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新股IPO融資急滑惹關注 不止被印尼股市超越 還出現「丐版IPO」

博客文章

香港新股IPO融資急滑惹關注 不止被印尼股市超越 還出現「丐版IPO」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新股IPO融資急滑惹關注 不止被印尼股市超越 還出現「丐版IPO」

2023年08月02日 12:44 最後更新:13:27

香港新股上市IPO過去曾居全球首位,但近年持續急跌。據「Dealogic」統計數據顯示,印尼今年至5月IPO集資額達21億美元,開始勝於本港並躋身全球第4,為近28年以來首次,香港排名跌至第6。

據畢馬威IPO市場報告,今年第一季港交所集資額為9億美元,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5,當時印尼雅加達證交所仍未超越港交所,到5月後港交所排名已跌至全球第6位。

內地投中網亦作了專門報道,指「今年港股募資規模還不如印尼股市」。

港交所近幾年的新股IPO數量融資規模,呈現出不容樂觀的下滑趨勢,從2020年的146個IPO、總融資規模3960億港元,減少到了2022年的90個IPO、總融資規模1046億港元。到了2023年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截止7月18日全年已過半,港股只完成了39個IPO,總融資規模205億港元。

港股的整體募資規模還不如印尼。

表面上看,印尼股市今年第一季度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階段,完成的IPO事件超過30起,速度幾乎達到了去年的4倍。

與此同時,印尼股市還有44家企業處於IPO籌備階段,數量最多的3個賽道分別是非週期性消費(共11家)、基礎工業(共6家)和創新科技(6家),看上去確實很有當年「Copy 2 China」時代,有美元基金們高喊著「所有產品都值得在新興市場重做一遍」的影子。

印尼新股上市活躍。

印尼新股上市活躍。

不過細心分析,印尼IPO沒有按照正態分布。一季度最大IPO事件來自印尼國有能源公司Pertamina的分拆企業、地熱能開發商Pertamina Geo Thermal Energy,其5.97億美元(46.6億港元)募資規模,是同季度上市的飲料廠商Mitra Tirta Buwana的312倍,是2022年印尼股市全年募資額度的27%,幾乎是憑著Pertamina 一己之力,拔高了印尼股市的天花板。

進入第二季度,格局更加一邊倒,最大IPO來自鎳礦石加工商Harita Nickel和它的直接競爭對手Merdeka Battery Minerals,募資規模分別達到了6.72億美元和5.92億美元。排在它們身後的,是國有化肥生產商Pupuk Kalimantan Timur,據報道他們計劃通過即將啓動的IPO募資5億美元;而Pertamina Geo Thermal Energy的上游企業,能源勘探企業Pertamina Hulu Energi也進入了pre-IPO的融資階段,目標定在了10億美元……

可以說,印尼股市能夠在全球股市整體疲軟今年創造新高,直接原因就是在新能源時代再次用盡了「家裡有礦」的優勢。

印尼不僅是石油出口國組織成員、世界第9大石油生產國,還是世界上僅次於澳洲的最大鎳礦產區,儲量佔世界的近四分之一,並擁有大量的鈷和銅礦藏。

這三種金屬都被廣泛用於製造電動汽車的電池,其中銅也是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材料,鈷則是風力渦輪機的重要零件原材料——配合2014年印尼維多多政府不斷出台的原材料商品出口禁令,基本所有涉及先進製造業的國際資本不得不印尼進行了「基礎產業鏈」投資。

美國財經媒體thestreet注意到,瑞士大宗商品及礦產交易公司嘉能可集團正在成為印尼股市的主力買家。英國風投機構Baillie Gifford負責新興市場業務的投資經理Roderick Snell直言不諱地表示,今年印尼活躍的IPO表現「很大一部分來自多家國有礦產企業的上市」,「為這個國家帶來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大量投資」。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

投中網指出,雖然不能把對港交所的期望寄託在礦業上,但外界感嘆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將香港資本市場潛力透支後,又在今年推出18C(特專科技行業上市機制)時,其實既是香港這個成熟資本市場不得不進行的轉型,也是進一步的透支,是對投資者的雙重考驗。

當年在18A推出之際,時任港交所高層就暗示,大批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將會「一地雞毛」,市場要做好心理準備。現在看來這話沒錯。樂觀點說,投資者也不應當忘了,當年泡沫爆破後的納斯達克市場與互聯網股票,之後卻迎來了20年的狂飆突進。

此外,在投資鏈條上,這些IPO端口的收緊,已經傳導到了一級市場,很多市場上活躍的基金都在發生一系列出清、轉型的變化。

投中網指出,更小的賽道,更小的基金,更短的週期,更快的資金週轉,以及更短的投資輪次。很多人詬病VC(創投基金)和PE(私募基金)投資的跟風、誇大、投機,在港股一次過體現出來了。

