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隋文帝楊堅「開皇之治」富得流油 或只是被粉飾的太平

歷史長河

隋文帝楊堅「開皇之治」富得流油 或只是被粉飾的太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隋文帝楊堅「開皇之治」富得流油 或只是被粉飾的太平

2022年06月22日 17:21 最後更新:17:28

唐代的繁盛可謂空前絕後,但也非無跡可尋。隋朝雖國祚短促,卻為唐朝奠下了長足的發展與繁榮的高度。不在少數的史學家會把隋富足之功歸於楊堅,反之把隋亡之過責於楊廣。然而,事實不盡如是。「開皇之治」的美譽下,文帝的經濟、教育施政亦存有不少弊端。

繁榮一時的大隋朝(網上圖片)

繁榮一時的大隋朝(網上圖片)

1. 均田窘態

關於隋代均田制實施的情況,史籍上記載不多。幸在《隋書.食貨志》中,有一段相關記載:「時天下戶口歲增,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議者咸欲徙就寬鄉⋯⋯其狹鄉,每丁才至匕十畝,老小又少焉。」文帝於開皇二年就頒布了均田令,當時規定每名成年男丁可受露田80畝、永業田20畝,以種五穀、桑麻。然而,在富庶的關中地區和三河地區,均田制的實行可謂困難重重。只因兩區富饒,人口瞬間滋長。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田不足以分乃是常有之事。自開皇年間起,農民普遍受田不足。面對「戶口滋多,民田不贍」的情況,宰相蘇威大有提出「欲減功臣之地以給民」的建議,可惜不被接納。

<其實百姓受田不均的問題並不局限於「狹鄉」,地廣人稀的河西地區也不例外。在敦煌出土的瓜州勁谷郡戶籍記帳殘卷中,西魏大統十三年大部分農戶的受田量均未達標,甚至有一戶老女,本應受田15畝,卻最終一畝地也沒有得到。雖說這不屬隋朝之況,但是在史料殘缺的情況下,唯有借此來推測一番。終究隋朝的建立距大統年間僅是30多年,而河西地區在這30年間也沒有太大的動亂與變遷。

至於為甚麼蘇威的建議不被接納?歸根究底,隋朝均田制設置的目的是安輯百姓,以穩定政治形勢,並非在於平均受田。雖則百姓受田的均與不均不在文帝的考慮範圍內,但文帝對南方士紳態度卻是相當溫和。只因均田制在地主經濟向來發達的江南地區從來未能好好實踐出來。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南北遙遙相對,國策實施本就容易長鞭莫及。其次,地主階級態度強硬,若要求他們把手上的利益拱手相讓,只怕他們會起兵造反,所以文帝面對南北間的矛盾都是採取懷柔政策。

除了對南方地主異常容忍外,隋朝均田的另一弊端在於均田政策優待統治階層。隋朝官員、宗室按照官階的高低,可以得到「永業田」,以傳後代。永業授田多則100多頃,少也有40多畝,累世田產莫過於此。除永業田外,官員在任職期間是可以獲得「職分田」作為工資的一部分。一品高官享田5頃,二品則受田4.5頃⋯⋯以此類推,不過即便是九品芝麻官也能獲地1頃。嚴格來說,隋代官吏的職田不多,只因北魏年間刺史一人便得以獨享15頃。只是京師土地有限,在集腋成裘之下,長安大興城一帶出現了百姓無田可耕的窘態。開皇中葉,百姓迫於無奈,唯有大規模地開墾王畿地段附近的荒野。後來,文帝所謂「勤於推動農事政策」的美談正是由鬧田地荒所致的。錢穆在《國史大綱》也暗諷這段美談:「此田制用意並不在求田畝之絕對均給,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貧者亦有一最低之水準」。

總括言之,均田制在封建社會下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在天下和樂的背後,農民階級與官僚地主之間的矛盾總是尖銳的。

隋文帝畫像(網上圖片)

隋文帝畫像(網上圖片)

2. 崇佛與廢學
後世多信魏徵於《隋書》所言的「高祖尚刑名,不悅儒學」的觀點,但其實儒學的發展在開皇初年曾有騰飛的一時。文帝在偃武裁軍後,下一步便著手於文教啟智。然而,重視文教一話可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在立學、搜書、修史方面,文帝都有一一付諸實行。先是尊孔子為「先師尼父」,更規定「國子寺,每歲以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先師,州郡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除了大增釋奠之禮的次數外,更廣建校舍。中央不但設有國子學、太學、四門等學外,亦有書、算、律的專科學院。就連文帝本人也會閑時抽空巡視學校,聽博士講授儒經。加上,在北方戰爭局勢緊張之時,文帝仍大筆一揮,批准了時任秘書監用巨資徵集天下典籍之任,實屬難得。從當時皇土內人人「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絕」,就可以知道文帝並非一開始就打算扼殺儒學發展之機。

