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大視野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大視野

大視野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2024年03月02日 11:20 最後更新:15:43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表面有金屬「傷痕」,據信是在吞噬繞著它運行的行星碎片或小行星殘骸時所留下,這是首次發現吞噬過程的印記。

研究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ESO)設於智利的「極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在這顆距離地球約63光年的白矮星WD 0816-310表面發現一處金屬集中區。

觀察發現,這顆白矮星的金屬含量值會隨其自轉而變化,顯示金屬是集中在一特定區域,且這些金屬含量變化與白矮星的磁場變化同步,表示這塊金屬痕跡位於白矮星磁極。將這些線索綜合起來,顯示白矮星的磁場將金屬物質帶到磁極,形成了這個「疤痕」。

觀看影片

研究報告作者、北愛爾蘭阿馬郡天文台天文學家巴努洛(Stefano Bagnulo)表示,一些白矮星會吞噬自己的行星系統一部分,「恆星磁場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在這顆白矮星表面上留下一道傷痕」。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白矮星是恆星演化終期留下的殘骸,密度非常高、體積與地球接近,但是具有相當於太陽的質量,其強大的引力能夠撕裂太靠近它們的行星或者小行星。之前的推測認為,這些被撕裂的碎片沒入恆星後會平均地分布在其表面。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參與研究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天文學家蘭斯崔特(John Landstreet)表示,令人驚訝地是,這些物質並未如理論所預測的,均勻地散布在表面,而是被磁場集中在一處,「之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報告共同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天文物理學家法里希(Jay Farihi)指出,這些金屬來自於一塊被白矮星吞噬的行星碎片,這塊碎片與太陽系中第二大的小行星、直徑約500公里的灶神星(Vesta)一樣大、甚至更大。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科學家首次在嫦娥五號月壤發現「分子水」 或揭开月球水分子存在奥秘

2024年07月26日 14:20 最後更新:16:10

中國科學家近日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發現分子水,並揭示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

科學家首次在嫦娥五號月壤發現「分子水」

據央視報道,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現了月球上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

新華網圖片

新華網圖片

報道指,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於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1969年至1972年採集的阿波羅樣品研究表明,月壤中未發現任何含水礦物。此後,月球不含水成為月球科學的基本假設,這對認識月球火山演化、月地起源等問題產生了重要影響。

及至2009年,月船一號搭載的月球礦物繪圖光譜儀發現,月球表面存在太陽風導致的羥基和/或水分子信號。同年,月球觀測和傳感衛星以2.5公里/秒的速度撞擊了月球永久陰影區,而對撞擊塵埃的遙感測量顯示了水的信號。

嫦娥五號採集月壤是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球樣品

近年來,遙感數據表明月球光照區有水分子存在的迹象,但沒有水分子存在的確鑿證據。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品屬於最年輕的玄武岩,是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球樣品,為月球水的研究提供了新機遇。中國科研人員開展的這項研究基於單晶衍射和化學分析發現,這些月球水和銨以一種成分為(NH4,K,Cs,Rb)MgCl3·6H2O的水合礦物形式出現。

人民日報圖片

人民日報圖片

為月球上水和氨的來源提供新線索

該礦物分子式中含有多達六個結晶水,水分子在樣品中的質量比高達41%。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上均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源於水分子和銨的特徵振動峰。晶體的電荷密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分子中的氫。ULM-1的晶體結構和組成與地球上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稀有火山口礦物相似。地球上,該礦物是由熱玄武岩與富含水和氨的火山氣體相互作用形成。這為月球上的水和氨的來源提供了新線索。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水合礦物揭示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水合鹽形式

而為了確保這一發現的準確性,該研究進行了嚴格的化學和氯同位素分析。水合礦物的發現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的一種形式——水合鹽。與易揮發的水冰不同,這種水合物在月球高維度地區(嫦娥五號採樣點)非常穩定。這意味,即使在廣闊的月球陽光照射區,也可能存在這種穩定的水合鹽。這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