆胎也是由於輪胎落在塌方後路面的尖銳位置引起的。饒先生後來推斷,自己是塌方發生後第一個通過此處的司機。

全家7口呼喊阻後方車輛卻無濟於事

饒先生一家即下車打報警電話,後方車輛仍在不斷駛來,饒先生的妻子最快穩住心神,讓全家人拿起手機、打開手電不停地揮手,示意前方車輛不要通過。然而七人竭盡力氣呼喊,卻無人停車。一輛、兩輛、三輛……車接連從塌方位置掉了下去。

事故現場(網上圖片)

事故現場(網上圖片)

饒先生岳父情急下跪在快車道中阻車

情急之下,饒先生的岳父翻過護欄,逆行至塌方路段另一側,揮手示意。看著父親的背影,饒先生的妻子當下就哭了:「我怕我爸被車撞到。他逆行過去,我拼命喊,『爸爸,你回來!』可是他已經跑到坑對面去。我喊他,他聽不到。」

然而揮手依然無濟於事。有兩三輛車看到路中間的人,明顯減速,但很快以為沒什麽事,繼續踩油門。饒先生的岳父眼睜睜看著車掉下去,他沒有再猶豫,跪在了快車道中間。這一次,終於有車剎住了。司機卻探頭罵「不要命了嗎」,等聽到解釋,再看前方的陰影,車內下來一位阿姨,同樣直直地跪下去直說「謝謝」!

塌方位置前方終於出現一片紅色剎車燈

饒先生的岳父後來對女兒說,「我跪下去才有人停車。」都說男二膝下有黃金,然而這一跪,是為了比黃金更貴的生命。當時近光燈、遠光燈打在老人身上,一輛車接一輛車,一片紅色剎車燈。旁邊的慢車道上,司機也意識到異常,減速查看情況。

救援人員到達後,饒先生全家互相攙扶,沿高速公路慢慢往下走了幾公里,與來接他們的親戚匯合。饒先生則一人在事發路段留到早晨5點多。一生很長,但這樣記憶深刻的「回家」,並不多。在高速公路上,饒先生的岳父不知「怕」為何物,回家後情緒卻多次崩潰。饒先生的母親,當晚也無法入睡。但他們有共同的安慰,他們攔下了許多車、救下了許多人,盡管他們不知道究竟有幾輛車、有多少人。

饒先生一家的合影,左三是饒先生的岳父(網上圖片)

饒先生一家的合影,左三是饒先生的岳父(網上圖片)

事後接受采訪時,饒先生的岳父對記者說,幫我們全家拍個合影吧,我們很幸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