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宰我在國君面前不懂裝懂 老師孔子教育後「既往不咎」

史空穿梭

宰我在國君面前不懂裝懂  老師孔子教育後「既往不咎」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宰我在國君面前不懂裝懂 老師孔子教育後「既往不咎」

2022年07月28日 20:00 最後更新:07月29日 13:47

「既往不咎」這個成語出自於《論語・八佾》,書中這樣寫道:「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賜藥孔子,以表讚揚(網上圖片)

哀公賜藥孔子,以表讚揚(網上圖片)

在春秋時期,因為魯哀公認為土地神對國家所有的大小事務都有着很強的影響力,所以他不僅十分重視土地神的祭拜儀式,還要在外敵入侵,國家需要調兵打仗時,把土地神的牌位帶在身上才感到安心。為了彰顯這份恭敬虔誠之心,魯哀公決定為土地神再立一個木製的牌位。可是,用甚麼材質的木材卻把魯哀公難倒了。

祭拜土地神(網上圖片)

祭拜土地神(網上圖片)

為了解開這個難題,魯哀公便派人把孔子的學生宰我找來。宰我作為孔門十哲之一,乃十分擅長言辭。因此當魯哀公把難題給他後,他想也沒想便回答道:「大王,您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魯哀公聽後便追問:「為甚麼周代要栗木?」宰我大抵也不清楚,便帶着猜疑的語氣說:「是為了讓百姓『戰栗』(通「慄」音)。」

哀公問學孔子(網上圖片)

哀公問學孔子(網上圖片)

後來,當孔子聽到宰我那毫無根據且荒唐的答覆後,便不自覺搖了搖頭,心想:此事不可再犯,便把宰我叫到跟前,進行了一番教育。孔子看着眼前宰我說的:「已做之事,不用再解釋;已完成之事,也不必再勸諫;已過去之事,也不會再責怪。今次讓你來,並不是想讓你難堪,只是要提醒你,今後你説話一定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在國君面前,莫要不懂裝懂,更不要對沒有把握的事亂加臆測。」

「既往不咎」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追究。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