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必須承認下一任的「統治者」,不是拜登特朗普或者任何美國人。朋友們,新的世界統治者是中國。

AP圖片

AP圖片

龍年首篇要給大家講清楚「中美範式轉移」,請別活在昨天世界,真是一天也嫌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昨與王毅部長在慕尼克安全會議會晤。美方說,雙方就美中關係、台灣、南中國海、朝鮮以及中東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坦誠與建設性的討論」。此話何解?中美雙方從高層到元首頻繁見面對話,還有什麼重大議題交流得不夠「坦誠」,40年交往之下兩國還有什麼未曾「建設」?

先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上月底在中美外交關係協會的演辭,刊於美國駐華大使館網頁。話說在最前面的是這一段︰「我們(美國)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一個既有改變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這樣做的國家。」

日本學者堺屋太一以獨特的史觀分析上世紀80年代的世界局勢時指出,古代的羅馬帝國,中國的漢唐大帝國,或者19世紀的英國與20世紀的美國「這些國家的共通之處是︰她們都是該時代世界政治秩序的決定者——(Rule maker)——你可以粗略的翻譯為「統治者」,但這也太耀眼了吧,其實,用秩序制定者,比較容易令人接受,美國一直都用這個稱謂形容自己。你會問,中國有這樣的本事嗎?

沙利文的演說可見倪端︰「我們認識到,數十年來為塑造或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做的公開和私下的努力並未取得成功。我們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是世界舞臺上的一個重要參與者。這意味著即便在雙方競爭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找到共存之道。」

範式轉移見於細節之中,沙利文告訴大家︰中國已經上了領導者的舞台。一個舞台有兩個主角會怎樣?兩個可能,一是大打北派全武行,二是鬥唱鬥做文場戲。沙利文是明白人,他接著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競爭不一定會導致衝突、對抗或新冷戰。美國可以採取措施,一方面推動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以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利益和價值觀,另一方面負責地管理競爭。能夠同時做到這兩點是我們的方略的核心。實際上,在我們的利益需要時,美國與競爭對手對話甚至合作已有幾十年的經驗。」慎戰,寫在美國的牆上,不然,這個農曆新年,大概已經兵臨城下。

美國改變對華戰略方針之後,中美第一場最高級別的交流,據透露︰「雙方就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的討論,作為保持開放溝通管道和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中的競爭所作出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

美國與中國不會搞什麼傳統的「緩和」,反正美國對華不放棄台灣牌、南海牌、東海牌、亞太包圍圈、芯片制裁、約束科學技術交流、加建貿易壁壘等;中國也不會放棄主權原則,不會服膺不公平競爭,同時繼續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積極爭取全球南方與一帶一路的聯繫,創新建造中國的藍海。

中美將要習慣一種新思維新習慣,就是「互不信任下的合作」,或者說是「不衝突的強烈碰撞」,美國將不停對中國進行各種壓力測試,中國繼續沉著應戰之餘,也準備好反制工具。畢竟,秩序制定者就是「話事人」,我們不會坐著等輪候上莊的。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