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舉重若輕談量子糾纏

博客文章

舉重若輕談量子糾纏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舉重若輕談量子糾纏

2022年10月05日 18:28 最後更新:18:39

上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科普工作,今天來了一個大題目,大家來科普一下。

AP圖片

AP圖片

諾貝爾物理學獎昨頒給三位來自歐美的量子力學科學家,表彰他們「進行了糾纏光子的實驗,確立了對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並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首先拆解一個前提︰量子力學是屬於「微觀世界」的物理現象,與古典物理學的「宏觀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秩序,一旦掌握到量子世界的變化規律,科學技術便會躍升幾億到幾萬億倍。(例如2020年12月中國公布的量子電腦「九章」比最快的日本「超腦」理論快100萬億倍!)

點先可以成功研發量子電腦?量子學專家潘建偉2016年來港演講,深入淺出談到︰「量子有什麼神秘?量子物理現象,100年前被科學界發現及證實存在,量子與宏觀世界的原子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量子有『分身術』——學術稱之為『量子糾纏』,在宏觀世界之內,找不到類似現象。」能夠有效控制到「量子糾纏」現象,便可取得無比的能量,創造未來神奇科技。

深入一點談量子糾纏。在微觀世界內,兩個粒子如果有關係,例如由一個粒子衰變成兩個粒子的話,這兩個粒子不論相隔10呎那麼近,乃至遠到10光年,彼此關係都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纏繞著。如果其中一個粒子被偵測到出現向上旋轉,另一個粒子不論在多遠,必然同時出現相反的向下旋轉。

如果兩粒子是相隔10光年那麼遠,這個糾纏現象豈不是超光速?超過10億10萬億光速都有可能,是不是?愛因斯坦被這現象難倒了,因為根據物理學原理,兩個粒子之間要進行互動及轉變,必然依靠中介物質,但任何的中介物質都無法超過光速,換言之,沒有東西可以超光速影響另一個區域的事物,這就是「區域實在論」,愛因斯坦堅持這一學說。但兩個粒子的糾纏怎如何同時互聯、互通、互變的呢?

愛因斯坦作出一個假設︰如果要違背理論的話,糾纏粒子之間可能存在一種人類還沒有發現的作用機制,姑且名之為「隱形變量」。但量子力學沒有方法證明這個世界是否存在「隱形變量」,所以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有問題。

量子力學是否完備?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爭議,到了1964年,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貝爾提出「貝爾不等式」實驗,驗證愛因斯坦等三位科學家對量子力學的懷疑(EPR悖論)——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貝爾不等式」成立;如果「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則量子力學是完備的。

三位新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成就,在於他們「確立了對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為量子科學技術亮起綠燈,不過,量子技術已經超前發展到中美「量子霸權」之爭(Quantum Supremacy)——量子電腦運算力超越世上所有電腦。

如果美國搶先取得「量子霸權」,今天屬於中國的移動支付、數字交易的領導地位,便會毫無保留的易手(無法保密)。反之,中國早一步達到「量子霸權」,憑藉龐大的計算力,美國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天文觀測、太空計劃等項目,就會落後於中國(我們的超級計算後來居上)。

科普工作最緊要舉重若輕,不要多也不必太過,先求大眾明白了,就有機會提升其科學的興趣,對中小學生尤其重要。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峰會交峰,馮主席邊度有得輸?

2024年05月07日 20:11 最後更新:20:21

習近平訪歐重頭戲是與法歐領導人進行三方高峰會。歐洲媒體以「各說各話」來形容這次成果。事實上,中國話語權與綜合國力不成正比,這樣便要消耗不少寶貴的外交資源,例如美西方拿一個杜撰的產能過剩之辭,便可以在談判上得分。

馮德萊恩峰會後見記者。AP圖片

馮德萊恩峰會後見記者。AP圖片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峰會後獨自向媒體發表聲明︰ 峰會主要談區域與經濟安全。據悉,前者不外乎施壓中國在地緣政治上不要靠近俄羅斯,中國不向俄提供致命武器,包括對軍民兩用產品的支援。馮德萊恩真的「各說各話」,你以為中國是歐盟的候選成員,還是排隊入北約的東方國家?

最不客氣是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必須在經濟上公平競爭,反之歐盟不迴避採取強硬行動,必要時會使用各種貿易防衛工具以保護歐洲經濟和安全。重中之重,中國政府補貼鋼鐵及「新三樣」新能源產品,「正在歐洲泛濫,世界無法吸收中國的過度生產」,因此她「鼓勵」中國政府致力解決產能過剩的結構性問題,並強調歐盟要與G7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聯手,對付中國扭曲市場問題。

習近平還是很有耐心回應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在峰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膨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無論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都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歐應透過對話協商處理經貿摩擦。」

習近平補充,中歐關係有着強大內生動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 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中認知」,制定積極的對中政策。以上不點名美國在背後策動其他國找藉口針對中國經濟發展,也不點名歐洲有人願意把自己當美國的棋子來使。習近平以正面的態度,給馮馬二人留出一個台階,他提到:「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

習近平則否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對方還是拿來當成談判利器,咄咄逼人,還走上道德高地,馮德萊恩步步向前,向習近平提到歐盟加強供應鏈韌性的措施,包括分散關鍵原物料的供應來源到其他地區,稱為歐盟「去風險化」(de-risking)政策的一環。

中國為了「產能過剩」跑了很多冤枉路,事實上,我們怎麼不能創出更漂亮有力的詞彙針鋒相對?例如美國堅持高息政策,名義上抑制國內通貨膨脹,但不顧世界經濟安危,這不是美國的「通脹過剩」嗎?

還有是美國為求延續冷戰思維,圖以北約東擴「迫爆」俄羅斯,超出北約對抗當年龐大的蘇俄集團的成立目標,這不叫「北約過剩」?我說「美國過剩」更合適。

今次中歐峰會可見,歐洲不單止經濟科技競爭力衰竭,連分辨道理也欠獨立能力,或說歐洲已經喪失勇氣。五代十國有首亡國詩最後說︰「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是好寫照。

不過,馮德萊恩會跟你說︰「我可不是男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