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區政府重組架構,關鍵是人

博客文章

特區政府重組架構,關鍵是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區政府重組架構,關鍵是人

2022年05月23日 13:50 最後更新:14:27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李家超重力調整政府架構,在現屆政府的建議方案基礎上,再擴大三司十五局調整為三司(增三副司長),政策局為十五局,將會恢復被上屆取消了的中央政策組。

更多相片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國務院第754號令及總理李克強簽名。央視截圖

撫今追昔,香港回歸後,政府在組建管治團隊方面,有改革有後退,有經驗也有教訓,新政府要處理好幾方面的問題:

李家超感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表示將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所託。(資料圖)

第二,組建管治團隊要選幹才,不能搞酬庸。

在財政方面,新增支出由原方案3300萬,增加至近億港元,幅度之大比歷屆政府都進取。

提升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和效率,著力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是一些多年來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房屋、扶貧、教育以及就業等結構性問題,增加人手是辦法之一。

是否人多好辦事?

市民關注點不在此,而是在意政府加碼增肥後,能否拉動這部生了鏽的大機器高速運轉起來,真正做到“肯辦事、能辦事,辦成事”的執行型政府,這才是真正的“以結果為目標”。

我認為,政府無論增肥還是瘦身,關鍵在於“人”。

如同中國象棋,兵、馬、車、炮、相,各有不同用途,若各司其責,不但保住了帥,更贏得勝局。

因此,如何擺兵部陣,用好每一顆子,需要“帥”要有全局觀、用人觀,絕不能以個人好惡,而淩駕於整個團隊的集體意志之上;也不能自認一己之力可頂住蒼穹,而把團隊能量置之度外。

撫今追昔,香港回歸後,政府在組建管治團隊方面,有改革有後退,有經驗也有教訓,新政府要處理好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公務員是管治團隊的主要力量,要端正執政理念。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多次對香港管治者提出要求,強調必須是“愛國者治港”,這是良政善治的首要條件。

社會對政府最大的批評是,相當部分公務員抱殘守舊,對很多重大問題,認為與中央保持距離,就是維護“兩制”。

當社會出現政治衝突時,政府內部沒有統一信念、統一意志迎難而上,最多吐嘈的是2019年“黑暴”橫行時,政府內許多官員站在窗前看“風景”,不敢站出來與反對派鬥爭,導致風波一發不可收拾。

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過去的官員要臣服於英國當局,在專制的殖民地成長,價值觀與回歸後的制度要求格格不入。

另一是官員未能適應“港人治港”的重大轉變,依然是等“柯打”(指令Order)心態,當香港政制急促開放,反對派的力量越來越大,政府一些高官要麼“躺平”,要麼妥協。這種狀態不扭轉,管治無法改善。

國務院第754號令及總理李克強簽名。央視截圖

國務院第754號令及總理李克強簽名。央視截圖

第二,組建管治團隊要選幹才,不能搞酬庸。

李家超向外反復表達,重組政府架構增加不少政治委任職位,目的是下決心集中人力、物力解決香港積重難返的若干難題。

管治是政治,也是專業。在選人時,應以開放、透明的做法,無論是政府內部,還是專業人士,宜任人為賢,而不是“政黨優先”,甚至變成“酬庸”,忽略管治本身是一門很強的政治性、專業性的工作。

香港由第二屆政府推行政治問責制後,當年還比較重視選擇一些在行業中有影響力的人士,經過若干年的演變,開始出現一些政團爭權霸位的現象,推薦人選素質每況愈下,參差不齊,有些人完全不能勝任;甚至有立法會選舉落敗的人士,作為安慰派到政府當差。

這些做法,

一是沒有把“管治好”看作香港管治團隊的首要任務;

二是把政府當作培訓班,對受培者沒有優劣之分;

三是以優先送入政府作為政黨發展的噱頭,政治委任變相成為“酬庸”。

其結果不但傷害政府的管治權威,也對社會和市民不負責任。

為此,新政府重組架構選人要立規矩:

(1)明確政治委任的官員,包括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入選前要進行必要的政治考核和專業問答,如果連常識都未能掌握,不應列為入選名單;

(2)在政府內已經任職滿兩屆十年,仍然未具備條件擔當局長之職的人士,無論是副局長還是政治助理,有什麼政團或專業背景,都不能再予以委任。“旋轉門”要下決心轉起來,庸才不能長期尸位素餐。

李家超感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表示將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所託。(資料圖)

李家超感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表示將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所託。(資料圖)

第三,改善主事高官的組成結構,去除精英官僚作風。

新的政府架構,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政治委任職位,對於加強配合特首施政是有必要的。

但還要看到,政治委任官員與公務員的比例依然很低,要承擔全部的施政任務,特別是制定政策和解釋政策,僅靠幾十名政治委任官員很不足夠,需要整體公務員團隊,特別是政務官體系的配合。

