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俄見招拆招美霸權套路

博客文章

俄見招拆招美霸權套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俄見招拆招美霸權套路

2022年05月30日 16:21 最後更新:16:27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講俄羅斯不能不講正在進行中的俄烏軍事衝突。

首先要分清,這場軍事行動屬於什麼性質的衝突?

——宗教衝突?與中東戰爭完全不像。

俄羅斯和烏克蘭人民主要是信奉基督教及其派系的東正教,與西方國家的宗教不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與針對中東文明引發的宗教衝突,截然不同。

——民族衝突?不具備明顯特徵。

過去兩國同屬蘇聯,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幾乎同族同語言,雖然烏克蘭有激進民族主義,但他們中包括正在戰鬥的軍人,每個家庭都有對方的親人,種族衝突沒有必然性。

——邊界衝突?與其他爭端不同。

俄羅斯發起特殊軍事行動,聲稱是幫助位於頓巴斯地區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和主權,並派出軍隊前往該地區“維持和平”,而不是要佔領烏克蘭領土,一旦目標完成,俄軍將會結束這場特別軍事行動。

姑且不論這場軍事行動是否合理或正義,但與典型的國與國邊界爭端明顯不同。

俄烏衝突的核心是向東還是向西,也就是俄烏代表兩個不同政治制度和價值觀的國家,尤其是由此帶來不同的國家安全觀而引發的政治、經濟、軍事全面衝突。

向西,一般是指擁抱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向東,泛指過去以蘇聯為主,當今以中國為代表的,與西方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的東方國家。

簡言之,西方與東方代表著兩種不同意識形態陣營的國家體系。

俄羅斯經歷了蘇聯解體後,在過去二十多年裏,並未受到西方國家的歡迎,相反持續對俄孤立、打擊,促使該國向西的步伐戛然而止,並越來越持續地遠離西方民主模式。

而烏克蘭卻決意成為西式自由民主的典範,儘管速度很慢,甚至不可避免地失敗和挫折,但該國向西走的步伐從未停止。

香港的精英總有一句口頭禪,“這裏是香港,是兩制”,以為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與西方國家可以“同聲同氣”,西方國家不會對香港怎麼樣。

但是,當我們看到俄羅斯近期的遭遇,其實或多或少,在香港已經或將要上演。

首先,俄羅斯不接受西方國家對他的圍堵,決然掀翻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座椅,使這場俄烏之戰瞬間演變成了美國和歐盟聯合與俄羅斯開戰。

但凡觸碰到一個國家的政治安全底線,解決的手段不是外交談判,就是戰爭武力解決。

同樣,中國有自己獨立自主的國家安全觀的底線,不會輕易向美西方國家低頭,美國就以臺灣為引爆線,企圖挑動臺海的武力衝突。

一旦衝突發生,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港臺關係沒有隔岸觀火的空間,必須與國家站在同一立場。

其次,美國與歐盟對俄羅斯先後拋出了所謂金融核彈、能源核彈,多輪制裁招數打壓俄羅斯的經濟,企圖讓俄羅斯一敗塗地。

同樣,這些手段在香港已經出現,在國安法實施後,美西方國家不也採取類同的招數嗎?

先是訂立美國“香港民主法案”,隨後對部分主要官員制裁,擬定部分貿易產品列入禁止交易清單。

第三,拉幫結夥搞集團對抗。

“北約”威逼與俄羅斯連接的東南西北周邊國家,通過“火線”要求加入歐盟和北約,以擴大對俄形成的包圍圈。

同樣,美國在中國周邊打造一個針對中國的“戰略環境”,“印太經濟框架”(IPEF)、“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係”(AUKUS)等,以經濟爲名行圍堵中國之實。

表面上好像是談經濟合作、促進產業供應鏈、以及發展數字經濟等,將一個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大國排除在外,其動機不喻自明。

這些小動作,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都看不下去,認為沒有中國的參與,這個“框架”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有其名而無其實。

需要重視的是,香港一直是印度和東盟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未來有可能受美國的間離,與這些國家的對外貿易和海外物流將被弱化,特區政府要早做籌謀。

第四,美西方國家狂打“威脅論”。

美國總統拜登表面上視俄羅斯不共戴天,指責普京是國際秩序的清晰而現實的威脅,誓言要支持烏克蘭打敗俄羅斯。

但另一只眼睛,美國始終將中國的崛起作為最大的威脅,因為中國是唯一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而且偏離他們的普世價值,因此美國決意準備在未來10年全面遏制中國,否則一切都來不及。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過去美西方國家看在英國殖民者的面子,認為香港會跟著他們走。

