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斯事件,誰贏了?

博客文章

美斯事件,誰贏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斯事件,誰贏了?

2024年02月09日 10:39 最後更新:10:49

美國國際邁亚密足球隊巡迴表演賽香港站,因「美斯事件」令盛事变變成醜事,其過程「全程直播」無須再詳述,對香港而言,是親者痛,仇者快。

親者,是廣大球迷,是中國香港特區,那麼,仇者是誰?,主辦方Tatler Asia公司, 是邁阿密隊,碧咸,還是「千夫所指」的世界足球先生美斯?還是另有其人?

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批評有人陰謀論,確實不可取,但如果鐵板釘釘,眾目睽睽下事態詭異,邏輯矛盾,造成群情洶湧,影響惡劣的災難,能說背後沒有陰謀嗎?

主辦方Tatler Asia 事後的公開表態:賽前知悉美斯和蘇亞雷斯列後備,到半場完才獲邁亞美隊方消息,兩人因傷缺陣。立即通知政府同時,下半場不停要求讓兩人上場,以及賽後美斯公開向觀眾講話,都被拒絕。於是提出撤回政府資助申請。

然而Tatler Asia 在球隊在機場落地,入住酒店,召開記招,以至最後頒奬儀式等的安排,出現問題其實比在球場上發生的來得更離奇怪異。各方要求主辦方公開解釋,合情合理。但動作不似公司原先刻意「玩嘢」,試問Tatler Asia 歷來以搞環球名人名牌大騷聞名,雖說今次巡廻表演賽豬籠入水,但總也不至於為一次「割禾青」,而毀了全盤生意。那麼,邏輯上就是公司也是在「無法控制的影響」下,啞子食黃蓮。若是,已經「已盡應盡責任」。未必應被列為「仇者」。

疑點移到國際邁亞密,還要分會方,碧咸和美斯。球賽一旦開始,尤其是下半埸,坐在主席台上的碧咸,一如主辦方一樣,無法直接控制球員調度,能做的只能是赛後致詞多謝球迷和道歉,並尷尬地承受全場噓聲。剩下所谓會方,就是不在埸的大股東,還有在場的教練和隊醫。

說實際的,真正的事情不是發生在球場上,而是在草地白界以外。

只要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透過有美國CIA背景的大股東,不必踏足球場,指使慣常自傲又非中國朋友的美斯,全程不接觸公眾,不出席記招,借口小小傷不落場比賽(現身練習,是「一切正常」的煙幕,製造臨時不出賽假局)不與(被美國制裁的)香港特首握手,不亮相與主人家合照,不向觀眾講話…..要擺弄這樣一場鬧劇,並無難度。但如果只是美斯一個人,任憑他再目空一切,而居然可以獨力部署全過程,就有點匪夷所思吧。

美斯隨隊到日本,隨即活躍出賽,生猛如常,自然表示是因為傷勢「痊愈」了,固然令人火冒三千丈,然而,更獨個出席記招,發表蒼白無力的聲明,只能是欲蓋彌彰 - 正常人都不禁會反問:同一番話為何不在香港大球場現場發表,非要到了日本才講?

而與此同時,作為球隊公開代表的碧咸,對事件的擺弄是否知情不得而知,但他事後卻沒有隨隊前往日本,倒是有點意思,留下了無限的臆猜空間。

香港特區搞盛事經濟,早已部署數十項在半年內陸續登場。我們越最想見到的場面,就越令有些人坐立不安,總之要「對著幹」,務必要你變成「醜事」為止。

其實,稍有記憶都知道,過去幾年來,香港體育代表隊在多項國際大賽的典禮上,出現過多次被「錯播」港獨歌為國歌的事件。我們真可以天真到認為,這全部純是「錯播」嗎? 不須經過當地政府,不須與當地體育團體有關,只要「搞掂」場地操作人員,陰謀就有機會得逞!

諸如此類的「軟對抗」攻擊防不勝防,無孔不入,利用體育活動進行政治搗亂,勢必成為香港特區的新常態。

事件教訓我們,當今世上,有人時時處處事事都不放過進行「政治戰爭」的機會。 我們確實不得不講國家安全,國安已經並非只是飛機大炮,間諜特工,而是無論生物化學,金融投資,網絡電諷,食品衛生,娛樂文化,如今甚至連體育活動都可以變成「戰場」了。

凡事都有兩面,「醜事」也可以成為「好事」。 政府急切希望扭轉目前經濟局面,多管齊下,迅速見效,以回應中央及社會期望,加上有呼聲要政府講速度講效率。側聞今次國際邁亞密隊訪港,政府及相關審批資助機構都以為係「做大deal」,大喜過望,大開中門,大破常規,結果被人有機可乘,得不償失。但願政府不要因事件而「見過鬼怕黑」,不要被人看死「恨到發燒」「飢不擇食」,要在效率與嚴謹之間求取平行,繼續將盛事辦好。

今次無論政府,社會市民同球迷,都上了深刻一課,樹欲靜而風不止,有人分分鐘要置我們於死地。 我們無可能活在真空中。汲取教訓,擦亮眼睛,在較量中戰勝敵人。

令「 親者痛,仇者快」,有人得逞了。將「醜事」變「好事」,我們也一定做到!

