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社交網站撰文表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9日出席了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並分享了他對兩會精神的體會。
中聯辦圖片
曾國衞在座談會上表示,非常感謝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百忙之中抽空來到政總與大家分享兩會的精神。鄭雁雄主任提綱挈領、高度概括的把兩會精神的豐富內容重點向大家闡述,確實令大家對兩會的重要精神有更深刻的認知和體會,也對大家有很深的啟發。
這些年,政府對兩會的舉行以至兩會期間所傳遞的重要精神和信息都極為重視。一方面可以從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得知國家的最新發展情況,從而令大家更堅定對國家發展的信心,不會聽一些專為遏制我國發展而作出別有用心唱衰我國的蠱惑聲音。同時,大家又可以了解到國家的最新發展路向以及在新發展階段的一些最新發展理論,這些理論切合當前國家的實際情況並且是有效破解我國在發展中所遇到問題的靈丹妙藥,不但能解決國家的問題,對香港所遇到的難題也同樣能起關鍵的破解作用。
中聯辦圖片
曾國衞指,大家經常強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未來發展新路向、新動能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更必須深入了解國家最新的發展路向,這樣才能夠與國家同步並深切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特首李家超一再叮囑大家務必要深刻學習兩會的精神,並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好兩會的精神,而在他每年參加完兩會回來後,都會第一時間與大家分享在兩會期間的體會並與大家共同學習。因此,鄭雁雄主任的親自講解,對大家有莫大的裨益。
中聯辦圖片
曾國衞表示,在兩會精神結合香港的當前形勢上,他有幾點感想與大家分享。首先,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以至特區全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年來香港經歷了由亂而治、由治及興、撥亂反正,「一國兩制」實踐重回正軌並得以行穏致遠。正如丁薛祥副總理所說,特首具有「歷史擔當」,在他的帶領下,香港取得了突出的亮麗成績,一是維護國家安全取得新的突破;二是經濟迎來整體性復甦;三是特區紓民困、解民憂的舉措務實有效;四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取得重大進展;五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步伐加快。而在剛完成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更是光榮地完成了特區的憲制責任和歷史任務。
在當前政治任務已基本完成並且特區整體形勢相對較為穏定的情況下,特區的當務之急便是要努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這樣才能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香港由治及興的新改變,也明白到在政治穏定、國家安全的基礎上大家才能夠得到穏步的發展,並不斷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令社會更和諧更美滿。曾國衞指,在這方面,特首不斷勉勵指導大家必須要用心施政,並事事從市民的角度考慮,在紓解民困上要着實破解一些老大難問題,致力解決住房、扶貧、安老、青年發展等問題。而在經濟發展上,更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與國家重大戰略對接,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形成新質生產力,令香港不斷鞏固提升我們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這樣我們才能源源不絕的獲得發展新動能。
政府新聞網圖片
曾國衞提到,作為國家的掌上明珠,在國家對我們的呵護備至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如何在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民族的復興偉業上作出貢獻。在這方面,特首也經常教導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好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充分發揮好我們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作用,幫助國家把外國人才、資金、技術引進來,並把國家的產品、服務、品牌走出去。另外,我們更要聯同其他廣東省灣區城市充分發揮好「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政府新聞網圖片
曾國衞強調,我們要向全世界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更要展示「一國兩制」的空前偉大成功,讓全世界包括我們的台灣同胞知道,「一國兩制」不但能行,而且能好,更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個解決涉及複雜的歷史、主權問題的可行方案選擇,有利促進世界的和平穏定。
為推動香港創科界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今日(4月24日)在香港科學園圓滿舉行,吸引逾250名精英親臨參與。活動匯聚港區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創科界領軍企業與人才及跨行業專家,透過「政產學研投」協同合作,共商以創新科技驅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策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吸引逾250名精英親臨參與,共同探討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機遇。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在今年3月圓滿落幕。宣講會由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致歡迎辭,並邀得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表主題演講。
在「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亦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三位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和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從自身的專業領域分享兩會精神。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左三);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右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左二);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右二);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左一);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右一)出席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為宣講會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多次強調『科技創新』作為關鍵議題,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下,創科界必須攜手合作,加快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國家已在頂層設計上制定了明確框架,朝著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邁進。香港應同步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及政府服務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在價值。科技園公司作為香港創科的旗艦,肩負著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使命,將持續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圈,團結創科力量,引進國際科技企業與人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為宣講會致歡迎辭時表示,創科界必須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攜手合作,加快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
梁振英在主題演講中分享國家在創科領域的目標和規劃,包括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也強調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市場、支持民營企業承擔重大技術任務,深化教育改革等。他指出,香港應助力國家,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做好融入國家科創發展大局的工作。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香港應助力國家,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做好融入國家科創發展大局的工作。
在宣講會上的「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各演講嘉賓先後發表見解。衞炳江教授提出成立體育爭議中心,利用香港在普通法的優勢,助業界解決爭議,和國家體育系統接軌。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水平。衞教授認為,香港是國際城市,可以跟內地在項目上進行合作,吸引優秀學生和教授來港發展。
鄧健榮分享他在兩會中的提案,包括建構航空燃油產業鏈、發展大灣區航空樞紐和工商用地使用權等,旨在增強商界信心。他指出,香港在國際上擁有優勢和良好關係,企業可以善用這些網絡,將創科成果推向海外,豐富國際內涵,為國家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與國家共同發展,邁向更繁榮的未來。
宣講會中的「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左一)主持,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右一),以及三位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右二)、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左二)和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中),從自身的專業領域分享兩會精神。
黃錦輝教授指出,香港可利用其國際化優勢,支援內地人工智能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為實現國際化,人工智能應用須符合規範及道德標準,而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可提供支持。
楊德斌分享了他在兩會中的提案,包括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數字貿易中心。他指出,河套有潛力發展成一個專注於研究全球領先人工智能算法的中心,其研究成果可廣泛應用於生命醫藥、大型模型等領域,進而推動相關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這將使河套不僅成為一個技術創新的搖籃,也是促進區域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平台。
查毅超在宣講會總結致辭時指出,2025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既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重要起點。他表示:「科技園公司將以更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包括把海外頂尖科研專家和企業『引進來』,以及引領本港具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走出去』,讓香港在國家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擔當更重要的引擎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