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地位雖低賤 出身辛者庫的女子也有機會飛上枝頭

歷史長河

地位雖低賤   出身辛者庫的女子也有機會飛上枝頭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地位雖低賤 出身辛者庫的女子也有機會飛上枝頭

2022年05月20日 10:00

我們所了解的八旗,總會聯想皇親貴族,但有一群被忽略八旗人「 包衣」,也有「辛者庫」這一團體,近年因為有不少清宮劇提及,令人想了解一下他們的來龍去脈。

「包衣」是一群八旗制度下,世代臣服於皇帝的奴僕團體,主管家務等各種差使。「包衣」的地位與奴隸的地位差別不大,後者在滿語中被稱為「阿哈」,他們大多數是漢人或居住在東北地區的人,在征服時期被俘虜後,像戰利品般分配給八旗貴族。「阿哈」在田間服勞役,「包衣」則做家事工作。在征戰時期,他們部分更要拿起武器,與主人一同作戰。在清太宗皇太極時期,他們作為單獨的作戰單位,被編入日益擴大的各旗。

更多相片
清末待選入宮的包衣宮女。(網上圖片)

我們所了解的八旗,總會聯想皇親貴族,但有一群被忽略八旗人「 包衣」,也有「辛者庫」這一團體,近年因為有不少清宮劇提及,令人想了解一下他們的來龍去脈。

清宮劇《延禧攻略》中的辛者庫人服勞役。(《延禧攻略》截圖)

當「上三旗」(即鑲黃、正黃和正白旗)被皇帝掌控後,三旗中的「包衣」成為皇帝的家奴,並追隨滿洲人征戰。「包衣」被編入特殊的「包衣牛錄」中,由「管領」和「佐領」掌管。按照完整的建制,一個包衣旗由29個(後為30個)牛錄組成。包衣管領(及其下屬)被派去管理皇帝后妃和成年皇子的事務。

晚清紫禁城內的宮女。(網上圖片)

其餘一些「管領」還會統領若干勞工做日常雜役,每「管領」統領人數可達150人,這些人名為「蘇拉」。他們薪俸很少,部分更短期僱用,工期按天計算,承擔各種雜務,包括端著點心盤子和供品前往佛堂、運送祭祀器皿、樂器和家具、清掃殿堂、為皇帝金魚池換水等等。宮廷還根據季節僱用臨時工,如農曆正月宮廷朝會、貴族宴會、春節等,一般都需要大量人手。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的生日慶典也是如此。夏季「三伏天」也需要增加勞力除草。

辛者庫人是最低賤的奴僕。(《延禧攻略》截圖)

在內務府包衣旗民中,地位最低的是「官奴」,即「辛者庫」,專門從事大內或王公府第等地賤役苦差,比如打掃紫禁城內庭院、道路,「糊飾掃塵」、「三殿除草」、清除積雪,運送米麵糧油、擔水,運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辦醬醋、餅餌、茶湯及淘洗果品,司管燈火、採買雜物,承應各處祭祀,以及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駝馬,還有「各公事需用驅使」等等。一些內務府辛者庫婦人所管的雜務也有做祭品、針線活、打洗臉水等等。「辛者庫」的人當中,除了原有的辛者庫世僕,也有人會因罪而入辛者庫。

乾隆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原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網上圖片)

皇室后妃各宮,每宮都配有一定數額的「管領」下婦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管領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義務。管領下女子每年要與佐領下包衣女子一起作備選宮女,先給各宮主子使令,有的到了一定年齡就放出宮。入選的宮女按規定的期限在宮裡侍奉主子,期間,她們能得到俸祿和食物。選出來的宮女一般都在13到15歲之間,做滿五年(後來改為十年)就可離開皇宮。有的則可能被皇帝看中(儘管這是受到禁止的),備列后妃(有罪不可能成為后妃),所以,原在辛者庫下的世僕,也有可能「被抬旗」,如乾隆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即《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歷史原型)以及嘉慶的元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就出身於內務府包衣辛者庫。

清末待選入宮的包衣宮女。(網上圖片)

清末待選入宮的包衣宮女。(網上圖片)

當「上三旗」(即鑲黃、正黃和正白旗)被皇帝掌控後,三旗中的「包衣」成為皇帝的家奴,並追隨滿洲人征戰。「包衣」被編入特殊的「包衣牛錄」中,由「管領」和「佐領」掌管。按照完整的建制,一個包衣旗由29個(後為30個)牛錄組成。包衣管領(及其下屬)被派去管理皇帝后妃和成年皇子的事務。

皇太后和皇后每人有30名管領,他們輪流值班,至於皇子夫婦有一名管領,其餘管領則在皇帝和後宮出巡承德、往祭祖陵和駐蹕御園時處理相關事務。尤其在清初,由包衣組成的護軍營,會被派去守衛紫禁城內的不同區域。

