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首位中國留法學生 「豆腐博士」李石曾倡議並創建故宮博物院

歷史長河

首位中國留法學生  「豆腐博士」李石曾倡議並創建故宮博物院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首位中國留法學生 「豆腐博士」李石曾倡議並創建故宮博物院

2022年05月13日 12:36 最後更新:13:31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七月開館,相關推廣工作正展開,雖然它跟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或台北故宮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但是,既然用上「故宮」之名,顯然會有相當大程度的合作關係,包括商情北京故宮借出珍貴文物來港展示。

故宮不但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珍貴文物的最大藏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2016年在香港團結基金的中華大講堂上透露,內地共有1450座博物館,共收藏國家定級的珍貴文物共有401萬件,其中故宮就收藏168萬件,佔全國館藏約42%,而總文物藏品逾180萬件(套)。哪怕能借出當中的百分之一供香港輪流展示,港人也可大飽眼福。但提起故宮,自然聯想到它的主要創建人:中法文化交流先驅李石曾。

更多相片
李石曾倡議並負責籌建的北京故宮博物院。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七月開館,相關推廣工作正展開,雖然它跟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或台北故宮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但是,既然用上「故宮」之名,顯然會有相當大程度的合作關係,包括商情北京故宮借出珍貴文物來港展示。

年輕時的李石曾(左一)和友人。(網上圖片)

1924年10月23日,時任「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大總統曹錕,11月5日命北京警衛司令鹿鍾麟逼溥儀自廢帝號,永離紫禁城,而時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李石曾則奉命接收紫禁城,並於12月24 日以後,帶隊開始點查清宮物品。

北京故宮「景仁榜」(局部)上,李石曾位列第五。(北京故宮網站截圖)

在北京故宮官方「景仁榜」上,李石曾是23位故宮先賢之一,排名第五,根據官方介紹,他參與驅逐溥儀出宮和故宮博物院的創建,「在籌建故宮博物院的過程中,曾力排阻撓干擾,組織專家全面清點宮內文物、圖書、物品,並抓住時機創立故宮博物院,中國博物館事業由此向正軌化發展。在故宮任職期間,設法確保故宮文物、典籍免遭流散。」

李石曾(右)與吳稚暉(左)、張靜江等在巴黎發起組織世界社。(網上圖片)

李石曾是何許人呢?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原名李煜瀛,字石曾、石僧,祖籍河北高陽,1881年出生於大清直隸省順天府南城(今日北京市區)一個望族家庭,父為晚清重臣李鴻藻,曾為同治、光緒二帝太傅。李石曾自幼跟隨齊禊亭習漢學,從甲午海戰中認識到,當時的中國已然落後,必須向西方學習;1902年,他隨清廷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

李石曾和鄭毓秀曾在京津同盟會共事。(網上圖片)

除了透過教育傳播新思潮外,他也致力於實業救國,並積極參與各種革命組織和行動。他於1906年8月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京津同盟會副會長,翌年與吳稚暉、張靜江等人開辦《新世紀》雜誌,宣傳無政府主義。這是最早傳入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之一,一度在中國影響很大,直至共產黨崛起,馬克思主義漸漸取代之。

李石曾的豆腐工廠。(網上圖片)

李石曾對實業救國非常有信心。但與張靜江在歐洲開設古玩、茶葉、絲綢店舖不同(張家是南潯巨富),他決定從中國的傳統美食入手,撬開歐洲這塊未知的巨大市場。1909年年初,李石曾在巴黎西郊開設了歐洲第一家豆腐公司,並陸續從家鄉河北高陽招聘了30多位華工到巴黎郊區加爾那‧哥倫比(La Garenne-Colombes)的豆腐工廠打工(孫中山在1909年路過巴黎時參觀這家工廠)。

1912年,他們三人創辦留法儉學會,左起:蔡元培、李石曾和吳稚暉。(電視截圖)

雖然豆腐這種美食早於十九世紀就傳入了歐洲,但在當地並沒有生產基地,全部依賴從中國進口。不但數量稀少,價格還非常昂貴,只有少數貴族或皇室能夠享用。李石曾在歐洲設立豆腐公司後,將這一中國傳統美食製作工藝帶到了歐洲,為中國美食在全世界的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石曾一生致力於中法教育,促進青年學子到國外吸收新思潮。(網上圖片)

1912年,李石曾與吳稚暉、蔡元培等人開辦留法儉學會,旨在幫助國內貧窮學生到法國學習;1914年,他又在巴黎開了第一家中國餐廳,並於翌年在巴黎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再和蔡元培創立了華法教育會,漸漸由此發展成為規模甚大且影響深遠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最鼎盛時的1919-1921年間送出逾2000名學生赴法,許多人後來成爲中國共產黨始創人兼領袖,包括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鄧小平、陳毅等。

晚年李石曾與第四任夫人田寶田。(網上圖片)

