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晚清經濟命脈竟由英國人控制 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50年

歷史長河

晚清經濟命脈竟由英國人控制   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50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晚清經濟命脈竟由英國人控制 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50年

2022年05月25日 10:00 最後更新:10:12

鴉片戰爭後,中國屢次遭列強欺壓,喪失國土之餘,在內政外交上也遭歐美掣肘,列強在華代理人往往在經濟、外事等部門佔據要津,權勢亦大。當中有一位曾掌控晚清經濟命脈近半個世紀,還差點當上中國的海軍司令。此人就是執掌中國海關長達50年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

不過,按當時的國情,讓洋人來管理中國海關事務,對於清政府來說,也可說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清政府辦海關,必須要「邀請外國人幫辦」;另外,清政府四大海關,早已經千瘡百孔、腐爛透頂。

更多相片
掌控晚清經濟命脈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網上圖片)

鴉片戰爭後,中國屢次遭列強欺壓,喪失國土之餘,在內政外交上也遭歐美掣肘,列強在華代理人往往在經濟、外事等部門佔據要津,權勢亦大。當中有一位曾掌控晚清經濟命脈近半個世紀,還差點當上中國的海軍司令。此人就是執掌中國海關長達50年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

粵海關大樓舊址。(網上圖片)

赫德於1854年來華工作,歷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廣州粵海關副稅務司,1861年接替同胞李泰國,出任代理總稅務司職務,兩年後轉正。赫德正式掌舵海關,便將之「專享」,容不得他人覬覦染指。當獲得絕對權威後,赫德放開手腳,大力改革海關管理體制,力圖將之拓展成中國最清廉、效率最高的部門。

清朝的中國海關腐敗現象嚴重。(網上圖片)

憑藉海關工作成就,赫德頻頻以「客卿」的身份對清廷建言獻策,在內政外交方面提出過很多尖銳的改革意見。早在1865年,赫德便向總理衙門呈遞由他撰寫的《局外旁觀論》,以局外人的姿態,要求清廷效法歐美「改革自強」,以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清廷將此文下發給各地督撫討論,立時引起一場政壇大震動,開「洋務運動」先聲。

晚清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皆為英國人。(網上圖片)

赫德不僅插手中國內政,還屢屢參與清廷外交事務,在中法和談、庚子和談等事件中,都充當了清廷與外國溝通的「橋樑」。事實上,赫德在代表清廷對外談判時,基本上能堅持和維護中國的利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盡量減少損失之下幫助中國達成相對合理的條約。

1908年,赫德由上海離開,海關關員列隊送行。(網上圖片)

1873年,日本派艦侵擾台灣,清廷震動,於是,購置戰艦、組建海軍一事排上日程。赫德作為購置戰艦的負責人,在1879年為清廷採購了12艘戰艦,但噸位與作戰能力均無法與英國遠東戰艦相抗衡,以消解英國國內對他的顧慮。同年,赫德又向清廷建議設立總海防司署,自薦出任總海防司。

保存在其母校的赫德畫像。(網上圖片)

赫德的建議剛一提出,馬上便被李鴻章的心腹幕僚薛福成識破。薛福成認為,赫德本已掌握國家財政,若再控制海軍,好比為虎添翼,後患無窮。李鴻章認為極有道理,便向清廷力陳由赫德掌控海軍的危害性,所以,等到1885年設立海軍衙門時,赫德便被排除在管理者之外。《清史稿》載:「時總稅務司赫德喜言事,總署議授為總海防司,福成上書力爭,乃止。」

掌控晚清經濟命脈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網上圖片)

掌控晚清經濟命脈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網上圖片)

赫德於1854年來華工作,歷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廣州粵海關副稅務司,1861年接替同胞李泰國,出任代理總稅務司職務,兩年後轉正。赫德正式掌舵海關,便將之「專享」,容不得他人覬覦染指。當獲得絕對權威後,赫德放開手腳,大力改革海關管理體制,力圖將之拓展成中國最清廉、效率最高的部門。

赫德改革海關效果可謂立竿見影,1861年始,他僅用了26年,便將海關稅收由496萬兩白銀增至2000萬兩,佔當時清廷總稅收的24%。海關稅收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最穩定,為清廷從事洋務運動、賠償債務提供充足資金流和信用擔保。赫德憑藉著這些業績,自然被清廷上下視為「財爺」,無論如何都不敢得罪。

粵海關大樓舊址。(網上圖片)

粵海關大樓舊址。(網上圖片)

憑藉海關工作成就,赫德頻頻以「客卿」的身份對清廷建言獻策,在內政外交方面提出過很多尖銳的改革意見。早在1865年,赫德便向總理衙門呈遞由他撰寫的《局外旁觀論》,以局外人的姿態,要求清廷效法歐美「改革自強」,以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清廷將此文下發給各地督撫討論,立時引起一場政壇大震動,開「洋務運動」先聲。

