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蘋》反控Mark Simon誣告 台律師批潘杰賢等人蠻幹 文化部不能沉默

博客文章

《台蘋》反控Mark Simon誣告 台律師批潘杰賢等人蠻幹 文化部不能沉默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蘋》反控Mark Simon誣告 台律師批潘杰賢等人蠻幹 文化部不能沉默

2022年08月18日 17:47 最後更新:17:57

台灣《蘋果日報》賣盤風波越燒越大。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早前告發《台蘋》法人代表葉一堅、執行長吳玉愛及財務長諶讚鑫,違法出售《台蘋》,《台蘋》周一(8月15日)發聲明回應,稱會對Mark Simon進行誣告追訴。

《台蘋》發聲明回應,稱會對Mark Simon進行誣告追訴。

《台蘋》發聲明回應,稱會對Mark Simon進行誣告追訴。

《台蘋》在聲明中指,葉一堅等人並無參與交易案過程,而是各司其職,努力維持公司穩定,但Mark Simon及其他有心人士卻以不實言論誣指和抹黑。Mark Simon早前指控《台蘋》高管,疑似私自與黃浩、潘杰賢商議出售台蘋資產,未告知總公司,甚且疑似拿出售資產作為交換條件,接受新買家安排換取新公司職位及榮譽頭銜等利益,嚴重侵害《台蘋》、葉一堅及相關主管的商譽及名譽,《台蘋》要求相關媒體移除不實報導。

更多相片
《台蘋》發聲明回應,稱會對Mark Simon進行誣告追訴。

台灣《蘋果日報》賣盤風波越燒越大。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早前告發《台蘋》法人代表葉一堅、執行長吳玉愛及財務長諶讚鑫,違法出售《台蘋》,《台蘋》周一(8月15日)發聲明回應,稱會對Mark Simon進行誣告追訴。

《台蘋》法人代表葉一堅。

《台蘋》在聲明中指,葉一堅等人並無參與交易案過程,而是各司其職,努力維持公司穩定,但Mark Simon及其他有心人士卻以不實言論誣指和抹黑。Mark Simon早前指控《台蘋》高管,疑似私自與黃浩、潘杰賢商議出售台蘋資產,未告知總公司,甚且疑似拿出售資產作為交換條件,接受新買家安排換取新公司職位及榮譽頭銜等利益,嚴重侵害《台蘋》、葉一堅及相關主管的商譽及名譽,《台蘋》要求相關媒體移除不實報導。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

《台蘋》聲明又強調,葉一堅是《台蘋》精神領袖,早於2016年退休,及後公司因黎智英等人逮捕或離職而群龍無首,葉一堅念及公司員工生計,重新擔任公司負責人。

17Live創辦人、新加坡商人潘杰賢。

面對《台蘋》反擊,Mark Simon主動聯繫台灣《菱傳媒》,澄清他是以壹傳媒股東、債權人身分提出刑事訴訟,而非代表黎智英及其他人。他又提到自己以境外投資公司,長期持有超過1%的壹傳媒股權,提訴前未有和黎智英及其家人接觸。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右)。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潘杰賢旗下的「龍丞創意」已向部份《台蘋》員工發出續聘合約,請他們轉到「龍丞」工作,據悉,「龍丞創意」傾向不沿用《台蘋》商標,而是另建新平台,以新聞為核心並發展其他業務。

《台蘋》法人代表葉一堅。

《台蘋》法人代表葉一堅。

《台蘋》聲明又強調,葉一堅是《台蘋》精神領袖,早於2016年退休,及後公司因黎智英等人逮捕或離職而群龍無首,葉一堅念及公司員工生計,重新擔任公司負責人。

至於Mark Simon,《台蘋》聲明形容,對方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指責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之子杭特在中國經商,涉及文件造假爭議,造成《蘋果日報》商譽受損,Mark Simon已為此辭去助理職務,「顯見Mark Simon言行確有可議之處」。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

面對《台蘋》反擊,Mark Simon主動聯繫台灣《菱傳媒》,澄清他是以壹傳媒股東、債權人身分提出刑事訴訟,而非代表黎智英及其他人。他又提到自己以境外投資公司,長期持有超過1%的壹傳媒股權,提訴前未有和黎智英及其家人接觸。

