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到中國全程是動態發展,不到完場前最後分秒不知中美將要走到那個關頭,總的來說,這是一場體面和諧的爭霸戰序幕。

耶倫在北京。AP圖片

耶倫在北京。AP圖片

結束訪華之前,耶倫在北京表示,華盛頓不會接受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摧毀美國新興工業,重提「中國衝擊波」之說,更狠的說話是面對中國銀行和出口商警告︰「如果你幫助增強俄羅斯的軍事能力,華盛頓不會放過你。」時評人邱震海的評論是,中美也許正在拉開一場更加激烈更加微妙的博弈和廝殺。台灣時評人郭正亮則表示,不要看老太太來吃點心,其實是代表美國霸權來下戰帖。指控中國「產能過剩」需要的是數據和證據,不可能由你個人觀感來定奪一切,有可能的話,這豈不是等如承認美國行使霸權來干預中國的產業主權嗎?

美國擺出的姿態很高,注意啊,西方輿論的口徑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爆破了,為彌補缺失,於是把投資重點移轉到製造業,以求振興經濟,如是者,不惜向全球傾銷低價的「新三樣」新能源產品,這是繼中國加入WTO之後,又一次以廉價中國製造對全球化的衝突,美國總統拜登決意不允許歷史重演。換言之,美國是「替天行道」,代表全世界向中國提出反對,而不是說美國行使干擾中國經濟的霸權表現。至於耶倫對中國銀行及出口商的警告,暗示美國隨時會以涉俄為由,對華實施金融戰。

如果沒有理解錯誤,加上中國「產能過剩」,耶倫返國之後,將準備對中國發動金融貿易的經濟混合戰。何況,在同一時間,亞太地區美日澳菲戰略聯盟起動了,說明是要壓制中國,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中美博弈。

中美雙方還是有傾有講,耶倫表示訪華有多項成果,最有意思的是訪問過程中,中美雙方同意建立「國內和全球經濟平衡成長進行深入交流」的倡議,關鍵是在於「平衡」這一點,須知道,全球經濟不平衡的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施壓和科技制裁,美國承認對這個重點可以互相交流,表面上作出了讓步,或者可以說耶倫無法找出反對的理由,可是並不表示中美關係可以回到過去。原因是中方的「平衡增長」訴求,等如挑戰一直由美國說了算的所謂「國際秩序」,中國要定新的秩序︰美國不能在損害中國的情況,定你的秩序。

不妨一針見血的把事情講清楚︰中國將要在世界爭取符合本身利益和權利的話事權;再說明白一些︰你可以稱之為中國的「軟爭霸」︰「爭霸」是向霸權爭取合理訴求;「軟」是不直接對撼,中國打開大門,大家有空間可以商量細節,交換條件,目的是做得成買賣,希望中美不走極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自我實現。

做人做到中國那麼通情達理,夫復何求?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