在政治上,由於早年追隨孫中山,他也成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1924年,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這個位置令他有機會成為前文提到的,參與了驅逐溥儀出宮和故宮博物院的創建。

李石曾倡議並負責籌建的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石曾倡議並負責籌建的北京故宮博物院。

1924年10月23日,時任「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大總統曹錕,11月5日命北京警衛司令鹿鍾麟逼溥儀自廢帝號,永離紫禁城,而時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李石曾則奉命接收紫禁城,並於12月24 日以後,帶隊開始點查清宮物品。

李石曾於是向馮玉祥建議設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及清室善後委員會,他並分別獲委任為委員及委員長;1925年9月,他帶領的「清室善後委員會」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及「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組織章程」。並於1925年10月10舉行故宮博物院開院典禮。

年輕時的李石曾(左一)和友人。(網上圖片)

年輕時的李石曾(左一)和友人。(網上圖片)

在北京故宮官方「景仁榜」上,李石曾是23位故宮先賢之一,排名第五,根據官方介紹,他參與驅逐溥儀出宮和故宮博物院的創建,「在籌建故宮博物院的過程中,曾力排阻撓干擾,組織專家全面清點宮內文物、圖書、物品,並抓住時機創立故宮博物院,中國博物館事業由此向正軌化發展。在故宮任職期間,設法確保故宮文物、典籍免遭流散。」

由於李石曾早年是同盟會骨幹成員,敢於批評政府,1926年遭北洋政府通緝,被迫離開北京。1928年,故宮博物院重新組成理事會,在國民政府任命的故宮理事中,他位列第一,成為第一任理事長。反映他對保護故宮文物乃至故宮博物院的創建上的貢獻。

北京故宮「景仁榜」(局部)上,李石曾位列第五。(北京故宮網站截圖)

北京故宮「景仁榜」(局部)上,李石曾位列第五。(北京故宮網站截圖)

李石曾是何許人呢?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原名李煜瀛,字石曾、石僧,祖籍河北高陽,1881年出生於大清直隸省順天府南城(今日北京市區)一個望族家庭,父為晚清重臣李鴻藻,曾為同治、光緒二帝太傅。李石曾自幼跟隨齊禊亭習漢學,從甲午海戰中認識到,當時的中國已然落後,必須向西方學習;1902年,他隨清廷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

但是,到了法國之後,李石曾不願意再繼承家族的傳統,為朝廷做官,於是,他去了蒙達爾紀(Montargis)一間農業學校學習了三年,他成為第一位去法國留學的中國人。他隨後進入巴斯德研究院及巴黎大學理學院研究生物進化哲學等學科,並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大豆的功用,以法文發表《大豆》專書,乃中國人最早在法國發表學術論文者。他並與吳稚暉、張靜江等在巴黎發起組織世界社,致力於教育。

李石曾(右)與吳稚暉(左)、張靜江等在巴黎發起組織世界社。(網上圖片)

李石曾(右)與吳稚暉(左)、張靜江等在巴黎發起組織世界社。(網上圖片)

除了透過教育傳播新思潮外,他也致力於實業救國,並積極參與各種革命組織和行動。他於1906年8月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京津同盟會副會長,翌年與吳稚暉、張靜江等人開辦《新世紀》雜誌,宣傳無政府主義。這是最早傳入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之一,一度在中國影響很大,直至共產黨崛起,馬克思主義漸漸取代之。

李石曾和鄭毓秀曾在京津同盟會共事。(網上圖片)

李石曾和鄭毓秀曾在京津同盟會共事。(網上圖片)

李石曾對實業救國非常有信心。但與張靜江在歐洲開設古玩、茶葉、絲綢店舖不同(張家是南潯巨富),他決定從中國的傳統美食入手,撬開歐洲這塊未知的巨大市場。1909年年初,李石曾在巴黎西郊開設了歐洲第一家豆腐公司,並陸續從家鄉河北高陽招聘了30多位華工到巴黎郊區加爾那‧哥倫比(La Garenne-Colombes)的豆腐工廠打工(孫中山在1909年路過巴黎時參觀這家工廠)。

為了適應歐洲的生產環境,李石曾的工廠採用機械操作,彌補了傳統手工製作豆腐效率低、衛生條件差的缺點,而且使歐洲人更容易接受。很快,他就在歐洲闖出了一片天地,其公司生產的豆製品還參加了當時在巴黎舉行的「萬國食品展覽會」,開始在歐洲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由於經營出色,並將中國的豆腐製作工藝引入歐洲,被封以「豆腐博士」。

李石曾的豆腐工廠。(網上圖片)

李石曾的豆腐工廠。(網上圖片)

雖然豆腐這種美食早於十九世紀就傳入了歐洲,但在當地並沒有生產基地,全部依賴從中國進口。不但數量稀少,價格還非常昂貴,只有少數貴族或皇室能夠享用。李石曾在歐洲設立豆腐公司後,將這一中國傳統美食製作工藝帶到了歐洲,為中國美食在全世界的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石曾的動機有二:其一,製作各種便宜的豆製品,以解決中國面臨的飢荒。其二,吸引中國人到法國邊工作邊讀書:同等配置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他後來參與發動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意念正由此而來。

