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鄧炳強推基本法23條立法,動真格了

博客文章

鄧炳強推基本法23條立法,動真格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鄧炳強推基本法23條立法,動真格了

2022年04月18日 13:44 最後更新:13:58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15日,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表示,特區政府原計畫今年5月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提出23條本地立法,但由於新冠疫情延遲到6月,期望此項立法儘快諮詢,爭取於本年度進行立法工作。 

鄧炳強

鄧炳強

唯一下任特首參選人李家超同時呼應,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是“必須做,也要儘快做”的一項重要工作。

李還表示,現屆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將來若成功當選,他會和相關部門積極討論,按社會實際情況進行立法工作。

李家超

李家超

特區政府兩位前後任保安局長的表態,毫無疑問基本法23條立法即將啟動,況且香港在制定了《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後,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該項立法的政治條件和社會基礎,已經水到渠成。

 首先,我們應清楚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內容: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據此,我們比較一下基本法第23條與《國安法》處理罪行的共同之處,其中禁止任何人企圖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勾結外國勢力的行為,都是這兩項法律要禁止的,可為國家安全風險提供足夠管控,猶如是雙重保險。

有區別或是各有重點之處,《國安法》還就禁止恐怖活動及危害國家安全罪作出明確規定,是對國家安全主體的維護。

而針對國家安全仍有一些罪類需要再作規定,包括叛國罪、危害煽動叛亂罪、國家機密間諜罪,以及禁止本地政治組織或團體與外國政治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等四個方面,則需要特區政府通過23條本地立法加以處理。

對23條立法,香港人並不陌生,回歸後第一任特首已經著手推動,但由於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股價樓價大跌,2003年又爆發了沙士疫情,在雙重打擊下,對通過23立法形成極大的政治壓力。

與此同時,立法會內某一富貴黨議員,在關鍵時刻背叛中央和特區政府,導致23條立法在議會中票數不足而被迫將法案撤回。

此後,外國政治勢力加大了對香港政治干預,歷任特首難以將該項立法提上議程,這個安全漏洞長期被反對派利用,先後引發2014年的“占中”和2019年“黑暴”風波,讓香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敲響了政治安全的警鐘。

《香港國安法》應運而出,發揮強大震懾力。

根據政府公佈,截至目前警方國家安全處共拘捕182人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當中114人已經被檢控,另有5間公司亦因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罪行被檢控。

由此可見,目前潛在香港的外部勢力已見減退,鼓吹“港獨”情況已被遏制,眾多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亦相繼自行解散或停止運作,國家安全的風險已經大為減少。

這一良好局面,為儘早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創造了歷史性絕佳時機。

外交部長王毅指出,美國試圖通過強推“印太戰略”,製造地區緊張,挑動對抗對立,嚴重侵蝕以東盟為中心的地區合作架構;並稱我們不能讓烏克蘭悲劇在身邊重演。

美國的挑釁正在香港旁邊發生。有美國國會議員竄訪臺灣,與臺灣領導人蔡英文見面時叫囂,“是時候要讓他們(中國)付出更龐大的代價”。

解放軍對此作出強硬反應,東部戰區出動驅護艦、轟炸機、殲擊機等,在東海和臺灣周邊海空域演練,是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警示。  

香港正處於美國謀求這一戰略的中心地位,牽制香港就是牽制中國。

有人想搗亂國家,香港總會有人呼應,這是港英殖民管治留下的歷史痕跡,也是美西方國家長期對香港政治干預的結果。

這些年“港獨”和“本土激進組織”等的出現,絕不是偶然冒生,是有其生長的根源。

雖然一些政治組織公開反對國家制度的行動收斂了,不敢公開亮出“港獨”標誌,但在網路等軟性侵入方面,仍是無孔不在,變本加厲。

美西方國家在香港極力推介他們的社交媒體,用商業營運模式,以流量帶廣告滋養各類“網紅”和“意見領袖”,並通過他們的管道散播反華言論和謠言,一定程度上起到“煽動”市民仇恨國家的後果。

俄烏之戰後,西方社交媒體為制裁俄羅斯,禁止該國使用他們的網上媒體,客觀上也將反俄聲音被隔絕於外。

這一制裁正好幫助俄羅斯實現輿論“淨網”,便於俄社會形成最大共識,普京民望較戰前彈升為83%支持率,針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也獲得大多數俄國人民的支持。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忽視這些“軟性進攻”的影響力,制定23條立法時,政府需作出相應的規範和處理。

