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軍加速測試潜射高超導彈 美專家炒作「可在鄰近中國海面下方發動突襲」

博客文章

美軍加速測試潜射高超導彈 美專家炒作「可在鄰近中國海面下方發動突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軍加速測試潜射高超導彈 美專家炒作「可在鄰近中國海面下方發動突襲」

2024年03月21日 15:05 最後更新:15:38

為何美軍要專門建造水下測試設施?原來是看中了潜射高超音速導彈的潜力。不過,關於相關武器的試驗以及實際列裝前景,仍存很多變數。

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主任約翰尼•沃爾夫。

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主任約翰尼•沃爾夫。

作為美國加快建立高超音速打擊能力的標志性動作,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主任約翰尼•沃爾夫(Johnny Wolfe)中將近日透露,美國海軍正計劃為高超音速導彈建造專門的水下試驗設施。美國專家認為,美國將由此獲得「中國尚未掌握的潜射高超音速導彈能力」,借助這種不對稱打擊能力,可以在鄰近中國的海面下方發動突襲。

印度《歐亞時報》19日稱,沃爾夫中將最近在美國國會接受質詢時透露,美國海軍計劃在印第安納州克萊恩的海軍水面作戰中心專門為潜射高超音速導彈建造配套的測試設施。這裡是美國海軍最核心的研究機構之一,按地理面積計算,堪稱世界第三大海軍設施。沃爾夫表示,該設施旨在推進高超音速導彈的水下試驗,可以在全面瞭解它從水下發射到出水點火階段的特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是將高超音速導彈集成到下一代核潜艇中的重要一步」。

潜射洲際導彈發射的示意圖。

潜射洲際導彈發射的示意圖。

《日經亞洲》網站稱,在3月12日衆議院戰略部隊小組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沃爾夫詳細介紹了美國海軍的高超音速導彈部署計劃。目前美國海軍和陸軍正在聯合推進「常規快速打擊」高超音速導彈項目,美國陸軍在此基礎上發展「暗鷹」高超音速導彈,它的最高速度可達17馬赫,最大射程2775公里。美國海軍則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首先為「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配備該導彈的海軍型號,最終在21世紀30年代初安裝在最新型號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潜艇上。

報道稱,美軍正在打造的高超音速導彈在臨近空間的飛行速度可達5馬赫以上,它結合了彈道導彈的速度和巡航導彈的機動性,可在約15到30分鐘內打擊數千公里外的目標,現有的防禦系統很難攔截。

五角大樓之所以如此重視潜射高超音速導彈,美國專家扯上了中國。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布賴恩•克拉克表示,從成本角度來看,昂貴的高超音速武器將主要用於打擊高價值目標,「例如中國的航母或指揮控制設施」,而潜射高超音速導彈是「同類武器中的最重要應用」,因為它能在不被發現的情况下實施突襲,「包括在敵方海岸附近」。

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示意圖。

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示意圖。

《日經亞洲》網站也提到,分析人士透露,隨著中國防空能力的提升,美軍現有的遠程打擊武器突防效果正在逐步降低,而潜射高超音速導彈將比陸基、空基或水面艦艇發射的型號具備更高的突防效果,「可穿透解放軍防空系統並摧毀指揮設施等關鍵資産」。「這種開場秀式的成功,對於美國派遣後續艦機進入戰區至關重要。」

《歐亞時報》引用美國防務專家克里斯•奧斯本的話稱,「從戰術上講,從海底發射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將為潜艇帶來一種新的突襲能力。美國海軍當前裝備的『戰斧Block IV』巡航導彈儘管具有雙向數據鏈路、在目標上方徘徊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但它們的速度遠不及高超音速導彈。」

此外,報道還提到,中國目前還沒有潜射版高超音速導彈,因此儘早獲得該能力可以讓美軍擁有不對稱打擊優勢,從而重建威懾平衡。

《歐亞時報》提到,從水下發射高超音速導彈存在巨大的技術挑戰。從地面發射彈道導彈時往往採用熱發射模式,即導彈在發射器內點火升空。而水下發射同類導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複雜得多。

據介紹,由於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因此導彈從沖出潜艇發射筒開始,就需要考慮水下環境帶來的影響,包括浮力和水流粘性耗能的作用,以及高速上升階段引起的流態和壓力場的變化等。在導彈出水時更為危險,由於穿越了不同的介質,導彈受到的應力發生劇變,會對導彈運動産生很大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彈體結構破壞。此外,導彈發射瞬間,潜艇的速度、海浪海流的干擾,都會對導彈出水的姿態造成複雜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導彈進行嚴格的測試,以確保水下發射時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目前各國潜射彈道導彈的水下發射方式主要分為乾、濕發射兩大類別。乾發射就是利用燃氣發生器産生的燃氣和水形成的混合氣壓將導彈從發射筒彈出,導彈出水後再點火升空。濕發射是指導彈在發射筒中直接點火。