至於文帝重儒學是出於政治需求還是誠心信奉,大抵是前者居多。隋建之初,社會亂象叢生。禮儒修書正好一改朝中上下不通墨水,不曉廉恥的弊病。可是文帝非出身高門,所以他骨子中「窮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思想烙印也未有泯滅,所以國子監的博士官品僅官列五品。由此可見,「重儒學」很多時都是文帝的政治幌子,所以後來他力斥儒學,沉緬佛事也似乎在此就留有伏筆。

文帝可能是因為幼時生於馮翊般若寺,被尼姑撫養至十三。在對佛教、僧尼有深厚的感情的情況下,文帝暮年似乎有以佛教取代儒學為國教之意。文帝晚年不止痴迷佛教,還鼓勵民眾循入佛門。在開皇二十年,文帝更是以諸生太多、學藝不精為由,大舉廢學,只留國子監學生72人。即便是臣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無法讓文帝撒回詔旨。而就在劉炫上書勸諫當天,文帝轉眼就「頒舍利於諸州」, 統治期間更「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在一系列的舉措下,大隋儒文化便瞬間土崩瓦解。昔日被官員以大排筵席款待的士子們,如今個個身陷苦海。以名儒劉炫為例,為了糊口養家,只好日以繼夜寫出《連山易》、《鲁史术》等「古書」,藉此騙取賞錢。那時讀書人傲骨脫盡,個個拿著刀戟,只為達官貴人守門。不過說起來那時所謂的大儒,其實學識粗疏且行為毫無禮儀風範,就連國子監祭酒的元善在講台上也常常被詰問得張口結舌。不過從這可以感受到隋之學子在開皇晚期可以說是飽受羞恥,因此社會階級下的怨聲細語也漸漸多了起來。

般若寺(網上圖片)

般若寺(網上圖片)

「盛隋」變成了「亂隋」並非是煬帝一人之錯。正如《隋書》所言,「跡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隋之禍根大多與文帝的施政有所關連的,俗語所說的「前人砍樹,後人遭殃」便是如此。

隋煬帝下江南(網上圖片)

隋煬帝下江南(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過五一勞動節?

2024年05月02日 11:00

五一勞動節又名國際勞動節,以其起源在西方國家,且已成為世界各國勞工界爭取權益的盛事。爭取勞工權益又與近代工業的興起有關。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工業規模並不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為主,談不上要爭取甚麼勞工權益。不過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被迫門戶開放,外商來華設廠生產,加上洋務運動,最終使中國從傳統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強國之路,並且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據說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至於中國人何時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呢?原來也不太遲了。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五一」節進行過宣傳介紹,當時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大示威」,成為最早的歷史紀錄。1918年5月1日,少數革命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派發過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根據事後共產國際《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寫道︰「北京的人口不過93萬,可以大膽地說,有一半以上是遊手好閒的人……政治問題仍然不被重視。」「在清朝時有許多遺老遺少居住在那裡,他們利用與帝王的關係,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還有將近20萬這樣的居民,由於他們的忠順,仍然不從事任何固定的職業。」「除了這些懶漢以外,還要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以及簇擁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寄生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另外,以李大釗為首的共產黨人也開始從事勞工問題等研究。1919年3月9日,李大釗到唐山煤礦實地調查的工人生活狀況,寫成《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刊登在《每週評論》第12號上面。14日到16日在《晨報》上發表了《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我們要曉得痛苦的人,是些什麼人?痛苦的事,是些什麼事?痛苦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要想解脫他們的痛苦,應該用什麼方法?」向知識青年傳播先進的革命理論,促使一批先進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釗身邊。5月1日,在李大釗協助下,《晨報》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勞動節紀念」專號,介紹歐洲國際勞動大會盛況,號召中國工人階級與國際勞動組織接軌。這一天,淵泉(陳溥賢)、守常(李大釗)、一粟(高一涵)分別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和現實意義。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指出,這是工人「直接行動」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為幾天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及工人階級登上中國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並且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份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並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不過「五一」成為法定假期還在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的身前)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至於香港,「五一」成為法定假期屬於1997年回歸後的事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