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五銖流通739年 為何最後被棄用?

歷史長河

漢五銖流通739年 為何最後被棄用?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漢五銖流通739年 為何最後被棄用?

2022年06月20日 10:46 最後更新:10:51

作為交易媒介,貨幣自然是政權威信的象徵。它對於經濟體系、經濟活動都相當重要。在元狩五年,漢武帝進行了四次的幣制改革,並最後決定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就是這樣,五銖錢便因此確立了它在經濟上的頭銜,甚至到了唐朝,五銖錢依然受到廣大民眾的使用。只是大家有想過在歷史上流通739年的五銖錢為甚麼最後會被大家棄而不用嗎?

五銖錢(網上圖片)

五銖錢(網上圖片)

唐代以前,錢幣的名字都是以銅錢的重量而命名,所以「五銖錢」簡單來說就是重五銖的銅錢。雖說五銖錢的鑄造始於西漢,但其實在後來的東漢、蜀漢、魏晉和隋都有相關的鑄造活動,只是錢的重量、形制、大小都不一樣了。至於為甚麼唐朝要廢除五銖,很大程度是因為私鑄錢問題嚴重。

古代私鑄錢錢板(網上圖片)

古代私鑄錢錢板(網上圖片)

說實話,私鑄錢犯罪猖獗是因為早在意識形態的層面上,百姓已經習慣自鑄錢幣了。《漢書・食貨志》中言:「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漢文帝繼位後,便承祖策之「無為而治」,實行鑄造錢幣非國家化的政策。除了中央自身不鑄造錢幣,中央亦不會規定良幣與劣幣的價值和交換比例。很多時候,在相應法例的缺乏下,民眾都是要靠自律和自主性去用良幣驅逐劣幣。可想而之,當人在行為、意識上習慣了自鑄幣的合法性時,往後即便政府把鑄幣權收歸國有,也很難根治私鑄錢泛濫問題。

再者,漢初漢高祖因鑑於秦孤立而亡實行的郡國並行制也不利解決私鑄錢的問題。在武帝確行五銖錢時,郡國們因擁有其封地的財政大權,而被允許自行鑄造五銖錢。只是各地鑄錢技術水平參差,以及各地銅礦的產量和成份都有差別,以致於郡國五銖的質量不比中央製的赤仄五銖。加上,郡國官吏都有陽奉陰違的想法。為了在鑄錢中抽點油水,便會選擇鑄薄錢,從而中飽私囊。有的郡國五銖與舊漢半兩一樣,背平無輪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就是說,五銖錢發展到後來都有偷工減料的弊端。不僅越鑄越輕,錢面還越來越粗劣。一枚官鑄的赤仄五銖甚至可以當成五枚郡國五銖來使用,因此民間瘋狂盜鑄的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

民間盜鑄錢(網上圖片)

民間盜鑄錢(網上圖片)

當然到了後來,漢武帝也發現貨幣信譽面臨崩潰、私幣泛溢等問題,於是漢武帝便馬上把各郡國的鑄幣權給收回來,改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統一發行貨幣,實行錢幣標準化。

只是到東漢末年,頻仍的戰事和頻繁的政權更迭使官鑄貨幣越鑄越小,導致民間私鑄活動隨着貨幣貶值而變得活躍起來。那時人們會將兩漢時期足值的五銖錢進行剪鑿,把一個錢幣鑿成兩枚使用。私鑄者亦會把錢幣的外廓、邊緣磨走,把這些邊角料當為新私錢的原料。這種情況到了北魏孝明帝當政間可以說是更為猖狂。在《通典・錢幣下》就有提及「今錢徒有五銖之文,而無二銖之實,薄甚榆莢,上貫便破,置之水上, 殆欲不沈」的情況。從引文可以得知,當時的私鑄錢薄如葉,甚至可以浮於水。雖然當中不乏誇張情況,但也能證明私鑄錢越鑄越薄的情況。

「綖環五銖」與「剪邊五銖」(網上圖片)

「綖環五銖」與「剪邊五銖」(網上圖片)

除了減輕重量外,私鑄者亦會從原料方面着手,以其它材料來取替銅。早在西漢初,民眾因為銅錫貴,而選用較便宜的鉛鐵鑄錢。他們會把鉛鐵掺雜在內,以提高收入。只是後來到了隋朝,情況便日溢嚴重。私鑄者開始連鉛鐵也不用,直接以鐵皮、皮糊紙摻雜其中,以省去更多成本。

私錢的增加,自然便會令貨幣貶值。昔日能買到五百錢的東西,如今只能夠買到五十錢的貨品。比起使用銅幣,不少百姓更喜歡以物易物。而在劉宋時,著名將領王玄謨就曾試過用一匹布換來了800顆梨子。《隋書·食貨志》也有記載,在六朝最強盛的梁武帝時期,因市面上的五銖錢過於混亂,而致於銅錢僅能在南京、蘇南、湖北等地使用。在農村區域,銅錢更是沒有一點用武之處,只有鹽、米、布帛才能夠成為交易媒介。這些都是因為私鑄錢的盛行,以致百姓不信任國家銅幣的惡果。倘若貨幣的出現是被視為人類經濟活動模式的進步,那麼私鑄錢使「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重現,又可否視作為退步呢?

其實私鑄錢的出現很難避免的,只因古時缺少相應的錢幣管理制度和百姓民智未開,只知道從鑄錢獲利而忽略了後果的嚴重性。不過所有事情都是雙面向的,私鑄錢雖壞,卻同時令我們的製錢史變得更為豐富及多面。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安一人得道 四周「雞犬升天」同受惠

2024年05月03日 20:00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