現在香港回歸了,近幾年先後實施了國安法,修訂選舉制度,反干預的力度明顯增強。

對此,美西國家已經拉下麵具,我們在經濟金融和科技製造等方面,不能對西方國家抱有任何幻想。

慶倖的是,香港政府有頭腦清醒的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指出,香港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經大環境,不能掉以輕心。

香港作為全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這些風險,必須清醒認識、高度警惕,做好不同的準備和預案。

他特別強調,社會必須清楚認識,“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是國家安全的保障”這個根本道理。

陳茂波總結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邏輯關係,是在香港回歸二十五年曾經出現過的挫折中總結出來的,也正是俄羅斯當前面臨的遭遇折射給我們的啟示。

世界不太平,東西方的較量還將繼續,香港的精英必須從俄烏衝突中醒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2024年04月22日 14:33 最後更新:14: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新加坡總理公署4月15日發表聲明說,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議員一致支持黃循財擔任新總理。

新總理將於5月15日20時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職。接棒總理的是51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70後的黃循財,2011年才進入新加坡政壇。他並非出身政治世家,曾任李顯龍總理私人秘書。

黃循財原本知名度不高,歷任過文化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財政部等不同職位,曾任新加坡抗擊新冠疫情工作組負責人,在新冠疫情期間被普遍認為抗疫有功,擊敗了當時聲量高的貿工部長陳振聲、交通部長王乙康等人,成為接班黑馬。

「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

2022年中,以黃循財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啓動「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

啟動大會上,黃循財曾表示這一運動的目標是「更新社會契約,讓新加坡社會和制度惠及多數人、珍視擁有不同才能者,並給予所有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一年內,有20多萬名新加坡國民向政府提出意見。

2023年10月,人民行動黨公佈了長達177頁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中期報告——題為「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全面勾勒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還提出了涉及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七大改變。

這一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黃循財團隊的施政思路。

從報告釐定的挑戰,看香港與新加坡的合作空間

報告釐定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來自內外部。

總結而言包括: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新加坡等小國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不友善。

第二,科技進步導致現有工作變得過時。

第三,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放緩已經導致許多發達國家社會分裂,並將在新加坡社會產生類似的壓力。

第四,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齡化,土地和勞動力有限。

第五,在處理上述挑戰的同時,必須實現減排目標。

從這一章節來看,新加坡似乎與香港面臨諸多類似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地緣政治、技術發展、社會結構的改變。

既然兩地面對的挑戰有相通之處,那就一定會有深化合作以克服挑戰的機會。
這些機會舉例而言,包括第一,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台、維護區域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二,共同制定數字經濟領域亞太標準,迎接web 3.0發展機遇。

第三,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共同維護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穩定。

第四,合作開拓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發展銀髮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

第五,探索碳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在綠色債券、碳排放標準制定上互相配合,服務全球氣候治理。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在思考新加坡當前整體定位時,人民行動黨領導層使用的表述原文如下:「我國雖然比過去更加發達,但始終是小國寡民,也因此有許多脆弱之處。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他國家沒有義務伸出援手。因此,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抵擋風雨,齊心協力,共創未來。」

可見,黃循財為代表的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延續了李光耀時期的思路,即在大國的交鋒中求生存並謀求發展利益。

上年10月,黃循財在華盛頓出席智庫對話會時表示「中美競爭不是一場零和競賽——不是一方獲勝,另一方失敗。世界足夠大,容得下美國和中國,兩國可以共存、共同發展。中美關係既有競爭的因素,也有許多建設性接觸的因素。」

對中國,黃曾表態繼續期望中國為地區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歡迎並支持中方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

新方希望和中國一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公平、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

對美國,黃循財也曾表態「珍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存在,希望繼續發展包括防務在內的新美雙邊夥伴關係(新加坡已經從美國購買了F-35戰鬥機,這是作為美國重要防務夥伴的標誌之一)。

此外,黃循財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更願意強調新加坡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希望代表東盟開展對外政治經濟活動。

他本人曾多次在採訪中強調,「從新加坡和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而中國現在也是東南亞所有國家的好朋友。我們希望與這兩個國家都成為朋友。畢竟,最好的朋友應該不止一個」。

早在2017年6月,黃循財也曾在新加坡參與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活動,當時他正擔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

同樣也是站在東盟立場上,提出了東盟與香港通過自貿協定建立更緊密經貿聯繫的積極意義。「東盟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新加坡非常樂於協助促進香港與東盟的關係」。

香港社會各界都要把握時機積極作為

新加坡既是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者,特別是在貿易、航運服務等領域。

香港社會各界都有必要充分了解新加坡新執政團隊的施政思路,爭取在其權力交接期積極作為,與新的班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