Mark Simon解釋提訴動機有三點:一,港府指派的壹傳媒清盤人表明,不清楚《台蘋》要買賣;二,壹傳媒審查員陳錦榮的任期被延長,據傳是為了弄清楚《台蘋》交易案;三,收到2名前《台蘋》員工投訴,不滿《台蘋》高層進行的交易買賣案。因此,他的疑問是,「誰授權給《台蘋》高層進行交易?母公司壹傳媒正在清盤,如果清盤人都說沒要賣,不清楚相關交易,那不是很有問題嗎?出售台蘋後到底誰會拿到錢?」Mark Simon重申自己作為股東,有權利得到交易案的相關利益。

針對《台蘋》提到的文件造假爭議,Mark Simon表示,他當時已承擔相關責任,又稱自己在媒體工作多年,很習慣被人身攻擊。

據葉一堅早前發的內部信提到,《台蘋》剩餘資金很可能在9月前用罄。綜合台媒報道,由於《台蘋》買家潘杰賢等人未能說服台灣當局同意,《台蘋》交易案恐怕會難產,意味著《台蘋》不但會有大量員工被解僱,台灣《蘋果新聞網》亦會從此熄燈。

17Live創辦人、新加坡商人潘杰賢。

17Live創辦人、新加坡商人潘杰賢。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潘杰賢旗下的「龍丞創意」已向部份《台蘋》員工發出續聘合約,請他們轉到「龍丞」工作,據悉,「龍丞創意」傾向不沿用《台蘋》商標,而是另建新平台,以新聞為核心並發展其他業務。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分析指,《台蘋》交易案以較迂迴方式,避開島內經濟部的管制。

賴中強表示,潘杰賢現在是「山不轉,人轉」,打算把「關鍵」員工拉到「龍丞創意」上班,將《台蘋》資料庫、《蘋果新聞網》網域名稱、流量及會員資料授權給「龍丞創意」使用,但「問題是,法律允許這樣做嗎?」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右)。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右)。

賴中強指,《台蘋》與《壹週刊》 20年來的狗仔跟拍資料,記者採訪工作紀錄,受訪者肖像、聲紋與影音紀錄,投稿者、《台蘋》訂戶與網站會員的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與銀行帳號,信用卡號與居住地址,離職員工與培果計畫實習生活動紀錄,潘杰賢要《台蘋》「現任」員工出具個資使用同意書,但《台蘋》「現任」員工難以替20年來的離職員工、受訪者、訂戶與會員出具同意書。他強調,《台蘋》交易的球在主管《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文化部長李永得手上,強調黃浩、潘杰賢這樣蠻幹,李部長不能沉默。

據報,台灣《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共用的兩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行愛路的大樓,早在2018年賣給台灣人壽,現時幾乎能變賣的資產都賣光。香港壹傳媒的在台資產,恐怕只剩下目前使用的辦公樓層,價值約8000萬元新台幣。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生產力局推動搞「智能微工廠」 因地制宜 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05月06日 19:38 最後更新:19:47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重點關鍵詞。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界定自己是新型研發機構,要在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力爭上游。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話,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包含創新、高品質、緑色、人才4個元素,要在這幾方面尋求突破。推動香港創新發展之餘,亦為國家作出貢獻。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陳祖恒以生產力局大力推動的「智能生產線」為例,政府在2022年建議透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當時約30條增至2027年超過130條。陳祖恒話,如今已發展了76條智能生產線,未來很有機會達標。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就提到「智能微工廠」。畢堅文話,香港受限於土地面積有限和生產成本較高,香港工業發展,需要通過新模式,實現持續增長,因此「智能微工廠」(Micro factory)」的新概念,將成為香港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介紹紡織業的「智能微工廠」,可以由一條線織出一件衫,做小批量產品。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介紹紡織業的「智能微工廠」,可以由一條線織出一件衫,做小批量產品。

畢堅文話,香港土地有限人工較貴,企業要發揮科創優勢,發展高端精細的產品製造,做小批量、客製化產品,並大大降低庫存。

生產力局介紹「智能微工廠」的概念。

生產力局介紹「智能微工廠」的概念。

「智能微工廠」是採用先進的智能生產技術和系統,來實現高度靈活的生產方式,提升空間使用效率,形成智能空間。「微工廠」將會充分利用生產力局開發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及有關智能生產項目的經驗及技術,包括生產力局設計的「貓頭鷹」生產線與及「天工開物」多用途工業人工智能應用平臺,為本地工業發展香港特色的「智慧微工廠」。

生產力局發展「智能微工廠」概念,的確有因地制宜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念。

生產力局介紹各方面的成果,如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下左2方格)。

生產力局介紹各方面的成果,如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下左2方格)。

順帶一提,如今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他們透過向企業提供顧問等服務,不斷增加收入,正在打出一條新道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