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Man姐真實版:陳沛敏作供引發老闆介入編採自主爭議 新聞機構運作ABC話你知

博客文章

Man姐真實版:陳沛敏作供引發老闆介入編採自主爭議 新聞機構運作ABC話你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Man姐真實版:陳沛敏作供引發老闆介入編採自主爭議 新聞機構運作ABC話你知

2024年02月18日 17:15 最後更新:02月19日 10:21

黎智英案第二個從犯證人陳沛敏作供,陳負責日常編採工作,曾任《蘋果日報》總編輯、副社長。她的供詞爆出不少《蘋果》運作的內幕,連新聞界看到亦感譁然。

Man姐大爆《蘋果》運作內幕,令新聞從業人員感到譁然。

Man姐大爆《蘋果》運作內幕,令新聞從業人員感到譁然。

陳沛敏多次講到,黎智英作為壹傳媒老闆,直接指導編採工作,甚至包括改標題。

黎智英干預編採運作之深,令人側目。陳沛敏提及,黎智英把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晤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相片給陳,並指示「做到最大效果」。陳沛敏作供時又提及黎智英對「逃犯條例」的新聞報道如何起標題直接作指示,要求「嚇壞那些生意佬」。

但黎智英干預編採考慮的不是新聞效果,而是想硬銷他的政見。例如庭上展示的黎和陳的WhatsApp訊息中,包括直接指示陳採訪什麼人,例如,2019年6月3日黎指示訪問學生,激發他們6.9上街;陳沛敏提到黎智英指示,《蘋果》要報道七一衝擊立法會年輕「死士」心聲,把「sentiment(情緒)擴大擴散,彌漫成為市民共識」,幫助他們扭轉市民觀感,爭取市民諒解支持,得以平反。

另外陳沛敏作供講到有關七一衝擊立法會的採訪報道時,法官李運騰問到,陳沛敏向黎發送截圖,即指《蘋果》記者已做了黎要求他們做的事情?陳指,立法會事件本身是大新聞,「同事好本能記錄呢件事,當然黎生係有 intention (動機)嘅,想我哋去跟進呢件事」,而「佢俾到我嘅指示,係佢擔心衝擊立法會呢件事好爭議,令市民唔再支持運動,所以我哋喺佢未出聲之前,都會採訪呢啲嘢」。 陳續指,「但佢咁樣講完之後,變到好似要帶住動機採訪,做到佢話要令市民繼續支持運動,佢想透過我哋報道,令公眾諒解或支持呢啲示威者。」李官再問,換言之,黎心裡是有一個目的,讓《蘋果》觀點達到其目的,陳同意,亦認同控方所指,她視黎的訊息為指示,之後將網上版同事所採訪的資料,「喺報紙做返大個篇幅,去落實黎生嘅指示」。

陳沛敏曾任蘋果日報的老總、副社長,當年在香港新聞界都可以話好威水。政壇高人話,大家閒談之間講起她庭上作供內容,新聞界人士會拉上TVB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新聞女王》女主角Man姐來講,打趣話陳沛敏就等如「Man姐」,話呢個「蘋果Man姐」爆料勁過睇電視劇,震撼新聞界。

電視劇《新聞女王》女主角Man姐(佘詩曼飾)紅爆網,引發有關新聞部運作的討論。

電視劇《新聞女王》女主角Man姐(佘詩曼飾)紅爆網,引發有關新聞部運作的討論。

外界好多人可能不太明白,覺得在一些普通機構裡面,夥計聽老細話事好似好正常。政壇高人話,問過一些資深的新聞界從業者,新聞機構比較獨特,原因就是西方認為新聞機構和一般的商業運作機構有不同的理念。一般商業機構老闆話晒事,但新聞機構就應該有編輯自主,老闆唔應該干預編採部門的運作。

傳媒機構的運營者(包括老闆、CEO等),與編採部門(老總、編輯、記者等)之一間有一道界線,作為傳媒老闆或管理層,如果直接介入去指揮編採工作,就會惹來老闆干預編採運作之譏,沒有編輯自主可言。

有新聞界老行尊在張劍虹作供的時候都曾經指出,肥佬黎之前接受美媒採訪時,自我塑造他自己「不干預旗下媒體」的形象,因為西方社會崇尚「媒體獨立」,尊重編輯自主,連《華盛頓郵報》老闆都不可以改變總編輯的決定。肥佬黎向外媒表現出自己也是這樣尊重編輯的老闆,才可博到支持。但是看完張劍虹的作供,已開始發現《蘋果》真正的「總編輯」、「社長」和「採訪主任」,就是黎智英自己,因為他什麼都去直接指揮。