政府有1500個首長級職位,其中AO職位有300多個。

大多政務官只負責埋首寫政策檔,把政策解說工作完全推給僅有的幾十位政治委任官員,沒有把政策從研究、制定、推介作為全過程來處理,導致政策經常被市民批評“離地”,甚至笑話連篇。

這一屆立法會僅一位“掛牌”民主派議員,政府的施政不會有阻礙,但隨著民主派以新的方式再回立法會,政府面對質詢的挑戰,難度會更高,目前管治層“兩張皮”的缺陷,將是施政的羈絆。

因此,要利用當前完善選舉制度出現的利好空間,有力推動政務官以及整個公務員體系,更多與政府管理層擔當政治工作,而不是在政府內部楚河劃界,各有各行。

任何改革,目標應該是將一個不完善的制度,能夠與正在發展的社會需求更適應,更融洽,改革才有意義。

政府重組架構,涉及對未來一個時期內的管治成效,選人、用人,將是這場改革中的核心。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2024年04月22日 14:33 最後更新:14: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新加坡總理公署4月15日發表聲明說,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議員一致支持黃循財擔任新總理。

新總理將於5月15日20時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職。接棒總理的是51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70後的黃循財,2011年才進入新加坡政壇。他並非出身政治世家,曾任李顯龍總理私人秘書。

黃循財原本知名度不高,歷任過文化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財政部等不同職位,曾任新加坡抗擊新冠疫情工作組負責人,在新冠疫情期間被普遍認為抗疫有功,擊敗了當時聲量高的貿工部長陳振聲、交通部長王乙康等人,成為接班黑馬。

「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

2022年中,以黃循財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啓動「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

啟動大會上,黃循財曾表示這一運動的目標是「更新社會契約,讓新加坡社會和制度惠及多數人、珍視擁有不同才能者,並給予所有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一年內,有20多萬名新加坡國民向政府提出意見。

2023年10月,人民行動黨公佈了長達177頁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中期報告——題為「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全面勾勒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還提出了涉及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七大改變。

這一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黃循財團隊的施政思路。

從報告釐定的挑戰,看香港與新加坡的合作空間

報告釐定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來自內外部。

總結而言包括: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新加坡等小國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不友善。

第二,科技進步導致現有工作變得過時。

第三,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放緩已經導致許多發達國家社會分裂,並將在新加坡社會產生類似的壓力。

第四,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齡化,土地和勞動力有限。

第五,在處理上述挑戰的同時,必須實現減排目標。

從這一章節來看,新加坡似乎與香港面臨諸多類似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地緣政治、技術發展、社會結構的改變。

既然兩地面對的挑戰有相通之處,那就一定會有深化合作以克服挑戰的機會。
這些機會舉例而言,包括第一,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台、維護區域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二,共同制定數字經濟領域亞太標準,迎接web 3.0發展機遇。

第三,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共同維護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穩定。

第四,合作開拓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發展銀髮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

第五,探索碳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在綠色債券、碳排放標準制定上互相配合,服務全球氣候治理。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在思考新加坡當前整體定位時,人民行動黨領導層使用的表述原文如下:「我國雖然比過去更加發達,但始終是小國寡民,也因此有許多脆弱之處。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他國家沒有義務伸出援手。因此,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抵擋風雨,齊心協力,共創未來。」

可見,黃循財為代表的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延續了李光耀時期的思路,即在大國的交鋒中求生存並謀求發展利益。

上年10月,黃循財在華盛頓出席智庫對話會時表示「中美競爭不是一場零和競賽——不是一方獲勝,另一方失敗。世界足夠大,容得下美國和中國,兩國可以共存、共同發展。中美關係既有競爭的因素,也有許多建設性接觸的因素。」

對中國,黃曾表態繼續期望中國為地區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歡迎並支持中方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

新方希望和中國一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公平、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

對美國,黃循財也曾表態「珍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存在,希望繼續發展包括防務在內的新美雙邊夥伴關係(新加坡已經從美國購買了F-35戰鬥機,這是作為美國重要防務夥伴的標誌之一)。

此外,黃循財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更願意強調新加坡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希望代表東盟開展對外政治經濟活動。

他本人曾多次在採訪中強調,「從新加坡和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而中國現在也是東南亞所有國家的好朋友。我們希望與這兩個國家都成為朋友。畢竟,最好的朋友應該不止一個」。

早在2017年6月,黃循財也曾在新加坡參與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活動,當時他正擔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

同樣也是站在東盟立場上,提出了東盟與香港通過自貿協定建立更緊密經貿聯繫的積極意義。「東盟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新加坡非常樂於協助促進香港與東盟的關係」。

香港社會各界都要把握時機積極作為

新加坡既是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者,特別是在貿易、航運服務等領域。

香港社會各界都有必要充分了解新加坡新執政團隊的施政思路,爭取在其權力交接期積極作為,與新的班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