香港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尚海龍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想不到新聞自由可以這樣「被操控」

2024年05月13日 07:00

時事評論員/鄭憶路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涉違國安法一案審理仍在進行,案情披露亦愈發深入。在黎智英擅長的眾多攬炒權術中,玩弄輿論可以說是他最「駕輕就熟」,也是影響最為廣泛的手段。黎智英通過其「獨裁統治」下的壹傳媒集團,「操控」新聞使其完全淪為政治工具;在恣意踐踏新聞真實性與客觀性原則的同時,他濫用社會賦予新聞行業的「第四權」顛倒是非,為「港獨」、「反中」等極端思潮鋪路,令香港新聞界一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荒唐局面。

黎智英「操控」新聞的方式有三大特點。其一,他擅長「多管齊下」,同時啟用「本地線」和「國際線」兩條攬炒路線,並針對不同路線制定針對性的宣傳方案,實現新聞領域「無死角」的攻擊。

在鋪排「本地線」時,他重金籠絡了一批本地資深傳媒界人士,據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作供稱,黎智英將股票派給壹傳媒高層,造就出一批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而黎智英則對這些人「用到盡」。黎通過為眾多立場激進的民主派人士提供《蘋果日報》這一發聲渠道,成功將報章轉變為政治籌碼,並藉此逐漸建立起本地政治聯繫——民主黨前主席胡志偉曾在《蘋果日報》刊登評論公然支持抗爭、並要求制裁當時的特首;早前因於黑暴期間參與非法集結而被判罪成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亦是其專欄作者之一。

除了這些政界「名流」,黎智英還建立起一支反中亂港的評論團隊,成員多為黎智英親自物色。曾捲入《立場新聞》案而被警方國安處拘捕的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就是因為曾發表題為《摧毀即貫徹攬炒即繁榮》的網誌而被黎智英「看中」,繼而透過楊清奇邀請區家麟為《蘋果日報》供稿。

在經營「國際線」時,黎智英則改換思路,將主要業務定調為煽動中美矛盾、為美國提供政治輿論「服務」以及呼籲「制裁」香港甚至中央。黎智英曾授意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借新冠肺炎煽動美國的反中情緒;他還曾因陳沛敏沒有放大西方國家向中央和香港施壓的新聞表達明確不滿。

根據供詞,為了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黎智英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將籌碼壓在了當時對華政策更為激進的特朗普身上,他要求編輯部著重報道特朗普競選對手拜登的負面新聞,同時淡化特朗普的醜聞,以此向特朗普「獻媚」換取更多支持。而在「國際線」上投入巨大精力與財力的黎智英,其最終目的是為推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香港與中央實行所謂「制裁」,從而讓「港獨」等分裂主義成為現實。

第二大特點,是黎智英熱衷於將自己塑造成新聞的焦點,通過其自身炒熱攬炒話題。陳沛敏指出,「佔中」期間黎智英曾經「試過一段時間成日去金鐘嗰度坐,親自下場成為新聞的一部分」。而事實上黎智英也正是藉此在2014年後逐漸成為「公眾人物」。2019年黎智英在接受美國Fox News採訪後,即刻發信息要求陳沛敏刊登相關報道為其受外媒採訪一事造勢,在這一採訪中,黎智英主動要求美國為香港「抗爭」提供幫助。

在煽動本地輿論的過程中,黎智英處處顯示出「親力親為」,他不僅在黑暴期間頻密為境外媒體撰寫詆毀特區政府及香港法治的文章,還曾在Twitter(現稱X)開設Live形式的訪談節目邀請外國人士對香港內部事務評頭論足。黎智英不僅將攬炒作為一項「事業」,其本人更是深深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第三大特點,是黎智英在壹傳媒集團中實行絕對「獨裁」、享有絕對話語權,徹底架空「採編自主」這一新聞機構的底線。楊清奇供認,黎智英的話在《蘋果日報》如同「聖旨」,無人敢違抗,否則隨時飯碗不保。這種「獨裁」體現在報社人事安排、專欄作者選擇、新聞內容選取、專欄選題等多個方面。這意味著,黎智英首肯的評論必須要發,即使編輯部認為措辭不當、立場偏頗;黎智英要體現的新聞立場必須無限放大,即使違背新聞操守甚至不符合客觀事實。

楊清奇以「鳥籠自主」形容黎智英「統治」下的《蘋果日報》。陳沛敏亦承認,雖然黎智英曾設立所謂「飯盒會」允許員工各抒己見,但最終仍是由黎智英本人「一錘定音」。黎智英將《蘋果日報》這份新聞刊物視為私產和為其博取政治資源的輿論工具,全然枉顧中立、客觀、真實這些新聞行業最基本的操守。而《蘋果日報》也在黎智英的「獨裁」操縱下,炮製出一系列煽惑本地市民對立情緒、抹黑香港國際形象的文宣產品,對香港輿論環境的專業與公正造成嚴重打擊。

《蘋果日報》這份曾經在香港銷量可觀的本地報刊背後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鏈條隨著審訊深入逐一被揭露,而這根鏈條的源頭——黎智英,對新聞行業毫無底線的操弄、對專業原則的踐踏令人觸目驚心。香港不能再出現下一個黎智英,以政治目的凌駕客觀真實的新聞也不能再度發生,而這不僅是新聞從業者的責任,所有的香港市民都應擦亮眼睛,自覺抵制以攬炒為目的的輿論傳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