不過張劍虹作供時,大家只是初有此感覺,未算太強烈,因為張劍虹自己也是管理層,但到了「蘋果Man姐」陳沛敏作供後,可謂大開眼界。陳沛敏就是《蘋果日報》編採方面的最高負責人,黎智英作為老闆,竟然這麼具體去命令陳沛敏照跟黎定好的編採角度、決定故事是否做大,甚至改埋標題,要在報紙頭版叫人上街,這就同西方塑造出來黎智英尊重編輯自由的形象,有一個很大的道德落差了。

簡單而言,在西方社會的「編採自主」觀念中,老闆就是老闆,以老闆為首的營運的管理層不可以干預新聞編輯部採訪的內容,這被視為西方媒體新聞工作者所追求的「金科玉律」。這也是為什麼傳媒大亨梅鐸之前收購英美媒體,最經常被詬病的,就是他傾向介入編採工作,因此當梅鐸入主西方大報,總會引起一場又一場的風波。

所以「蘋果Man姐」陳沛敏作供,非常有爆炸性。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Whatsapp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基督徒學會1984年走上社運之路 最近宣布解散

2024年07月25日 19:59 最後更新:20:05

香港基督徒學會創立 36 年,終於解散。

曾任學會理事的趙善榮,周一在社交媒體透露,學會已在上周日( 7 月 21 日)通過解散。香港基督徒學會後來也在 Facebook 正式公布停運的消息。

前基督徒學會理事的趙善榮(右1)及義務總幹事龔立人(左1)。

前基督徒學會理事的趙善榮(右1)及義務總幹事龔立人(左1)。

基督徒學會表示,該會一直關注培育信徒與推動教會建立具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的信仰實踐,「但礙於當下社會環境,現時學會的實踐模式並未能自由地履行她的使命,故決議撤消註冊」。基督徒學會亦指,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網頁等亦將會在 7 月 31 日之後停止運作。

基督徒學會義務總幹事龔立人。

基督徒學會義務總幹事龔立人。

基督徒學會義務總幹事龔立人回應傳媒查詢時指出,學會一直關注培育信徒與推動教會,建立具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實踐信仰。礙於當下社會環境,現時學會的實踐模式並未能自由地履行它的使命,故決議撤銷註冊。雖然會員大會上通過取消註冊,但實際上,還有待核數師、稅局等落實,預計過程需時半年,該會才正式解散。問及是否因受到壓力而解散,龔立人回覆說,不用這字來形容。

基督徒學會於1988年由郭乃弘牧師牽頭成立。在此之前,郭乃弘一直於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擔任總幹事。隨著中英雙方在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主權將於 1997 年回歸中國。在草簽前夕,於1984年9月初,中央邀請鄺廣傑主教、梁林開牧師和郭乃弘組團訪京,並指定由鄺廣傑任團長,郭乃弘為第一副團長,梁林開為第二副團長。但後來郭乃弘開始積極參與民主運動,並出席1986年的民主派首次高山大會。他與其他基督教領袖對於和中央政府關係及爭取民主的看法,出現分歧。當時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內出現兩種意見,有一批人認為教會和中央政府有溝通,另一批人則強調教會應與政權保持距離,甚至要對政權進行批判。

郭乃弘是「保持距離派」,與協進會其他宗教領袖起衝突,結果另起爐灶,於 1988 年4月創立香港基督徒學會,同年 9 月離開服務8年的基督教協進會。郭乃弘在基督徒學會工作12年後,於2000年退休。

香港基督徒學會一直活躍社運,2003年,時任總幹事胡露茜出任民陣首屆召集人,發起反對 23 條立法大遊行。學會亦在 2011 至 2012 年國民教育爭議上,協助組織反國教大聯盟,連結教協、學民思潮等組織,全力反對國民教育。

郭乃弘(後排中)成為推動佔中的所謂「佔中十死士」之一。

郭乃弘(後排中)成為推動佔中的所謂「佔中十死士」之一。

在2014年的佔中運動中,郭乃弘再跑出來,成為推動佔中的所謂「佔中十死士」之一。

到了 2019 年反修例運動,香港基督徒學會曾聯署,要求當局撤回「暴動」的說法,在另一份聯署亦「譴責警方暴力鎮壓及追究責任」。

香港基督徒學會行事政治化,在《港區國安法》和《維安條例》先後訂立後,解散已是命定的結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