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斯事件,誰贏了?

博客文章

美斯事件,誰贏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斯事件,誰贏了?

2024年02月09日 10:39 最後更新:10:49

美國國際邁亚密足球隊巡迴表演賽香港站,因「美斯事件」令盛事变變成醜事,其過程「全程直播」無須再詳述,對香港而言,是親者痛,仇者快。

親者,是廣大球迷,是中國香港特區,那麼,仇者是誰?,主辦方Tatler Asia公司, 是邁阿密隊,碧咸,還是「千夫所指」的世界足球先生美斯?還是另有其人?

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批評有人陰謀論,確實不可取,但如果鐵板釘釘,眾目睽睽下事態詭異,邏輯矛盾,造成群情洶湧,影響惡劣的災難,能說背後沒有陰謀嗎?

主辦方Tatler Asia 事後的公開表態:賽前知悉美斯和蘇亞雷斯列後備,到半場完才獲邁亞美隊方消息,兩人因傷缺陣。立即通知政府同時,下半場不停要求讓兩人上場,以及賽後美斯公開向觀眾講話,都被拒絕。於是提出撤回政府資助申請。

然而Tatler Asia 在球隊在機場落地,入住酒店,召開記招,以至最後頒奬儀式等的安排,出現問題其實比在球場上發生的來得更離奇怪異。各方要求主辦方公開解釋,合情合理。但動作不似公司原先刻意「玩嘢」,試問Tatler Asia 歷來以搞環球名人名牌大騷聞名,雖說今次巡廻表演賽豬籠入水,但總也不至於為一次「割禾青」,而毀了全盤生意。那麼,邏輯上就是公司也是在「無法控制的影響」下,啞子食黃蓮。若是,已經「已盡應盡責任」。未必應被列為「仇者」。

疑點移到國際邁亞密,還要分會方,碧咸和美斯。球賽一旦開始,尤其是下半埸,坐在主席台上的碧咸,一如主辦方一樣,無法直接控制球員調度,能做的只能是赛後致詞多謝球迷和道歉,並尷尬地承受全場噓聲。剩下所谓會方,就是不在埸的大股東,還有在場的教練和隊醫。

說實際的,真正的事情不是發生在球場上,而是在草地白界以外。

只要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透過有美國CIA背景的大股東,不必踏足球場,指使慣常自傲又非中國朋友的美斯,全程不接觸公眾,不出席記招,借口小小傷不落場比賽(現身練習,是「一切正常」的煙幕,製造臨時不出賽假局)不與(被美國制裁的)香港特首握手,不亮相與主人家合照,不向觀眾講話…..要擺弄這樣一場鬧劇,並無難度。但如果只是美斯一個人,任憑他再目空一切,而居然可以獨力部署全過程,就有點匪夷所思吧。

美斯隨隊到日本,隨即活躍出賽,生猛如常,自然表示是因為傷勢「痊愈」了,固然令人火冒三千丈,然而,更獨個出席記招,發表蒼白無力的聲明,只能是欲蓋彌彰 - 正常人都不禁會反問:同一番話為何不在香港大球場現場發表,非要到了日本才講?

而與此同時,作為球隊公開代表的碧咸,對事件的擺弄是否知情不得而知,但他事後卻沒有隨隊前往日本,倒是有點意思,留下了無限的臆猜空間。

香港特區搞盛事經濟,早已部署數十項在半年內陸續登場。我們越最想見到的場面,就越令有些人坐立不安,總之要「對著幹」,務必要你變成「醜事」為止。

其實,稍有記憶都知道,過去幾年來,香港體育代表隊在多項國際大賽的典禮上,出現過多次被「錯播」港獨歌為國歌的事件。我們真可以天真到認為,這全部純是「錯播」嗎? 不須經過當地政府,不須與當地體育團體有關,只要「搞掂」場地操作人員,陰謀就有機會得逞!

諸如此類的「軟對抗」攻擊防不勝防,無孔不入,利用體育活動進行政治搗亂,勢必成為香港特區的新常態。

事件教訓我們,當今世上,有人時時處處事事都不放過進行「政治戰爭」的機會。 我們確實不得不講國家安全,國安已經並非只是飛機大炮,間諜特工,而是無論生物化學,金融投資,網絡電諷,食品衛生,娛樂文化,如今甚至連體育活動都可以變成「戰場」了。

凡事都有兩面,「醜事」也可以成為「好事」。 政府急切希望扭轉目前經濟局面,多管齊下,迅速見效,以回應中央及社會期望,加上有呼聲要政府講速度講效率。側聞今次國際邁亞密隊訪港,政府及相關審批資助機構都以為係「做大deal」,大喜過望,大開中門,大破常規,結果被人有機可乘,得不償失。但願政府不要因事件而「見過鬼怕黑」,不要被人看死「恨到發燒」「飢不擇食」,要在效率與嚴謹之間求取平行,繼續將盛事辦好。

今次無論政府,社會市民同球迷,都上了深刻一課,樹欲靜而風不止,有人分分鐘要置我們於死地。 我們無可能活在真空中。汲取教訓,擦亮眼睛,在較量中戰勝敵人。

令「 親者痛,仇者快」,有人得逞了。將「醜事」變「好事」,我們也一定做到!