美國海軍潜射彈道導彈從早期的「北極星」到現在的「三叉戟」系列導彈都使用的是固體燃料發動機,因此選擇了乾發射。而蘇聯/俄羅斯潜射彈道導彈則選擇了多種類型的水下發射方式。例如「布拉瓦」等新一代固體燃料潜射洲際導彈選擇了與美國「三叉戟」系列導彈類似的乾發射。而SS-N-23「輕舟」等液體燃料潜射洲際導彈則採用濕發射方式。此外,法國M-4/5潜射洲際導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發動機,但採用了乾發射+水下點火的特殊模式,當高壓燃氣將導彈彈射出發射筒後,火箭發動機立即在水下點火。

目前美國「常規快速打擊」高超音速導彈的助推火箭也採用固體燃料,因此它的潜射版本大概率仍然採用乾發射方式。但「三叉戟」系列洲際導彈研製於上世紀70年代,在此後半個世紀里美國再也沒有研製過全新的潜射洲際導彈,因此正如《歐亞時報》所言,想要確保該導彈的水下發射安全可靠,的確需要建造配套的水下測試設施進行全面測試。

儘管美國專家大力鼓吹潜射高超音速導彈的優勢,但讓美國憂慮的是,目前美軍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進展緩慢。相比中俄已有高超音速武器問世和列裝,美軍至今沒有任何同類武器服役。美國空軍17日宣布,AGM-183A空射高超音速導彈在關島附近成功測試,但該導彈已經確定下馬,這次試射不過是積累數據而已。美國陸軍的「暗鷹」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進度也再三推遲,至今還沒有展開全面試驗,該項目未來前景如何還沒有確定。

因此有分析認為,在此背景下,美軍潜射高超音速武器的試驗以及實際列裝前景仍然存在很多變數。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俄羅斯

台軍「漢光40號」演習19日展開,今次第一階段的電腦兵棋推演,每天24小時不間斷進行,時間長達8天7夜,是歷來最長的一次。

深圳衛視「直新聞」引述台媒報道,台軍方作戰及計劃部門的陳文星中將17日表示,這次兵推僅針對旅級以上指揮所演練,其他營級以下單位維持正常運作。此前台軍方透露,這次兵推以「灰色地帶侵擾」「對台封鎖」及「由演轉戰快速犯台」等可能行動為想定場景,依近年兵推研討所得的備戰指導,運用「聯合戰區層級模擬系統」作為推演平台。

有分析指,本次兵推演習將矛頭指向大陸。據報道,此次「漢光40號」演習,兵推內容包括5月20日台灣領導人交接期間,應對所謂「大陸滾裝貨輪由演轉戰」的預設情境。台防務部門炒作稱,這是為了應對大陸很可能動員滾裝船對台進行「特洛伊木馬」式的所謂「突襲」。不過,此舉遭到台灣民眾嘲諷,稱「台軍如此操作,想像力過於豐富!」「所謂特洛伊木馬完全是民進黨當局莫名其妙憑空編造的故事而已」。

台灣輿論不買賬,台媒的爆料也打臉台防務部門要檢視台軍的「單兵戰力」及「平戰轉換機制」的高調炒作。據報道,有台軍士兵在參加演習時出現瞄準鏡裝反的情況,甚至還有兩名女兵在操作機槍時,其中一人極不專業地把臉部對著槍托。這也讓不少輿論質疑,台軍此次加長版「漢光兵推」的實際作用到底有多少。

廈門衛視截圖

廈門衛視截圖

有分析認為,「漢光40號」演習電腦兵推能發揮一定效果,但卻十分有限。台軍加長版的「漢光兵推」採取電腦設定場景,對突發情況進行網絡攻防,企圖達到為實戰提供參考的目的。雖然這種方式能夠起到或者達到一定的既定效果,但是戰場的瞬息萬變注定了「漢光兵推」效果的局限性,也注定了取得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派遣觀察團進駐本次兵推演習,同時此次演習的重點之一就是強調整體動員,除了後備軍人外,一年制義務役新兵也要投入操演。台灣媒體人謝寒冰在政論節目中指出,這次「漢光40號」演習都是美國人的主意,而美方的算盤就是不惜台灣人生命財產的一切代價拖住解放軍。他分析指,這次「漢光」演習光是兵推就延長至8天7夜,背後目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推到能夠贏。不過他直言,目前從武器數量、先進程度等各方面來看,台灣都無法和大陸相比,因此就需要採取「城鎮戰」的戰略,甚至連一般台灣民眾都要編組,在平常接受軍事訓練,目的就是讓台灣所有人參戰,這想法絲毫不顧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則指出,台灣老百姓希望的是和平,希望的是穩定,這只有堅持「九二共識」才能做到,如果台灣當局罔顧事實,搞所謂的「漢光軍演」,增加所謂的科目,其實都是徒勞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