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以舊換新推動5萬億市場

博客文章

以舊換新推動5萬億市場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以舊換新推動5萬億市場

2024年03月11日 19:23 最後更新:19:32

環球復甦乏力,尤其歐洲經濟增長疲弱,影響到中國經濟。雖然中國在今年頭兩個月的出口數字理想,以美元計出口增長7.1%,但未來挑戰仍大,要大力推動經濟增長,以防失速。其中一個外界比較少注意的措施,是「以舊換新」行動。

3月6日在全國人大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發改委推動有關部門制定《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重點將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這將大大推動內需市場。不要小看以舊換新這個概念,其實橫跨了基建投資,製造業設備更新,以及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涉及相當廣闊的環節。

鄭柵潔在記者會上具體說起,以舊換新將重點實施設備更新行動,聚焦了七個領域包括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除了將舊設備換新之外,亦圍繞著節能減碳、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等方向,推進重點行業的設備更新改造。另外亦推動教育、文旅、醫療等設備更新升級,帶動更多先進設備的生產和應用。這方面的投資主要涉及政府開支及國營企業的支出。

我有朋友是做鐵路相關的零件,他說近日這些設備更新行動已經啟動,例如他銷售的零件設計壽命是8年,現在政府推動5、6年就更新,雖然舊零件未到期就報廢,但使用新零件亦能提升效率,增加安全度。這是一個最實質刺激經濟的方法。

另外,就是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將開展汽車、家電、家居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例如依法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鼓勵消費者以舊家電換節能家電,大力支持推進居家適應老齡化設備等改造,這部分要靠政府的政策甚至補貼來推動,因為消費者未必會自願提早將舊的家電更新,亦都未必願意投資家中的適老化改造,但如果政府有補貼的話,就會大大刺激這方面的需求。

不要小看以舊換新,其帶動的經濟規模相當大。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很多設備保有量全球第一,去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超過160萬億元,隨著新型工業化推進,本來已對先進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 去年中國的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4.9萬億元。鄭柵潔指出,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初步估算會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

至於耐用品消費方面,去年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3.36億輛,雪櫃、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台,鄭柵潔估計,汽車和家電更新換代亦能創造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其實國家的思路非常清晰,一方面未來要發展高質生產力,不能再靠傳統的勞動密集製造業,但另一方面國家透過投資推動經濟亦不能一哄而上,無論是投資新產業或是搞基礎建設,都不能盲目浪費,例如一些三四線城市即使開通高鐵,亦未必有很多人乘搭,所以現在國家搞投資亦到了深水區,不能再大幹快上,否則會弄出泡沫,所以以舊換新是一個推動投資的更好方法,不一定是搞新的項目,但是可以是舊設備改造,這樣浪費的機會就更加少。

在記者會上,內地報道要提到,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可帶來改革的紅利,就以機床領域為例,北京市的重點國有企業北京北一機床公司就指,近年用戶對智能化設備的需求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機床狀態監測和壽命管理方面,北一機床有針對客戶需求,公司在機床驅動系統、潤滑油狀態、泵、油冷機等部位增加檢測裝置,通過開發智能工業軟件進行偏差分析和預測維護等,提高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這種設備更新推動了他們的機床產品打開新的市場。

所以內地不搞大水漫灌,不大量印錢去催谷短期經濟,不等於不會花錢推動經濟發展,但是要用得其所,推動大規模以舊換新就是其中關鍵的一招。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發展的道路不會平坦

 

我們回頭看過去的歷史,很多事物發展起來,都走過崎嶇的道路。我們未來回望,會發現國家的創科發展是這樣,香港的金融發展也是這樣。

港股過去半年受內地科技股帶動,表現良好,單是恒指從去年4月的低位16000點,到現在升穿24000點,升幅超過50%,已經相當厲害。如果再看全部由內地科技股組成的恒生創科指數,更是從去年低位3200點,升到5800點,升幅超過80%,更加驚人。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創科股票,估值長期被壓低。過去半年的上升,是一種價值的回復,但是也不要將事情看得太過一帆風順,未來還會有很多挑戰,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來自內部的壓力。我們國家去年在內外重壓之下,在驚濤駭浪之中,仍然能夠保住5%的經濟增長,出現一個前高、中低、後上的形態,是既混雜了國內創新產業如電動車的爆發,亦有國家出力支撐,在去年9月26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推出大量提振經濟措施,全力將第4季的經濟推到增長5.4%的水平,保住全年5%的增長率。

今年國家再訂了5%左右的增長率,挑戰更大。來自美國的貿易戰,已累加20%的輸美關稅,再加上之前美國已經增加了的19%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我國產品輸美的平均關稅高達接近40%,這無論如何會造成對美出口的影響。雖然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值已經降低只佔中國出口17%,但是影響還是有的。

更大問題是美國亦向主要貿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增加關稅,這樣會觸發報復性關稅,拖累全球增長,這亦會影響到我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今年第一季度由於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仍然生效,經濟增長問題不大,但到第二、三季度開始,壓力就會到來,中央亦會大力應對。但我對國家推動經濟有信心,這部份風險較低。

第二,美國衰退的風險。對香港金融市場,來自外部的風險之一是美國自己的衰退風險。特朗普上台之前,華爾街本來炒作一個「特朗普效應」,認為他上台會把公司的利得稅由21%減至15%,削減政府開支,整體利好市場。但是特朗普對全世界大加關稅,幅度超乎市場預料之外,而裁撤聯邦部門的手法也相當粗暴,觸發市場擔心美國削開支會影響消費,疊加關稅的惡果要由消費者來承受,通脹會急升,導致經濟衰退。近日美股回落和美元下跌,就是這種「負特朗普效應」的結果,市場對特朗普上台帶來的影響,由正面變成負面。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惡化,可能會觸發美股大幅下跌,萬一出現股災,全球都會被美股拖累。此風險屬於中度,不可不防。

第三,美國惡意政策的影響。特朗普要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然後通過談判來大量索取利益,他的策略是虛張聲勢,先大幅增加對華關稅,不能排除打壓香港,亦會是他另一種增加談判籌碼的手段。特朗普在上一任的時候,已曾經大力唱衰香港金融市場,未來再唱衰香港甚至出招打壓,亦毫不令人意外,香港要做好準備。

特朗普現在的焦點,仍然是先和俄羅斯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策略是先作拖延,讓俄羅斯全面收復被烏軍入侵的庫爾斯克洲領土,消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手上的籌碼後,才正式開始和談。而特朗普亦全力配合普京在和談上拉布的行動,所以烏克蘭的談判還會拖一段短時間,但相信今年上半年也可以收尾。當特朗普搞定了烏克蘭戰爭,分割了烏克蘭的利益之後,就會全副精力轉向亞洲,針對中國。

總括而言,香港現在的金融市場是危中有機,一方面在中國創科產業爆發和國家資金大力支持之下,香港的股市重新煥發生機。另一方面,在內外壓力之下,當中也隱伏風險。相信國家和特區政府對這些風險已經有充足的預計,有全盤的應對計劃。不過無論如何,香港在金融市場發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滿挑戰。港股上升過程中,仍然會有風險。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