1912年,他們三人創辦留法儉學會,左起:蔡元培、李石曾和吳稚暉。(電視截圖)

1912年,他們三人創辦留法儉學會,左起:蔡元培、李石曾和吳稚暉。(電視截圖)

1912年,李石曾與吳稚暉、蔡元培等人開辦留法儉學會,旨在幫助國內貧窮學生到法國學習;1914年,他又在巴黎開了第一家中國餐廳,並於翌年在巴黎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再和蔡元培創立了華法教育會,漸漸由此發展成為規模甚大且影響深遠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最鼎盛時的1919-1921年間送出逾2000名學生赴法,許多人後來成爲中國共產黨始創人兼領袖,包括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鄧小平、陳毅等。

李石曾1917年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1920年初,又與蔡元培、吳稚暉,利用庚子賠款在北京創辦中法大學,蔡元培出任校長;同年年底更成立里昂中法大學(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運作至1947年)。他另外還創立了其他國際機搆,如日內瓦中國國際圖書館。

李石曾一生致力於中法教育,促進青年學子到國外吸收新思潮。(網上圖片)

李石曾一生致力於中法教育,促進青年學子到國外吸收新思潮。(網上圖片)

在政治上,由於早年追隨孫中山,他也成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1924年,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這個位置令他有機會成為前文提到的,參與了驅逐溥儀出宮和故宮博物院的創建。

1927年4月,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第74次會議在南京舉行,李石曾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會議決議推選李石曾、蔡元培、張靜江等人共同起草《中研院組織法》三人也成為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

1928年6月,國民黨北伐,進軍北京,改稱「北平」,李石曾又獲委任為國立北平大學校長,師範大學校長,以及國立北平研究院院長等職務。1936年,李石曾與蔡元培、陶玄、張靜江等在上海創辦世界學校,實行教育救國和科學救國,把學生從小培養成出國留學及有用的人才。

晚年李石曾與第四任夫人田寶田。(網上圖片)

晚年李石曾與第四任夫人田寶田。(網上圖片)

抗日戰爭時期,李石曾逗留歐美,遊說各國支持國民政府,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貢獻。抗戰勝利後,他回國主持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大會。他於1949年移居瑞士,1956年回到台灣,曾任國民黨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73年病逝於台北。

李石曾家境富貴,雖為國民黨元老,黨內地位高,但他對官位興趣不大,作風踏實、低調。他的一生致力於教育救國,啟發國民思想,尤其投入到中法教育事業中,為大批中國青年提供了到歐洲學習西方文化、尋求救國真理的機會,對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為中國美食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著有《石僧筆記》,遺稿有《擴武自述》、《石僧隨筆》等。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過五一勞動節?

2024年05月02日 11:00

五一勞動節又名國際勞動節,以其起源在西方國家,且已成為世界各國勞工界爭取權益的盛事。爭取勞工權益又與近代工業的興起有關。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工業規模並不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為主,談不上要爭取甚麼勞工權益。不過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被迫門戶開放,外商來華設廠生產,加上洋務運動,最終使中國從傳統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強國之路,並且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據說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至於中國人何時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呢?原來也不太遲了。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五一」節進行過宣傳介紹,當時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大示威」,成為最早的歷史紀錄。1918年5月1日,少數革命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派發過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根據事後共產國際《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寫道︰「北京的人口不過93萬,可以大膽地說,有一半以上是遊手好閒的人……政治問題仍然不被重視。」「在清朝時有許多遺老遺少居住在那裡,他們利用與帝王的關係,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還有將近20萬這樣的居民,由於他們的忠順,仍然不從事任何固定的職業。」「除了這些懶漢以外,還要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以及簇擁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寄生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另外,以李大釗為首的共產黨人也開始從事勞工問題等研究。1919年3月9日,李大釗到唐山煤礦實地調查的工人生活狀況,寫成《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刊登在《每週評論》第12號上面。14日到16日在《晨報》上發表了《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我們要曉得痛苦的人,是些什麼人?痛苦的事,是些什麼事?痛苦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要想解脫他們的痛苦,應該用什麼方法?」向知識青年傳播先進的革命理論,促使一批先進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釗身邊。5月1日,在李大釗協助下,《晨報》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勞動節紀念」專號,介紹歐洲國際勞動大會盛況,號召中國工人階級與國際勞動組織接軌。這一天,淵泉(陳溥賢)、守常(李大釗)、一粟(高一涵)分別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和現實意義。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指出,這是工人「直接行動」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為幾天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及工人階級登上中國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並且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份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並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不過「五一」成為法定假期還在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的身前)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至於香港,「五一」成為法定假期屬於1997年回歸後的事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