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縮影:春節返鄉電單車大軍盛況不再

博客文章

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縮影:春節返鄉電單車大軍盛況不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縮影:春節返鄉電單車大軍盛況不再

2024年02月07日 07:00

十多年前,每逢春節臨近,在廣東廣西交界地帶,一支支電單車大軍就會過境,他們是從廣東返鄉的外來務工者。

近幾年,隨著路網、高鐵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單車大軍數量銳減。公開報道稱,廣東省交通部門2022年數據顯示,騎電單車經廣東肇慶過境往返廣西、貴州等地的「電單車大軍」人群,自2013年春運期間達到峰值約110萬輛次後,呈逐年明顯下降趨勢。

更多相片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十多年前,每逢春節臨近,在廣東廣西交界地帶,一支支電單車大軍就會過境,他們是從廣東返鄉的外來務工者。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經濟飛速發展,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與此同時,巨大的用工需求,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外來人員遠赴珠三角地區務工。因此,多年來,每逢春運,從廣東發往全國各地的旅客人數屢創新高。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肇慶市被稱為廣東省的「西大門」,是通往西南各省的交通要道。十多年前,每年春節前後有數十萬外來務工人員騎乘電單車從珠三角出發,途經肇慶市,返回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國道上的返鄉電單車大軍,也成為春運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時間流逝,網上評論區的不少網友曾是電單車大軍中的一員,他們紛紛回憶起當年回家路上的不易。這些異鄉人克服艱難險阻,一路上忍受嚴寒和雨雪,只為駛向家的方向。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我15歲時離開了家鄉,到廣東肇慶、中山一帶打工,當時一直在工地上打混凝土。我和妻子是經老鄉介紹認識的,2007年,她在中山一家鞋廠上班。我們是同鄉,雙方性格又合適,第二年就結婚了。」汪正年向極目新聞介紹,2008年,他在肇慶買了人生中第一輛電單車,花費了約2800元,此後的三年,他們夫妻倆和幾名老鄉,都是騎電單車回老家。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我當時在工地上,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兩千多元,回趟家過年,路費就要花掉近一個月的工資,所以我們選擇騎電單車回家,這樣能省一千多元。」汪正年回憶,從廣東肇慶到貴州石阡,這1350公里的返鄉路,他們提前通過地圖確定要經過的城市,然後沿著國道看路牌騎行,有時候天氣好,路上只要兩三天時間。不過,在2011年春節,因為途中遇到風雪,道路結冰,他們一行人走了五天四夜,「當時貴州境內有一段路都是積雪,根本沒法騎,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著車前行,足足步行了四五個小時。一路上,騎車摔跤也是常有的事兒。」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近三百公里的路上,偶爾能看到幾名騎電單車返鄉的務工者,他們的車牌號大都是與廣東相鄰的廣西梧州、貴港等地。有的是單人單騎,有的是夫妻同行,但電單車尾都會結結實實綁上多個行李。騎行者們也是「全副武裝」,除了穿上厚厚的棉衣,外面還套上一層雨衣,用來防風擋雨,坐在後座的人還給雙腳套上紅色的塑料袋。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距離梧州約一公里的位置,56歲的老劉停下車整理電單車後座上的行李,前方不遠處,便是他廣西梧州的老家。老劉在廣東四會做鋁材,平時往返兩地也都是騎電單車,有四個多小時車程。老劉稱,他選擇騎電單車回家,一是路程並不遠,二是既自由方便又經濟實惠。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何平稱,現在務工者的收入提高了,買一輛普通的家用小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遠途回鄉選擇開車的人越來越多。其次,高鐵更為便捷,大家出行的選擇更為多元。此外,很多曾經外出的務工者不再到廣東沿海打工,而是在家附近找工作。因此,電單車大軍漸漸消失。

1月26日,2024年春運大幕開啟。內地極目新聞沿著廣東肇慶一條電單車大軍返鄉的必經之路尋訪,發現曾經的電單車大軍盛況已不復存在,但仍有一些零星的騎乘者,他們的騎行返鄉里程大多在三四百公里。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經濟飛速發展,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與此同時,巨大的用工需求,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外來人員遠赴珠三角地區務工。因此,多年來,每逢春運,從廣東發往全國各地的旅客人數屢創新高。

不同於現在縱橫全國的高鐵線路和高速公路網,彼時想要回家過年,並不是一件易事,外來務工者們在火車站、汽車站排起長隊購票,有的人甚至打地鋪徹夜等候,只為那一張回家的車票。「回家難」,成了他們每個年終歲末都會遇到的難題。

