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零售業老闆:一睇電視見到掟磚,就知大鑊了

博客文章

零售業老闆:一睇電視見到掟磚,就知大鑊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零售業老闆:一睇電視見到掟磚,就知大鑊了

2016年04月06日 20:17 最後更新:20:17

政治和民生,好像兩碼事,但在今年2月,卻交疊在一起。

早前政府公布香港2月零售銷售總額,較去年同期下跌20.6%,遠比市場原預計的7.8%多,跌幅本已驚人。但部分涉及民生必需品的跌幅有限,換言之非必需品跌幅更驚人,拆開數字一看,果真如此。珠寶鐘錶大跌32%,耐用品消費急跌30%,可以形容為斬頭式下跌,是過去18年來最差,比2003年「沙士」時期更差。

以深受影響的珠寶業為例,銷售額跌32%,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銷售額扣除貨品直接成本是毛利,在毛利上再減去租金、人工等日常開支之後,便是純利。現今世界,做生意能夠有10%純利,已經不錯。

如果生意的銷售額減少低於10%,還勉強可以打和或者有些微利;如果生意跌超過10%,便馬上要蝕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生意額暴跌32%,當然馬上蝕入肉,即時見血。若情況持續,公司現金流不足,老闆口袋不夠深去頂,過半年一年,就有倒閉之險。

本地零售額下跌,有其綜合性原因,主要是外來旅客消費急跌。遠因是2011年時,內地到港自由行高消費旅客人數,已經走到高峰,之後見頂回落。回想2011年當年是本地零售業的黃金之年,也是有內地人拿著100萬元現金來香港買一隻柏德菲臘名錶的日子。

隨著國內經濟開始惡化,加上阿爺大力打貪,內地旅客來香港「豪花」的風光不再。看內地旅客來港數字,前幾年仍然能夠維持高位數字,但消費力卻逐年下降。內地人來港消費因為經濟差及打貪而大幅下降,其後來港的都以低消費跟團旅客為主,人數不降消費降。

去年訪港旅客人數為5930萬人次,當中77%來自內地,即4566萬人次,按年下跌3%,只算是少跌,但到了今年1月,內地旅客較去年同期已大減10%,2月更是按年大跌26%!近期旅客人數急跌,令到情況雪上加霜,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大幅減少,而本地消費沒有增加,造成零售消費急劇下滑。

我與一位鐘錶業的上市公司老闆談過,他說年初一晚見到旺角爆發暴動,示威者「掟磚」襲警以及警察開槍,便知道今次「大鑊」了。因為內地人春節出遊慣例,除夕及年初一都會留在家中,到年初二才出門旅遊,遇到香港發生暴動,而香港的本土運動比較針對內地人,他已預計很多內地人都不會來香港。但估不到的是,情況比想像中更差,生意按年大跌三、四成,可以用「靜蠅蠅」來形容。

我請老闆朋友預測一下未來的情況,他說不敢估計,內地來港客人數或會稍稍反彈,但大體上不敢樂觀,關鍵在於香的政治狀況會否惡化,會否再有暴動。再有的話,只能夠用「死梗」來形容。即使香港不再發生類似的暴動,他估計內地旅客來港人數的反彈力也會較弱,一來是內地經濟比較疲弱,二來是內地人普遍已有了一個香港不歡迎內地遊客的印象。再者,熟悉香港情況而減少來港的內地人都是來自大城市,比較有高消費力的人,而對香港一無所知的,仍會來港旅遊的,則是來自比較偏遠地方的內地人,但消費能力卻比較低,即使來港人數反彈,零售消費額也不會大幅回升。農曆年的暴動可以說是政治影響經濟的明顯事例,令到旅客人數減少,零售消費劇降。

上市公司老總聽聞,本地一些大零售連鎖已開始制訂削減分行、裁員節支的計劃,如果一、兩個月內,銷售情況仍未能改善,將會大幅裁員。珠寶業是以佣金為主的行業,生意減少,佣金支出也少了,但生意再差落去,公司連員工的基本工資也付不起,惟有裁員。