清宮劇《延禧攻略》中的辛者庫人服勞役。(《延禧攻略》截圖)

清宮劇《延禧攻略》中的辛者庫人服勞役。(《延禧攻略》截圖)

其餘一些「管領」還會統領若干勞工做日常雜役,每「管領」統領人數可達150人,這些人名為「蘇拉」。他們薪俸很少,部分更短期僱用,工期按天計算,承擔各種雜務,包括端著點心盤子和供品前往佛堂、運送祭祀器皿、樂器和家具、清掃殿堂、為皇帝金魚池換水等等。宮廷還根據季節僱用臨時工,如農曆正月宮廷朝會、貴族宴會、春節等,一般都需要大量人手。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的生日慶典也是如此。夏季「三伏天」也需要增加勞力除草。

晚清紫禁城內的宮女。(網上圖片)

晚清紫禁城內的宮女。(網上圖片)

在內務府包衣旗民中,地位最低的是「官奴」,即「辛者庫」,專門從事大內或王公府第等地賤役苦差,比如打掃紫禁城內庭院、道路,「糊飾掃塵」、「三殿除草」、清除積雪,運送米麵糧油、擔水,運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辦醬醋、餅餌、茶湯及淘洗果品,司管燈火、採買雜物,承應各處祭祀,以及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駝馬,還有「各公事需用驅使」等等。一些內務府辛者庫婦人所管的雜務也有做祭品、針線活、打洗臉水等等。「辛者庫」的人當中,除了原有的辛者庫世僕,也有人會因罪而入辛者庫。

辛者庫人是最低賤的奴僕。(《延禧攻略》截圖)

辛者庫人是最低賤的奴僕。(《延禧攻略》截圖)

皇室后妃各宮,每宮都配有一定數額的「管領」下婦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管領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義務。管領下女子每年要與佐領下包衣女子一起作備選宮女,先給各宮主子使令,有的到了一定年齡就放出宮。入選的宮女按規定的期限在宮裡侍奉主子,期間,她們能得到俸祿和食物。選出來的宮女一般都在13到15歲之間,做滿五年(後來改為十年)就可離開皇宮。有的則可能被皇帝看中(儘管這是受到禁止的),備列后妃(有罪不可能成為后妃),所以,原在辛者庫下的世僕,也有可能「被抬旗」,如乾隆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即《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歷史原型)以及嘉慶的元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就出身於內務府包衣辛者庫。

乾隆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原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網上圖片)

乾隆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原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網上圖片)

包衣社會很複雜,且等級分明。上三旗的包衣可以參加護軍和前軍。他們可以成為八旗軍官,參加科舉考試並進入官僚體系,還可在內務府擔任重要職務。由於蘇州和杭州的織造工廠受內務府管轄,所以,包衣並不全在北京當差。有些包衣位高權重,富甲一方,且蓄有家奴。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過五一勞動節?

2024年05月02日 11:00

五一勞動節又名國際勞動節,以其起源在西方國家,且已成為世界各國勞工界爭取權益的盛事。爭取勞工權益又與近代工業的興起有關。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工業規模並不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為主,談不上要爭取甚麼勞工權益。不過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被迫門戶開放,外商來華設廠生產,加上洋務運動,最終使中國從傳統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強國之路,並且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據說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至於中國人何時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呢?原來也不太遲了。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五一」節進行過宣傳介紹,當時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大示威」,成為最早的歷史紀錄。1918年5月1日,少數革命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派發過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根據事後共產國際《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寫道︰「北京的人口不過93萬,可以大膽地說,有一半以上是遊手好閒的人……政治問題仍然不被重視。」「在清朝時有許多遺老遺少居住在那裡,他們利用與帝王的關係,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還有將近20萬這樣的居民,由於他們的忠順,仍然不從事任何固定的職業。」「除了這些懶漢以外,還要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以及簇擁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寄生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另外,以李大釗為首的共產黨人也開始從事勞工問題等研究。1919年3月9日,李大釗到唐山煤礦實地調查的工人生活狀況,寫成《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刊登在《每週評論》第12號上面。14日到16日在《晨報》上發表了《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我們要曉得痛苦的人,是些什麼人?痛苦的事,是些什麼事?痛苦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要想解脫他們的痛苦,應該用什麼方法?」向知識青年傳播先進的革命理論,促使一批先進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釗身邊。5月1日,在李大釗協助下,《晨報》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勞動節紀念」專號,介紹歐洲國際勞動大會盛況,號召中國工人階級與國際勞動組織接軌。這一天,淵泉(陳溥賢)、守常(李大釗)、一粟(高一涵)分別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和現實意義。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指出,這是工人「直接行動」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為幾天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及工人階級登上中國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並且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份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並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不過「五一」成為法定假期還在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的身前)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至於香港,「五一」成為法定假期屬於1997年回歸後的事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