也就是在這時,約上老鄉騎電單車回家,成了一種新選擇。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肇慶市被稱為廣東省的「西大門」,是通往西南各省的交通要道。十多年前,每年春節前後有數十萬外來務工人員騎乘電單車從珠三角出發,途經肇慶市,返回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國道上的返鄉電單車大軍,也成為春運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公開報道稱,據廣東省交通部門統計,最高峰時返回各省區的電單車大軍規模超過100萬人。

那時,國內包括國際媒體紛紛將鏡頭對向這一特殊的返鄉人群。當年警車在前方引導,後面浩浩蕩蕩跟著電單車大軍的畫面,時至今日仍在互聯網上引發關注。如今看來,依然讓人震撼。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時間流逝,網上評論區的不少網友曾是電單車大軍中的一員,他們紛紛回憶起當年回家路上的不易。這些異鄉人克服艱難險阻,一路上忍受嚴寒和雨雪,只為駛向家的方向。

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則講述電單車大軍返鄉的公益短片,令除夕夜電視機前的億萬國人潸然落淚。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在廣東肇慶務工的汪正年和他的妻子。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汪正年,回憶起多年前帶妻子回老家貴州石阡縣途中的經歷,依然感慨萬千。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我15歲時離開了家鄉,到廣東肇慶、中山一帶打工,當時一直在工地上打混凝土。我和妻子是經老鄉介紹認識的,2007年,她在中山一家鞋廠上班。我們是同鄉,雙方性格又合適,第二年就結婚了。」汪正年向極目新聞介紹,2008年,他在肇慶買了人生中第一輛電單車,花費了約2800元,此後的三年,他們夫妻倆和幾名老鄉,都是騎電單車回老家。

選擇騎行回鄉,在汪正年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並且當時沒有直達老家縣城的火車;二是,如果坐大巴回家,春運期間票價比較貴,夫妻二人來回需要兩千多元的車費,不劃算。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我當時在工地上,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兩千多元,回趟家過年,路費就要花掉近一個月的工資,所以我們選擇騎電單車回家,這樣能省一千多元。」汪正年回憶,從廣東肇慶到貴州石阡,這1350公里的返鄉路,他們提前通過地圖確定要經過的城市,然後沿著國道看路牌騎行,有時候天氣好,路上只要兩三天時間。不過,在2011年春節,因為途中遇到風雪,道路結冰,他們一行人走了五天四夜,「當時貴州境內有一段路都是積雪,根本沒法騎,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著車前行,足足步行了四五個小時。一路上,騎車摔跤也是常有的事兒。」

2011年下半年,汪正年的小女兒不幸被查出地中海貧血,他們夫婦倆選擇回到家鄉,邊工作邊照顧家庭,給孩子治病。近兩年,他們小女兒的病情逐漸穩定,於是兩人再次來到廣東打工,但再沒有騎電單車返鄉。

「現在我們一般都是坐老鄉的小車回家,有時候給他們點油錢,開回去大概要十多個小時,比以前條件好很多。」汪正年說。

不再騎電單車回鄉的外來務工者,不只是汪正年夫婦。

2024年1月26日,春運首日,321國道沿線的廣東佛山、肇慶以及廣西梧州,天氣不佳,空中偶爾會飄起細雨,增添了幾分寒意,路上已經看不見多年前的電單車大軍盛況。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近三百公里的路上,偶爾能看到幾名騎電單車返鄉的務工者,他們的車牌號大都是與廣東相鄰的廣西梧州、貴港等地。有的是單人單騎,有的是夫妻同行,但電單車尾都會結結實實綁上多個行李。騎行者們也是「全副武裝」,除了穿上厚厚的棉衣,外面還套上一層雨衣,用來防風擋雨,坐在後座的人還給雙腳套上紅色的塑料袋。

在肇慶市中石化康州北加油站工作人員的印像中,以前一到春運,加油站就烏泱泱地停滿了返鄉的電單車。近幾年,已經沒有多少人騎電單車返鄉了,大家的交通方式換成了自駕小車或乘高鐵。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距離梧州約一公里的位置,56歲的老劉停下車整理電單車後座上的行李,前方不遠處,便是他廣西梧州的老家。老劉在廣東四會做鋁材,平時往返兩地也都是騎電單車,有四個多小時車程。老劉稱,他選擇騎電單車回家,一是路程並不遠,二是既自由方便又經濟實惠。

