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逢國:與粵西發展濱海歷史文化旅遊帶 優勢互補拼船出海幫扶共同富裕

博客文章

馬逢國:與粵西發展濱海歷史文化旅遊帶  優勢互補拼船出海幫扶共同富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逢國:與粵西發展濱海歷史文化旅遊帶 優勢互補拼船出海幫扶共同富裕

2023年06月27日 17:16 最後更新:17:21

粵西給我的印象是經濟發展較粵東為落後,但6月初港區人大專題調研組考察粵西5個城市之後,我深切體會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初在茂名高州根子鎮發表的講話的意義,他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強對後富的幫扶,推進鄉風文明,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讓大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經濟未來的必然之路,如何利用香港的優勢幫扶粵西發展經濟,達到共同富裕目標,值得香港各界深入探討。

調研組先後考察了湛江、茂名、江門和肇慶。隨著香港與廣東最西端城市湛江及沿途城市的交通大幅改善,我覺得香港可以在發展濱海旅遊帶、水產養殖、水果出口和加工,以及高新技術研發方面共同合作。當地又是僑鄉,不少港人祖籍粵西,地緣接近、人脈相親,是加深香港年輕一代對家鄉和祖國認識的理想地。

粵西經濟發展主要受到保護當地漁農業天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限制,但現時天然食品受追捧而生態旅遊已成熱潮,飲食和旅遊是創匯高、提高地方財政和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另邊廂的香港則天然資源有限,兩方可以探討利用香港的國際網絡和對外窗口優勢,參考美國加州一號公路和法國南部海濱的經驗,與粵西合作發展「歷史人文美食旅遊帶」,攜手拉動地區經濟。

本是鄉村經濟的粵西也在將傳統產業提升,例如一向以水產著名的湛江,近年逐步由傳統捕撈轉向深水網箱養殖,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也在湛江設立了基地,去提升漁業養殖技術水平。習主席4月考察湛江時也提到,「中國這人口大國要解決好吃飯問題…,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這對於勞動力不足和科研較弱的香港水產養殖業而言,既有龐大合作空間,也可協助湛江海產養殖業走出去與國際合作。

當前為荔枝當造時節,歷史上唐朝高力士獻給楊貴妃的荔枝,原來是來自茂名的高州根子鎮貢園, 該地是全國種植面最大、歷史最悠久、老荔枝樹最多和品種最齊全的古荔枝園之一;加上龍眼、陳皮等土特產,均是旅遊業的附加增值產業。

基於粵西的豐富天然資源,區内經濟特別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發展,產業主要朝高新技術、低碳綠色項目爲主,如寳鋼集團於2015年投產的湛江鋼鐵就是以打造為世界最高效率的綠色碳鋼製造基地為目標,東華能源(茂名)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重點是要發展綠色環保新材料和氫能源,肇慶小鵬智能網聯科技產業園的開發和將投入生産的新能源汽車,以及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等,都顯示出當地政府對環境的重視和體現可持續發展觀,目標是要做到發展與生態達致最佳平衡,打破一般人認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處於對立位置的看法。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道出粵西的人文歷史悠長,歷史上記載最早遠至春秋,江門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西貿易必經之地和多位近代學者如維新先驅梁啟超的家鄉。江門僑都華人華僑博物館的内容,就更新了我對華僑和海外華人的認知,不再是停留於艱苦年月的奮鬥、創業興家、貢獻當地、團結愛國的傳統形象;如今,華僑雖然仍繼續發揮著融通中外的角色,但在中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下,未來華僑華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新旅程中,必將發揮獨特功能。

隨著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江門高新區設立省内第五個巡迴審判法庭,是省政府對前往粵西地區發展的境外企業表明會提供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和服務創新科技,以及重視知識產權,未來粵西更會朝中國式現代化方向發展。

在國家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中,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擁有廣闊脈絡和經驗的香港,應積極繼續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橋樑和平台角色,從而在大循環内尋找立足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攜手說好廣東、大灣區和香港故事,做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引領地的角色,達致共同富裕的目標。

作者:馬逢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想不到新聞自由可以這樣「被操控」

2024年05月13日 07:00

時事評論員/鄭憶路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涉違國安法一案審理仍在進行,案情披露亦愈發深入。在黎智英擅長的眾多攬炒權術中,玩弄輿論可以說是他最「駕輕就熟」,也是影響最為廣泛的手段。黎智英通過其「獨裁統治」下的壹傳媒集團,「操控」新聞使其完全淪為政治工具;在恣意踐踏新聞真實性與客觀性原則的同時,他濫用社會賦予新聞行業的「第四權」顛倒是非,為「港獨」、「反中」等極端思潮鋪路,令香港新聞界一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荒唐局面。

