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滴水不漏!陝西出土千年「魔壺」 底部有洞竟不會漏水藏神奇原理

兩岸

滴水不漏!陝西出土千年「魔壺」 底部有洞竟不會漏水藏神奇原理
兩岸

兩岸

滴水不漏!陝西出土千年「魔壺」 底部有洞竟不會漏水藏神奇原理

2024年03月03日 10:20 最後更新:11:57

內地一農民在修墻時挖到瓷瓶,便擺在家中做裝飾,後經鑑定發現其真實身份是五代的「青瓷提梁倒灌壺」,擁有1千多年歷史。

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截圖

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截圖

1968年,陝西彬州市城關鎮一名農民在維修城牆時,意外發現一個青瓷古壺,神奇的是,瓷壺上面只有一個出水口,壺底的「梅花形孔洞」則是注水孔,由此倒入水後將壺擺正,水也不會漏出來。由於不知其來歷,便擺在家裡當裝飾。

觀看影片

一天他的親戚回家探親,他正好是西北大學哲學系資料管理員,發現瓷壺工藝不凡,認為可能是古文物,便帶往陝西歷史博物館進行鑑定,得知它是五代的「青瓷提梁倒灌壺」,擁有1千多年歷史。

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截圖

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截圖

據內陸節目《非遺裡的中國》介紹,青瓷提梁倒灌壺又名三王壺,壺上刻有百鳥之王「鳳凰」、百獸之王「獅子」及百花之王「牡丹」,體現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雕刻前坯體須保持濕潤,再使用刀具雕刻,但此時坯體很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刻破,成功率極低。

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圖片

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圖片

而青瓷提梁倒灌壺頂端只有出水口,蓋子無法打開,注水口則位於壺底,將水從底下注入後擺正瓷壺,水並不會流出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孟樹峰解釋,古代工匠利用「連通管原理」,在壺內設計注水管及隔板裝置,使壺無論正、倒擺放都不會漏水,是非常了不起的設計。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科學家首次在嫦娥五號月壤發現「分子水」 或揭开月球水分子存在奥秘

2024年07月26日 14:20 最後更新:16:10

中國科學家近日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發現分子水,並揭示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

科學家首次在嫦娥五號月壤發現「分子水」

據央視報道,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現了月球上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

新華網圖片

新華網圖片

報道指,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於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1969年至1972年採集的阿波羅樣品研究表明,月壤中未發現任何含水礦物。此後,月球不含水成為月球科學的基本假設,這對認識月球火山演化、月地起源等問題產生了重要影響。

及至2009年,月船一號搭載的月球礦物繪圖光譜儀發現,月球表面存在太陽風導致的羥基和/或水分子信號。同年,月球觀測和傳感衛星以2.5公里/秒的速度撞擊了月球永久陰影區,而對撞擊塵埃的遙感測量顯示了水的信號。

嫦娥五號採集月壤是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球樣品

近年來,遙感數據表明月球光照區有水分子存在的迹象,但沒有水分子存在的確鑿證據。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品屬於最年輕的玄武岩,是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球樣品,為月球水的研究提供了新機遇。中國科研人員開展的這項研究基於單晶衍射和化學分析發現,這些月球水和銨以一種成分為(NH4,K,Cs,Rb)MgCl3·6H2O的水合礦物形式出現。

人民日報圖片

人民日報圖片

為月球上水和氨的來源提供新線索

該礦物分子式中含有多達六個結晶水,水分子在樣品中的質量比高達41%。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上均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源於水分子和銨的特徵振動峰。晶體的電荷密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分子中的氫。ULM-1的晶體結構和組成與地球上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稀有火山口礦物相似。地球上,該礦物是由熱玄武岩與富含水和氨的火山氣體相互作用形成。這為月球上的水和氨的來源提供了新線索。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水合礦物揭示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水合鹽形式

而為了確保這一發現的準確性,該研究進行了嚴格的化學和氯同位素分析。水合礦物的發現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的一種形式——水合鹽。與易揮發的水冰不同,這種水合物在月球高維度地區(嫦娥五號採樣點)非常穩定。這意味,即使在廣闊的月球陽光照射區,也可能存在這種穩定的水合鹽。這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