有騎電單車回廣西的返鄉人員告訴極目新聞,現在春運期間,長途騎行回家的人已經非常少了,因為路上有很多不確定性,存在較大風險,大多騎電單車回鄉者的騎行距離都在三四百公里。

位於兩廣交界處的國道邊,有一排經營炒飯炒粉的小餐館。餐館老板何平(化名)告訴極目新聞,十多年前,這裡是電單車大軍曾經返鄉的必經之路,每逢春運,各家店裡生意都很火爆,「每天炒的粉都得裝十幾筐,每筐有五六十斤。」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何平稱,現在務工者的收入提高了,買一輛普通的家用小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遠途回鄉選擇開車的人越來越多。其次,高鐵更為便捷,大家出行的選擇更為多元。此外,很多曾經外出的務工者不再到廣東沿海打工,而是在家附近找工作。因此,電單車大軍漸漸消失。

有說法稱,一部電單車大軍發展史,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隨著廣東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密集型工廠數量大幅減少,外來務工人員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後也紛紛購買小汽車或選擇乘坐高鐵返鄉,電單車大軍數量銳減。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也說,現在騎電單車回貴州的老鄉已經很少了,多數都是開車回家。就算是騎電單車返鄉,也大多是年輕人,並且,他們騎的有可能是價值數萬元的機車,「新一代人更看重騎行路上的感受,享受自由的感覺,我們當年是以省錢和方便為目的,與現在對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如今,每每見到騎電單車返鄉者的新聞,汪正年腦海中總是泛起曾經騎行回家的畫面。他偶爾翻看有媒體為他們夫妻拍攝的返鄉紀錄片,都是滿滿的回憶。他說,當時不管路都有多難走,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回家。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蔡英文傳卸任前「特赦」陳水扁 島內民眾難接受:貪污無罪?

2024年05月08日 11:30 最後更新:11:43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因案保外就醫,但四處亮相生龍活虎,全無病態,「特赦扁」的議題也在島內政壇反復成為爭論焦點。

2008年,陳水扁被戴上手銬。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2008年,陳水扁被戴上手銬。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有消息稱,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已决定在卸任前「特赦」陳水扁,並會透過聲請沒收扁家已被扣案的11億元(新台幣,下同)不法所得的方式,降低社會衝擊。

蔡英文和陳水扁。資料圖片

蔡英文和陳水扁。資料圖片

據深圳衛視「直新聞」,從蔡英文就任起,島內便一直有關於蔡英文要「特赦」陳水扁的說法。不過蔡英文在任職的8年內,却一直極力回避這一問題。去年,蔡英文被問及是否「特赦」陳水扁時,蔡英文更是連陳水扁的名字都不願提起,僅簡短回應,「還沒有開始想,也沒有想過這一題」。

相反,即將就任的賴清德,却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够「特赦」陳水扁,甚至還傳出其將在新行政團隊中任命3名「扁系人馬」的消息。「直新聞」注意到,其中就有2名與陳水扁弊案有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幕僚研議的方向,是針對陳水扁被判刑確認的龍潭購地案等4大弊案,先由蔡英文對陳水扁行使所謂「特赦」,再給予「免除其刑」的執行。而陳水扁一旦獲得這種「特赦」,未執行完的刑期就不必再坐牢,只是他仍是有罪之人,若認為自己無罪,就要向法庭聲請裁判審查,或請「檢察總長」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

蔡英文辦公室7日回應稱,現階段的立場仍是,希望確保陳水扁獲得妥善的健康照顧,並依照相關的法律規範辦理。

「直新聞」注意到,在蔡政府的表態中,並未直接使用「特赦」一詞,但表達了要「處理」此事的意思。

分析指,「特赦」陳水扁最棘手的是11億餘元新台幣不法所得的處理方式。目前,台灣地區法院已經沒收3億新台幣,尚在查扣中的有8億新台幣。若陳水扁獲得「特赦」,還沒有被沒收的這8億新台幣不法所得恐將全數發還陳水扁,再加上其他查扣中的上億元豪宅、鑽石珠寶等,也將解凍,不僅坐實「台灣地區領導人貪污及洗錢犯罪可保有犯罪所得」的批評,島內民眾也將難以接受。