結果就出現港股「丐版IPO」,引起業界關注。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22年初至2023年4月17日,香港市場共有109家IPO公司,其中43家的發行股份佔總股本比例低於10%。更有縮量發行到極致的,如艾美疫苗發行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為0.80%,粉筆為0.95%,北森控股為1.12%等,被投資者戲稱為IPO中的「乞丐」,甚至是「丐中丐」。

有投行人士認為,這一「丐版IPO」現象,和香港股票市場活躍度大幅度下降,企業縮量發行,有利於提升估值水平,從而便於投資機構順利沽貨退出。但跟風認購新股的投資者就中招了。還有人認為,新股縮量發行是一種「飢餓營銷」手段,企業上市後可以再大比例增發。但這些分析更多地體現了機構投資者利益,而忽略了上市公司、普通投資者甚至整個市場的利益平衡。

當然,港股低迷是底因。美國暴力加息,融資成本高股市本來已經難炒。香港資金不斷外流,對股市壓力更大。但港元和美元聯繫,匯價並無下跌,不似日本及印尼等市場,因為匯價下跌,吸引外資入場。香港仍要捱過這一輪的陣痛。

「丐版IPO」是市場上最現實的交易,容不得半點謊言,更是市場觸底的必經之路。政府及港交所更應努力,活化港股市場。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基督徒學會1984年走上社運之路 最近宣布解散

2024年07月25日 19:59 最後更新:20:05

香港基督徒學會創立 36 年,終於解散。

曾任學會理事的趙善榮,周一在社交媒體透露,學會已在上周日( 7 月 21 日)通過解散。香港基督徒學會後來也在 Facebook 正式公布停運的消息。

前基督徒學會理事的趙善榮(右1)及義務總幹事龔立人(左1)。

前基督徒學會理事的趙善榮(右1)及義務總幹事龔立人(左1)。

基督徒學會表示,該會一直關注培育信徒與推動教會建立具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的信仰實踐,「但礙於當下社會環境,現時學會的實踐模式並未能自由地履行她的使命,故決議撤消註冊」。基督徒學會亦指,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網頁等亦將會在 7 月 31 日之後停止運作。

基督徒學會義務總幹事龔立人。

基督徒學會義務總幹事龔立人。

基督徒學會義務總幹事龔立人回應傳媒查詢時指出,學會一直關注培育信徒與推動教會,建立具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實踐信仰。礙於當下社會環境,現時學會的實踐模式並未能自由地履行它的使命,故決議撤銷註冊。雖然會員大會上通過取消註冊,但實際上,還有待核數師、稅局等落實,預計過程需時半年,該會才正式解散。問及是否因受到壓力而解散,龔立人回覆說,不用這字來形容。

基督徒學會於1988年由郭乃弘牧師牽頭成立。在此之前,郭乃弘一直於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擔任總幹事。隨著中英雙方在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主權將於 1997 年回歸中國。在草簽前夕,於1984年9月初,中央邀請鄺廣傑主教、梁林開牧師和郭乃弘組團訪京,並指定由鄺廣傑任團長,郭乃弘為第一副團長,梁林開為第二副團長。但後來郭乃弘開始積極參與民主運動,並出席1986年的民主派首次高山大會。他與其他基督教領袖對於和中央政府關係及爭取民主的看法,出現分歧。當時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內出現兩種意見,有一批人認為教會和中央政府有溝通,另一批人則強調教會應與政權保持距離,甚至要對政權進行批判。

郭乃弘是「保持距離派」,與協進會其他宗教領袖起衝突,結果另起爐灶,於 1988 年4月創立香港基督徒學會,同年 9 月離開服務8年的基督教協進會。郭乃弘在基督徒學會工作12年後,於2000年退休。

香港基督徒學會一直活躍社運,2003年,時任總幹事胡露茜出任民陣首屆召集人,發起反對 23 條立法大遊行。學會亦在 2011 至 2012 年國民教育爭議上,協助組織反國教大聯盟,連結教協、學民思潮等組織,全力反對國民教育。

郭乃弘(後排中)成為推動佔中的所謂「佔中十死士」之一。

郭乃弘(後排中)成為推動佔中的所謂「佔中十死士」之一。

在2014年的佔中運動中,郭乃弘再跑出來,成為推動佔中的所謂「佔中十死士」之一。

到了 2019 年反修例運動,香港基督徒學會曾聯署,要求當局撤回「暴動」的說法,在另一份聯署亦「譴責警方暴力鎮壓及追究責任」。

香港基督徒學會行事政治化,在《港區國安法》和《維安條例》先後訂立後,解散已是命定的結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