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港有超過138萬名長期病患者,當中近三分二為六十歲以上長者,大部份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他們的身體狀況,無時無刻都需要加倍留意。

「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設立的目標之一,是鼓勵長期病患者及長者能夠更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為了讓長期病患者及長者能夠更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鼓勵他們建立健康生活,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及主導推出「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是全港首個結合電子健康管理技術、社區關懷及專業團隊跟進的長者健康管理服務計劃。

參加者的健康指數一旦超標,護士團隊會即時致電了解及跟進。
計劃與長者安居協會、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及多個非政府機構組織合作,除了在全港八十間長者中心設立電子健康站,為長者進行恆常健康量度,亦會透過雲端把他們的健康狀況,傳送給護士團隊。如果健康指數超標,護士團隊會即時致電長者了解及跟進。

盧伯伯患有糖尿病,自參加計劃後,身體情況大有改善。(本網記者攝)
62歲的盧浩有便是計劃的受惠者之一。盧伯伯的家族有糖尿病病史,加上自己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其糖尿病情況一度轉壞,血壓亦偏高,他憶述在退休前,由於工作關係,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身體每況愈下:「當時在下班後,晚上吃飽了便睡覺,第二天一早開工,沒有理會健康問題。」

盧伯伯對於使用電子儀器去管理健康,已經非常熟手。(本網記者攝)
退休後,盧伯伯透過長者中心,參加了「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自此之後,便開始主動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參加計劃之前,經常都不願意活動,又鍾意吃東西,加上自己忍不到口,有時會想吃了才算罷,但參加計劃後,在吃的時候,知道明天要量度血壓、血糖等,便會變得克制一點。」

盧伯伯還協助其他老友記學習使用電子儀器,檢查身體。(本網記者攝)
現時盧伯伯的身體狀況已大有改善,「行步路都快一點!」。不單如此,他還協助中心的其他長者,教授他們使用健康電子儀器,鼓勵他們一起關心自己身體的狀況,助人自助。
長者中心社工曾婉君表示,計劃推出前,普遍的長者都是前往醫院覆診或身體出現問題時,才願意作健康檢查,情況並不理想。「有了這個計劃後,他們有更多機會前往長者中心作定期檢查,例如量血壓和驗血糖等。從健康檢查中,他們了解到自己的疾病情況,例如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否穩定,糖尿的指數是否超標等。」

曾婉君認為,計劃有助長者更主動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本網記者攝)
預防勝於治療,計劃亦為長者進行健康質素問卷評估,以協助長者中心了解長者健康及支援需要。曾婉君表示,中心會舉辦針對性的活動,例如由物理治療師舉辦痛症講座、職業治療師舉辦的八緞錦小組、營養師舉辦的飲食講座等。「參加者透過參加這些活動,可以建立一個健康自主的生活模式及推動他們更好地自我管理自己的疾病。」
除了提高長者個人健康管理的意識及能力,計劃亦希望透過成效評估及大數據分析,為政府及業界提供實證參考,協助促進「醫社合作」及制定長者社區照顧服務的新方向。
(特約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