同時,若陳水扁一旦獲得「特赦」,雖然仍屬有罪之人,但未執行完的刑期就不必再坐牢,這樣就會變成「貪污無罪」,又會落入另一種爭議。

有報道提到,為避免衝擊過大,將針對扁家已扣案的11億餘元犯罪所得全部聲請沒收,至於二次金改等因病停審案件,除了陳水扁,被告還包括前扁辦幕僚馬永成等人,依法無法「特赦」,將留待司法後續審理。

各界熱議這一「傳言」。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7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此事傳出的消息有些模棱兩可,並認為蔡英文是在通過媒體放話測輿論風向。柯文哲指出,蔡英文若真的要做這件事情,就應自己出面解釋,為什麽拖了8年沒有處理,現在突然要在卸任前處理這件事,其想法與邏輯究竟為何。而對於這種比較重大的事件,柯文哲認為不宜透過媒體放話帶風向或測風向。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王鴻薇稱此事不僅離譜,還為即將在5月20日就任的賴清德埋下了「炸彈」。她稱,此事從蔡英文上任之初就被提到,但8年都沒操作,現在卸任前才「特赦」就很離譜,與其說是在幫賴清德「拆彈」,事實是「埋炸彈」。現如今台灣地區面臨諸多問題,如漲電價、「廢死」,現在又丟一個「赦扁」,賴清德一上任,這些問題的解决一定備受關注。

有藍營民代指出,陳水扁都沒有認罪,根本無法操作「特赦」。島內媒體人趙少康7日指出「特赦」陳水扁所需的三大條件,即認錯、道歉、還錢,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分析指,陳水扁仍有多項案件在審理中,因為陳水扁及妻子吳淑珍的「身體因素」,審理中的案子已然處於停審狀態。那些仍在審理中的案子如何處理,就成為棘手的問題。截至目前,陳水扁對其所犯罪刑仍一概不認,甚至主張是政治迫害、司法不公,民進黨內持類似論調者亦所在多有。

不過,台灣「聯合新聞網」評論指出,「特赦」陳水扁的本質是個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處理此案,重中之重還是「民眾觀感」問題。陳水扁一家貪腐,已是無法忽略的事實,身為台灣地區領導人却貪腐,更是民眾不能接受的事。這也是為何扁案多年後,民進黨每逢選舉,仍要承擔扁家貪腐指摘的原因。

有島內黨政人士直言,若陳水扁被「特赦」,在政治面上應能消除藍綠因此事造成的對立狀態,可建立和諧的政治環境。但有相關報道也坦言,「特赦」陳水扁仍是高度的政治性議題,一旦蔡英文作出决定,勢必讓藍綠角力再起,台灣社會紛擾是否會因此而暫時休止或是有更大動蕩,仍有待觀察。

2008年5月,陳水扁卸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因公務機要費等案被特偵組立案偵查。2010年12月2日,陳水扁因涉及弊案遭判刑,被移送台北監獄服刑,創下台灣地區史上首位卸任領導人被判入獄的首例。

陳水扁一家人聲稱他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被迫害妄想症」等疾病,還曾兩度自殺,在2015年1月,獲台灣法務部門核准「保外就醫」。但其出獄後從未消停,他不僅外出散步、訪友,為兒子選舉造勢,還可以批評時政,主持廣播節目、出書等。

新竹清華大學學者翁曉玲曾在2022年4月撰文稱,早在數年前就有足够的證據顯示,陳水扁早已恢復可服刑的健康狀態。他「保外就醫」期間參與各式各樣的政治活動,其行為舉止明顯違反台中監獄當初對他要求的「不上台、不演講、不講政治、不接受媒體采訪」的「四不」原則。

陳水扁力爭保外就醫獲核准。台灣「聯合新聞網」圖片

陳水扁力爭保外就醫獲核准。台灣「聯合新聞網」圖片

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曾撰文稱,陳水扁被判有罪是因貪污和洗錢等腐敗行為,同時涉及多起弊案和不明財産來源。如今民進黨當局要「特赦」,就是在傳達錯誤信息給大眾,將使台灣地區産生更多腐敗行為。他表示,這會讓社會大眾認為,此舉是出於政治動機而非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導致人們認為政治地位高的人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從而加劇社會的不滿情緒。

YouTube頻道《野電視94强》前不久針對「請問你支持賴清德『特赦』陳水扁嗎?」進行了網絡民調,有4萬人參與投票,有91%的網友表示「不支持!如果他『特赦』陳水扁就代表賴清德支持貪污!」;僅有9%的網友表示「我支持!陳水扁是無辜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