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軍戰機連續兩天密集穿越海峽中線 演練「南北包夾」台灣?

博客文章

解放軍戰機連續兩天密集穿越海峽中線 演練「南北包夾」台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放軍戰機連續兩天密集穿越海峽中線 演練「南北包夾」台灣?

2023年02月03日 12:01 最後更新:12:14

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近日率訪問團抵台,之前又傳出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會訪台,針對美台不斷升級勾連挑釁,解放軍加強在台海的軍事行動予以回應。

台灣防務部門公布消息顯示,解放軍戰機2月1日及2日接連兩天大規模越過海峽中線。台灣媒體說,解放軍的行動就是在「南北包夾」台灣。大陸軍事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指出,正如台灣媒體所言,解放軍這是在進行「暖身」和「針對性演練」。

根據台軍發布的「解放軍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統計」,1月31日6時至2月1日6時,解放軍出動軍機34架次、軍艦9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越過「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20架次,僅次於1月8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的28架次「越線」紀錄。

具體而言,解放軍2架蘇-30戰鬥機在海峽中線北端延伸線活動,殲-11戰鬥機2架次、殲-10戰鬥機4架次、殲-16戰鬥機6架次分5處越過「中線」;2架次運-8電偵機在東沙附近活動;在「西南防空識別區」活動的還有BZK-005、BZK-007無人機及運-8干擾機、反潛機各1架次。

台灣TVBS網站稱,在1日「越線」的解放軍軍機中,其中一架對應在花東地區,「那裡剛好有台灣花蓮空軍基地」;兩架對應台灣北部,一架靠近台灣中部的新竹空軍基地,六架對應台灣南部的屏東九鵬基地,兩架對應台灣西南的巴士海峽,「包夾意味相當濃厚」。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專任副研究員兼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解放軍歷來的行動都與國際情勢有關。就戰術而言,解放軍這次出動的機型很多,編隊配置帶著實際作戰演練意圖,「北邊有蘇-30戰機,西南有電子作戰機和無人機,意在顯示對台灣南北都有空中打擊能力,既展示肌肉,也讓各種軍機更熟悉未來作戰的地理情況。」

台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則表示,解放軍出動了殲-16等戰鬥機、長航程的無人機和干擾機、電子偵察機,可能在進行海空無人機的聯合電子作戰訓練。「解放軍軍機未來在台海中線,尤其在中線最窄的台北到新竹之間出現的頻率更高。」

解放軍BZK-005無人機。

解放軍BZK-005無人機。

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近日率訪問團抵台,之前又傳出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會訪台,台灣媒體認為,大陸加強在台海的軍事行動或是對有關消息的回應。台媒還猜測,解放軍的行動或許也與台灣「中科院」打算在2月6日到7日進行今年首次導彈射擊有關。據稱,台軍導彈將沿著從九鵬基地發射,穿越蘭嶼、綠島,再北轉往宜蘭外海的「倒L」形的軌跡飛行。「去年『中科院』因為大陸機艦等外在因素干擾,6次取消導彈射擊,今年再度出擊格外引發關注。」

解放軍的演練行動還沒有完。台軍2日發布的消息稱,從2月1日到2日,解放軍又有23架次軍機、4艘軍艦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17架次越過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台西南空域」,包括蘇-30戰鬥機3架次、殲-16戰鬥機8架次、運-8反潛機1架次、運-8電偵機1架次、空警-500預警機1架次、殲-11戰鬥機2架次、BZK-005無人機1架次。

台灣「風傳媒」網站認為,從台軍發布的「解放軍軍機航跡示意圖」看,蘇-30與殲-16戰鬥機對台軍形成「南北夾擊」。而運-8反潛機、部分殲-16戰鬥機、運-8電偵機飛入台「西南防空識別區」,其中運-8反潛機和運-8電偵機均在飛行相當距離後,才循相似航跡飛返,「應有針對特定海、空域實施戰場經營意圖」。台媒還注意到,BZK-005無人機是直接從台灣南面的巴士海峽飛入台「防空識別區」,和過去解放軍軍機主要集中在「海峽中線」或「西南空域」活動相比,「擾台」來向持續擴大,航跡更復雜,同時也凸顯解放軍大型無人機的飛行距離更遠。