鄧炳強局長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儘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香港涉國家安全方面的漏洞,其情、其志值得我們愛國愛港力量全力支持。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2024年04月22日 14:33 最後更新:14: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新加坡總理公署4月15日發表聲明說,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議員一致支持黃循財擔任新總理。

新總理將於5月15日20時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職。接棒總理的是51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70後的黃循財,2011年才進入新加坡政壇。他並非出身政治世家,曾任李顯龍總理私人秘書。

黃循財原本知名度不高,歷任過文化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財政部等不同職位,曾任新加坡抗擊新冠疫情工作組負責人,在新冠疫情期間被普遍認為抗疫有功,擊敗了當時聲量高的貿工部長陳振聲、交通部長王乙康等人,成為接班黑馬。

「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

2022年中,以黃循財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啓動「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

啟動大會上,黃循財曾表示這一運動的目標是「更新社會契約,讓新加坡社會和制度惠及多數人、珍視擁有不同才能者,並給予所有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一年內,有20多萬名新加坡國民向政府提出意見。

2023年10月,人民行動黨公佈了長達177頁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中期報告——題為「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全面勾勒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還提出了涉及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七大改變。

這一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黃循財團隊的施政思路。

從報告釐定的挑戰,看香港與新加坡的合作空間

報告釐定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來自內外部。

總結而言包括: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新加坡等小國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不友善。

第二,科技進步導致現有工作變得過時。

第三,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放緩已經導致許多發達國家社會分裂,並將在新加坡社會產生類似的壓力。

第四,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齡化,土地和勞動力有限。

第五,在處理上述挑戰的同時,必須實現減排目標。

從這一章節來看,新加坡似乎與香港面臨諸多類似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地緣政治、技術發展、社會結構的改變。

既然兩地面對的挑戰有相通之處,那就一定會有深化合作以克服挑戰的機會。
這些機會舉例而言,包括第一,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台、維護區域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二,共同制定數字經濟領域亞太標準,迎接web 3.0發展機遇。

第三,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共同維護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穩定。

第四,合作開拓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發展銀髮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

第五,探索碳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在綠色債券、碳排放標準制定上互相配合,服務全球氣候治理。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在思考新加坡當前整體定位時,人民行動黨領導層使用的表述原文如下:「我國雖然比過去更加發達,但始終是小國寡民,也因此有許多脆弱之處。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他國家沒有義務伸出援手。因此,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抵擋風雨,齊心協力,共創未來。」

可見,黃循財為代表的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延續了李光耀時期的思路,即在大國的交鋒中求生存並謀求發展利益。

上年10月,黃循財在華盛頓出席智庫對話會時表示「中美競爭不是一場零和競賽——不是一方獲勝,另一方失敗。世界足夠大,容得下美國和中國,兩國可以共存、共同發展。中美關係既有競爭的因素,也有許多建設性接觸的因素。」

對中國,黃曾表態繼續期望中國為地區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歡迎並支持中方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

新方希望和中國一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公平、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

對美國,黃循財也曾表態「珍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存在,希望繼續發展包括防務在內的新美雙邊夥伴關係(新加坡已經從美國購買了F-35戰鬥機,這是作為美國重要防務夥伴的標誌之一)。

此外,黃循財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更願意強調新加坡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希望代表東盟開展對外政治經濟活動。

他本人曾多次在採訪中強調,「從新加坡和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而中國現在也是東南亞所有國家的好朋友。我們希望與這兩個國家都成為朋友。畢竟,最好的朋友應該不止一個」。

早在2017年6月,黃循財也曾在新加坡參與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活動,當時他正擔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

同樣也是站在東盟立場上,提出了東盟與香港通過自貿協定建立更緊密經貿聯繫的積極意義。「東盟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新加坡非常樂於協助促進香港與東盟的關係」。

香港社會各界都要把握時機積極作為

新加坡既是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者,特別是在貿易、航運服務等領域。

香港社會各界都有必要充分了解新加坡新執政團隊的施政思路,爭取在其權力交接期積極作為,與新的班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