黎智英「操控」新聞的方式有三大特點。其一,他擅長「多管齊下」,同時啟用「本地線」和「國際線」兩條攬炒路線,並針對不同路線制定針對性的宣傳方案,實現新聞領域「無死角」的攻擊。

在鋪排「本地線」時,他重金籠絡了一批本地資深傳媒界人士,據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作供稱,黎智英將股票派給壹傳媒高層,造就出一批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而黎智英則對這些人「用到盡」。黎通過為眾多立場激進的民主派人士提供《蘋果日報》這一發聲渠道,成功將報章轉變為政治籌碼,並藉此逐漸建立起本地政治聯繫——民主黨前主席胡志偉曾在《蘋果日報》刊登評論公然支持抗爭、並要求制裁當時的特首;早前因於黑暴期間參與非法集結而被判罪成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亦是其專欄作者之一。

除了這些政界「名流」,黎智英還建立起一支反中亂港的評論團隊,成員多為黎智英親自物色。曾捲入《立場新聞》案而被警方國安處拘捕的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就是因為曾發表題為《摧毀即貫徹攬炒即繁榮》的網誌而被黎智英「看中」,繼而透過楊清奇邀請區家麟為《蘋果日報》供稿。

在經營「國際線」時,黎智英則改換思路,將主要業務定調為煽動中美矛盾、為美國提供政治輿論「服務」以及呼籲「制裁」香港甚至中央。黎智英曾授意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借新冠肺炎煽動美國的反中情緒;他還曾因陳沛敏沒有放大西方國家向中央和香港施壓的新聞表達明確不滿。

根據供詞,為了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黎智英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將籌碼壓在了當時對華政策更為激進的特朗普身上,他要求編輯部著重報道特朗普競選對手拜登的負面新聞,同時淡化特朗普的醜聞,以此向特朗普「獻媚」換取更多支持。而在「國際線」上投入巨大精力與財力的黎智英,其最終目的是為推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香港與中央實行所謂「制裁」,從而讓「港獨」等分裂主義成為現實。

第二大特點,是黎智英熱衷於將自己塑造成新聞的焦點,通過其自身炒熱攬炒話題。陳沛敏指出,「佔中」期間黎智英曾經「試過一段時間成日去金鐘嗰度坐,親自下場成為新聞的一部分」。而事實上黎智英也正是藉此在2014年後逐漸成為「公眾人物」。2019年黎智英在接受美國Fox News採訪後,即刻發信息要求陳沛敏刊登相關報道為其受外媒採訪一事造勢,在這一採訪中,黎智英主動要求美國為香港「抗爭」提供幫助。

在煽動本地輿論的過程中,黎智英處處顯示出「親力親為」,他不僅在黑暴期間頻密為境外媒體撰寫詆毀特區政府及香港法治的文章,還曾在Twitter(現稱X)開設Live形式的訪談節目邀請外國人士對香港內部事務評頭論足。黎智英不僅將攬炒作為一項「事業」,其本人更是深深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第三大特點,是黎智英在壹傳媒集團中實行絕對「獨裁」、享有絕對話語權,徹底架空「採編自主」這一新聞機構的底線。楊清奇供認,黎智英的話在《蘋果日報》如同「聖旨」,無人敢違抗,否則隨時飯碗不保。這種「獨裁」體現在報社人事安排、專欄作者選擇、新聞內容選取、專欄選題等多個方面。這意味著,黎智英首肯的評論必須要發,即使編輯部認為措辭不當、立場偏頗;黎智英要體現的新聞立場必須無限放大,即使違背新聞操守甚至不符合客觀事實。

楊清奇以「鳥籠自主」形容黎智英「統治」下的《蘋果日報》。陳沛敏亦承認,雖然黎智英曾設立所謂「飯盒會」允許員工各抒己見,但最終仍是由黎智英本人「一錘定音」。黎智英將《蘋果日報》這份新聞刊物視為私產和為其博取政治資源的輿論工具,全然枉顧中立、客觀、真實這些新聞行業最基本的操守。而《蘋果日報》也在黎智英的「獨裁」操縱下,炮製出一系列煽惑本地市民對立情緒、抹黑香港國際形象的文宣產品,對香港輿論環境的專業與公正造成嚴重打擊。

《蘋果日報》這份曾經在香港銷量可觀的本地報刊背後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鏈條隨著審訊深入逐一被揭露,而這根鏈條的源頭——黎智英,對新聞行業毫無底線的操弄、對專業原則的踐踏令人觸目驚心。香港不能再出現下一個黎智英,以政治目的凌駕客觀真實的新聞也不能再度發生,而這不僅是新聞從業者的責任,所有的香港市民都應擦亮眼睛,自覺抵制以攬炒為目的的輿論傳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