大家看香港目前的市面情況,似乎還過得去,給人的感覺不算太差,主要是減薪裁員潮仍未殺到。當零售業打響第一槍,比較大面積地裁員減薪,大家才會感受到這個巨浪湧至。

過去香港搞政治好像無痛一樣,無論發生多少的政治衝突,都好像不影響經濟,無關於民生。但是,香港零售業在面對來港旅客出現結構性調整的衝擊的同時,遇上暴動打擊,一下子便出現雪崩現象。等到身邊的親朋戚友成為裁員的犧牲品,燒到埋身,大家就會感受到政治的代價。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選舉年的政治操作

2024年05月14日 19:36 最後更新:22:44

英國警方突然宣布起訴3名人員,聲稱他們涉嫌向香港情報部門提供協助,其中一人是特區政府駐倫敦經貿辦事處行政經理袁松彪。英國警方指控的案情和被香港通緝的流亡人士有關,指控三人涉嫌監視及闖入民宅等行為。由於袁松彪是現職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人員,事件倍受關注。

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方編做藉口,無理指責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強烈譴責,中方就此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

英國政府要起訴一個中國香港駐倫敦辦事處人員違反英國國安法,這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涉及國際關係的政治性案件,一般而言,可以透過外交途徑洽商解決,但英國政府選擇最高調的方法去公開起訴,應該留意英國政府作出此決定的政治背景。

第一,選舉年殺到。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洲,中法關係相當緊密,對比之下,中英關係就比較冰冷。英國首相辛偉誠是七大工業國首腦中,唯一未曾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的領袖。就在上周習主席訪問歐洲期間,辛偉誠就與外相卡梅倫高調與5個被中國政府制裁的英國國會議員會面,討論他們被制裁的情況,指中國對英國議員實施的制裁令人無法接受。會上議員向首相反映所謂香港政治犯及中共滲透等問題,並再次建議英國政府將中國列入「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的「強化」級別。

英國保守黨政府高度宣傳這個會面,很明顯是想擺出一個對中國強硬的姿態。今年是英國的選舉年,英國保守黨在5月初的地區選舉中大敗,丟失多個地區議會的控制權。現在民調顯示,保守黨的支持度落後工黨高達20個百分點,而今年就要進行大選,辛偉誠可以說是四面楚歌。英國既然和中國改善關係不成,表演出強硬反華的態度,可說是辛偉誠內閣孤注一擲的賭博。

第二,劍指駐美經貿辦。特區政府目前有3個駐美經貿辦事處,亦都處於中美爭議的風眼當中。去年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了《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建議國會通過這個法案,取消3個香港駐美經貿辦的特別待遇。法案如果通過,確認香港經貿辦不能持續享有外交特別待遇及豁免權的話,香港3個經貿辦需於180日內關閉。

近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發表年度報告,重提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這個建議,如果法案最後獲得通過,就會逼香港的經貿辦關門。英國在這個階段指控香港駐倫敦經貿辦的人員涉及外國干預罪名,很明顯是為美國禁制香港經貿辦鳴鑼開道,增加美國反華議員的籌碼。

第三,英國間諜被捕。英國商人石伊恩於2022年被中國判決「為境外收買、非法提供情報罪」罪名成立,被判5年有期徒刑,其上訴亦於去年9月被駁回。現年71歲的石伊恩,曾任通用汽車中國區高級經理,後來被指竊取中國情報被捕判刑,英國一直想營救石伊恩。如今拘捕香港駐倫敦經貿辦的人員,正好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這些所謂間諜案,完全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角力,過去香港人自以為可以置身事外,但隨著地緣政治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中美的磨擦加深,英國作為美國的小弟弟,走出來做馬前卒,自我打扮成為對中國的強硬派,既可以向美國表忠,亦可以爭取本國反華的選票,對民望極度低迷的辛偉誠來說,這些都是成本很低的賭注。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