香港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尚海龍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想不到黎智英同美國勾結那麼深

2024年05月01日 10:01 最後更新:05月02日 11:09

鄭憶路 / 時事評論員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一案自去年12月18日開審以來,至今已經開庭審訊了逾60場。隨著控方在庭上公開案情,揭開各名被告的千絲萬縷關係,以及諸多內幕詳情,黎智英與美國的勾連之深、涉及領域之廣,令人深感「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在黎智英與美國「互惠互利」的過程中,黎智英為美國「以港遏華」的政治野心提供諸多協助,美國亦通過黎智英在港滲透政治勢力,令香港一度深陷港版「顏色革命」的泥潭。

根據控方公開資料,黎智英與美國的勾結縝密且複雜。首先,黎智英通過其助手建立起一條完整的美國政治人脈,藉此為其反中亂港事業做好鋪墊。黎智英的私人助理兼顧問Mark Simon早前被證實為美國共和黨香港支部主席及中情局前僱員,與美國駐華大使關係密切。作為「中間人的中間人」,他協助黎智英與美國多名政要建立緊密聯繫,並多次陪同黎智英在港會見美國政客。他還曾代表黎智英聯絡境外反華勢力,其中包括美國前軍方人員及「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創辦人,而後者已經多次對香港法治進行毫無根據的抹黑與造謠。

除了建立美國方面的政治人脈,黎智英亦著手培養本地反中亂港勢力,為其精心打造的「國際線」輸送「攬炒人才」。黎智英透過Mark Simon為美國政客引見多名參加黑暴的「前線」年輕人,通過這種「斷章取義」的方式向美方傳達錯誤信息,以掩蓋主流民意對黑暴、「港獨」的抵制,從而引導美方對香港的極端社會運動予以更多支持。

早前意圖潛逃台灣而被廣東海警拘捕的「十二港人」之一的李宇軒,亦是黎智英為「國際線」拉攏的「人才」之一。因李宇軒曾經拜訪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且為攬炒組織成功募集到大量資金,因此頗為得到黎智英的「器重」。在黎智英所規劃的三條「國際線」中,最為重要的「美國線」便是交由李宇軒負責。黎智英授意李宇軒頻密與美國政客會面,以年輕示威者的身份博取同情、積極遊說美國等西方國家向香港甚至中央實施「制裁」。

其次,黎智英為向美國證明自己在港的政治價值,通過不同渠道為美國反華反港的行為進行造勢,並且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美國制裁香港、煽惑本地輿論風向。黎智英在2020年接受外媒採訪時,曾明確提出要求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制裁」香港。他還曾在另一場採訪中表示,若中美發起冷戰,他將「為美國而戰」、「為美國犧牲一切」。2020年5月《蘋果日報》英文版推出後,黎智英向其編輯部授意要在新聞中煽動美國人民的反中情緒,並要求編輯部要多報道內地的負面新聞以達到「給美國敵對中國的更多理由」這一險惡政治目的。 

在鋪排「國際線」一事上,黎智英暴露出其作為政治掮客極度狡猾的一面。他深諳國際社會的底線是不能鼓吹暴力,因此他一方面積極拉攏一些立場激進的人士,通過承諾會為其「鋪好後路」慫恿這些人攪亂時局,一方面又通過Mark Simon授意李宇軒等人在會見西方政客時不要提及立場較為激進的攬炒團隊,以免削弱國際社會對黑暴的支持。

第三,在近年來美國對香港實行的多次所謂「制裁」背後,黎智英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美國參議院表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前夕,由黎智英牽線促成了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與目前流亡海外的前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和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會面,其後《蘋果日報》更是以「訪港力撐」等煽動性標語為這份所謂的「人權法案」造勢。黎智英利用其在美政治人脈,為美方對港實行所謂「制裁」提供大量資訊及本土政治聯繫,對香港的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在黎智英被捕之後,美方曾多次聯合不同勢力,包括美國政界、宗教界、新聞界等為「營救」黎智英向特區政府施壓。作為美國在香港最重要的政治代理人之一,黎智英被囚意味着美國在港「深耕」多年的政治資產恐將付之一炬。而恰恰是這些「營救」,再度證明黎智英與美國的勾結是如此深厚。

隨著案情細節被陸續公佈,可以看出,黎智英不僅心甘情願成為美國的政治代理人,為配合其「以港遏華」的戰略作出各種政治活動,還主動為美國製造「合理」干涉香港內政的理由,通過其所掌握的《壹傳媒》不斷美化港版「顏色革命」、美化美國對香港無恥的政治干預。這些行徑必將得到香港法律的公正審判。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