清朝的中國海關腐敗現象嚴重。(網上圖片)

清朝的中國海關腐敗現象嚴重。(網上圖片)

赫德不僅插手中國內政,還屢屢參與清廷外交事務,在中法和談、庚子和談等事件中,都充當了清廷與外國溝通的「橋樑」。事實上,赫德在代表清廷對外談判時,基本上能堅持和維護中國的利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盡量減少損失之下幫助中國達成相對合理的條約。

赫德雖不失為中國的「好朋友」,然而,畢竟非中國人,他替中國做事的終極目標,無非還是想為英國擴大在華權益服務。這點在他意圖染指中國海軍事務、自薦擔任海軍司令一事上,體現明顯。

晚清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皆為英國人。(網上圖片)

晚清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皆為英國人。(網上圖片)

1873年,日本派艦侵擾台灣,清廷震動,於是,購置戰艦、組建海軍一事排上日程。赫德作為購置戰艦的負責人,在1879年為清廷採購了12艘戰艦,但噸位與作戰能力均無法與英國遠東戰艦相抗衡,以消解英國國內對他的顧慮。同年,赫德又向清廷建議設立總海防司署,自薦出任總海防司。

1908年,赫德由上海離開,海關關員列隊送行。(網上圖片)

1908年,赫德由上海離開,海關關員列隊送行。(網上圖片)

赫德的建議剛一提出,馬上便被李鴻章的心腹幕僚薛福成識破。薛福成認為,赫德本已掌握國家財政,若再控制海軍,好比為虎添翼,後患無窮。李鴻章認為極有道理,便向清廷力陳由赫德掌控海軍的危害性,所以,等到1885年設立海軍衙門時,赫德便被排除在管理者之外。《清史稿》載:「時總稅務司赫德喜言事,總署議授為總海防司,福成上書力爭,乃止。」

1908年,在中國生活了54年後,赫德寫下一首意味深長的詩,稱「你嬉戲已足,你吃飽喝足,該是你離去的時候了」,在同年4月13日啟程回國。當天,清朝大小官員、各界名流及歐美駐華使節共計上千人前往送行。赫德回國後,依然掛著海關總稅務司的頭銜。

保存在其母校的赫德畫像。(網上圖片)

保存在其母校的赫德畫像。(網上圖片)

1911年9月20日,赫德帶著對中國的依戀,在住所壽終正寢,終年77歲。清廷聞訊後為赫德致哀,並追授他為太子太保。就在赫德去世後145天,宣統帝頒布退位詔,赫德為之效力整整50年的大清帝國覆亡。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過五一勞動節?

2024年05月02日 11:00

五一勞動節又名國際勞動節,以其起源在西方國家,且已成為世界各國勞工界爭取權益的盛事。爭取勞工權益又與近代工業的興起有關。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工業規模並不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為主,談不上要爭取甚麼勞工權益。不過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被迫門戶開放,外商來華設廠生產,加上洋務運動,最終使中國從傳統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強國之路,並且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據說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至於中國人何時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呢?原來也不太遲了。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五一」節進行過宣傳介紹,當時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大示威」,成為最早的歷史紀錄。1918年5月1日,少數革命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派發過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根據事後共產國際《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寫道︰「北京的人口不過93萬,可以大膽地說,有一半以上是遊手好閒的人……政治問題仍然不被重視。」「在清朝時有許多遺老遺少居住在那裡,他們利用與帝王的關係,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還有將近20萬這樣的居民,由於他們的忠順,仍然不從事任何固定的職業。」「除了這些懶漢以外,還要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以及簇擁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寄生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另外,以李大釗為首的共產黨人也開始從事勞工問題等研究。1919年3月9日,李大釗到唐山煤礦實地調查的工人生活狀況,寫成《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刊登在《每週評論》第12號上面。14日到16日在《晨報》上發表了《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我們要曉得痛苦的人,是些什麼人?痛苦的事,是些什麼事?痛苦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要想解脫他們的痛苦,應該用什麼方法?」向知識青年傳播先進的革命理論,促使一批先進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釗身邊。5月1日,在李大釗協助下,《晨報》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勞動節紀念」專號,介紹歐洲國際勞動大會盛況,號召中國工人階級與國際勞動組織接軌。這一天,淵泉(陳溥賢)、守常(李大釗)、一粟(高一涵)分別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和現實意義。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指出,這是工人「直接行動」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為幾天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及工人階級登上中國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並且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份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並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不過「五一」成為法定假期還在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的身前)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至於香港,「五一」成為法定假期屬於1997年回歸後的事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