台灣媒體總結稱,解放軍在今年1月「擾台」23天,使用14種機型、126架次,出動最多的機型為殲-16(41架次);同時出動各種無人機16架次,「每次都與偵察機搭配運作,解放軍可能正在研擬載人機與無人機搭配使用相關操作准則、模式」。

不管解放軍是否真的在準備「南北包夾」,但台灣分析人士早就提出警告,台灣當局越是在「台獨」問題上鬧得歡,「解放軍留給台灣的空間就越小」。「佩洛西竄台已經讓台灣海峽中線不復存在,那麼下次呢?」

大陸軍事專家指出,此次多批次越過海峽中線的艦機,不僅是解放軍實戰化訓練的具體表現,更是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強決心的體現。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海洋間諜」畫面曝光 江蘇漁民捕獲海上竊密裝置即報國安

2024年05月09日 13:02 最後更新:13:19

在2024年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國家安全部發布了一則引人關注的消息,揭示了我國海域面臨的潜在威脅——「海洋間諜」。這些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部署的高科技裝置,試圖在我們的廣闊海域中秘密搜集敏感信息,侵犯國家主權與安全。

中國海洋面積遼闊,海岸綫漫長,不僅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更是重要戰略屏障,事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創新引領•國安礪劍》「十大公民舉報案例」專題展播中,國安部披露了一名普通的江蘇漁民老楊,成為了捍衛國家安全英雄的故事。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2018年9月某天,在黃海海域作業的船長老楊,打撈上一個小船模樣的物體。這個物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通體黑色,上面布滿各類複雜裝置,還標有外文。另一部分外形細長,後面有推進器。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老楊出海幾十年,從來沒有撈過這樣的東西,直覺告訴他,這個神秘的裝置恐怕大有來頭。為避免發生意外情況,他果斷下令提前結束捕撈,立即返航。

第二天凌晨4點漁船靠岸後,老楊讓船員將這個可疑裝置移到碼頭倉庫中妥善存放,隨後撥通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當地國家安全機關幹警迅速抵達現場,取回了這一可疑裝置。

老楊第一時間撥打國安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提供有關綫索和情况。

老楊第一時間撥打國安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提供有關綫索和情况。

經鑒定,這個不明裝置竟是某國研製的新型水下技術探測竊密裝置。它的設計理念,使用材料,製造工藝以及所攜帶的多種探測設備均處於國際頂尖水平,性能十分先進。該裝置可收集獲取多種類型的水文數據,對國家軍事安全及海洋利益構成潜在威脅。

據總結,這些「海洋間諜」功能各異,作用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服務於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非法活動,危害國家安全。「海洋間諜」能夠在深海中長時間潛伏,無聲無息地收集海洋環境和船隻活動數據。它們有的如同海底監聽站,持續監測水文信息;有的扮演著移動監視器,隨洋流漂移,獲取實時海域狀况;還有部分設備甚至能引導外國潛艇在我海域內導航,意圖掩蓋其行動軌跡。

國家安全機關指出,這些裝置的技術性能先進,功能强大且集成度高。它們能在有限的空間內集成多種功能,實現數據的即時感知、採集、儲存、分析和遠程控制。其中一些設備還設有自毀機制,一旦完成任務即自行銷毀,增加了識別和應對的難度。

據國安部,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民群眾及時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反映危害國家安全的可疑情况,為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發現、防範、制止和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活動提供支持。

國家安全機關對老楊等人給予了表彰獎勵。

國家安全機關對老楊等人給予了表彰獎勵。

案例中,老楊等漁民憑藉敏銳的國家安全意識撈到境外竊密裝置後,迅速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國家安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