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嚴嵩明代奸臣榜上有名 卻從無逾越之舉

歷史長河

嚴嵩明代奸臣榜上有名 卻從無逾越之舉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嚴嵩明代奸臣榜上有名 卻從無逾越之舉

2019年06月28日 10:00 最後更新:06月29日 10:19

《海瑞鬥嚴嵩》,清官奸角大鬥法,史實中的嚴嵩是不是像我們所認為的「奸」?

明代嘉靖朝首輔嚴嵩,據載他擅專國政達20年。清人張廷玉修編《明史》中,嚴嵩被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他:「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後代都以此作藍本,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等,塑造出嚴嵩奸臣形象,當中一名角色-不畏強權、秉公執法的巡撫海瑞,這一名「清官」與「奸角」嚴嵩大鬥法,衍生了《嚴嵩鬥海瑞》、《海瑞罷官》等歌頌海瑞的劇本。不論是史書及歷史故事,也沒有為嚴嵩說好話。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海瑞鬥嚴嵩》,清官奸角大鬥法,史實中的嚴嵩是不是像我們所認為的「奸」?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數百年來,嚴嵩形象都是大奸大惡。但當我們翻看記錄嘉靖朝事的正史、野史,嚴嵩的所作所為,其實還未到「上榜」成為奸臣。即使在修《明史》時,寫作班底對於嚴嵩是不是奸臣,過程就已有很大爭論。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據記載,嘉靖初期,皇帝與大臣圍繞著「大禮議」展開了激烈政治鬥爭,嚴嵩在為官做人方面卻有明顯變化,將利祿看得重。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嚴嵩被派往外地,還朝後上了兩道奏疏,一道敘述河南災情,另一道則敘述途中所見的祥瑞。進獻祥瑞,是當時皇帝明世宗樂於接受的事,救災安民也是當年的世宗關注點。這一次公幹,嚴嵩獲世宗欣賞。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嚴嵩看來變得有點腐敗,但嚴嵩入閣不久就與世宗談論邊事,載曰:「臣以為虜寇不足患,惟中國久安,武備久弛,將領非人,兵力單弱,糧餉缺乏,邊圍空虛而民不見徵,法令不嚴而將帥不肯用命......」於疏論中,嚴嵩對「擇大將」、「募壯勇」、「足糧餉」、「嚴法令」、「信賞罰」等問題均有精彩論述。

嚴嵩針對平寇,提出擴大統帥權限,在起草的《給總督胡宗憲》的敕諭中宣布:「其在軍門及行軍之際不用命者,武職自參、遊、都指揮以下,許以軍法從事......」這對胡宗憲平定倭寇海盜起了不小作用。所以,嚴嵩的信賴和扶植,也許才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嚴嵩「樹大招風」,最終成為政敵主要打擊對象,被勒致仕,其子嚴世藩更以通倭罪被殺。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數百年來,嚴嵩形象都是大奸大惡。但當我們翻看記錄嘉靖朝事的正史、野史,嚴嵩的所作所為,其實還未到「上榜」成為奸臣。即使在修《明史》時,寫作班底對於嚴嵩是不是奸臣,過程就已有很大爭論。

據載,嚴嵩出生於寒門家庭。他少年聰慧,善於作對,年僅25歲就高中進士,列二甲二名,入翰林院。大太監劉瑾執政時,嚴嵩以病請歸,隱居讀書達十年。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嚴嵩還朝復官。據《明史·嚴嵩》載,起初他多批評朝政,對於當朝皇帝明武宗很多做法,都持批評態度。關於運楠木北上,他寫道:「今湖南運殿材巨楠數千株,聯筏曳旗,蔽流而上。楠最硬者圍丈餘,長可五十尺,誠天地間奇聲。然此木一株,山伐陸挽水運至此,費數百金矣。」可見他想法合乎經濟效益,也見他一身正氣。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據記載,嘉靖初期,皇帝與大臣圍繞著「大禮議」展開了激烈政治鬥爭,嚴嵩在為官做人方面卻有明顯變化,將利祿看得重。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嚴嵩被派往外地,還朝後上了兩道奏疏,一道敘述河南災情,另一道則敘述途中所見的祥瑞。進獻祥瑞,是當時皇帝明世宗樂於接受的事,救災安民也是當年的世宗關注點。這一次公幹,嚴嵩獲世宗欣賞。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有人上疏請獻皇帝廟號稱宗,以入太廟。朝中大臣,包括嚴嵩在內欲加阻止。世宗大怒,嚴厲質問群臣之下,嚴嵩卻盡改前說,且條劃禮儀甚備,博得世宗好感,成為世宗親信。在政治鬥爭中,首輔夏言革職閒住,嚴嵩結果加少保、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仍掌禮部事。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嚴嵩看來變得有點腐敗,但嚴嵩入閣不久就與世宗談論邊事,載曰:「臣以為虜寇不足患,惟中國久安,武備久弛,將領非人,兵力單弱,糧餉缺乏,邊圍空虛而民不見徵,法令不嚴而將帥不肯用命......」於疏論中,嚴嵩對「擇大將」、「募壯勇」、「足糧餉」、「嚴法令」、「信賞罰」等問題均有精彩論述。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分宜等縣旱荒,民眾乏食,嚴嵩還將世宗所賜銀二千餘兩買稻穀五千餘石陸續賑濟饑民。嚴嵩說這樣做是為了「以廣聖澤」,其實換句話說也是為了維護明朝穩定。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他還與世宗討論賑濟問題。對於倭寇問題,嚴嵩也發表過不少獨到見解:「倭寇之起,因閩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眾盛,遂起狂謀。去歲只在沿海侵犯,今則各地深入。據報,真倭數不滿千,皆係漳溫近海賊徒結夥導引......」可見他已經看得清倭寇本身的癥結,也是當時相當一部分士大夫的看法。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嚴嵩針對平寇,提出擴大統帥權限,在起草的《給總督胡宗憲》的敕諭中宣布:「其在軍門及行軍之際不用命者,武職自參、遊、都指揮以下,許以軍法從事......」這對胡宗憲平定倭寇海盜起了不小作用。所以,嚴嵩的信賴和扶植,也許才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嚴嵩「樹大招風」,最終成為政敵主要打擊對象,被勒致仕,其子嚴世藩更以通倭罪被殺。

至於嚴嵩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但他專權二十餘年,當時世宗二十七年不上朝,國家大事全都押在首輔大臣身上。然而,嚴嵩從無逾越之舉,世宗不上朝時,從沒發生篡權的事,也許是最好的證明。世宗一道罷官旨意,嚴嵩其實也絲毫不敢違抗。貪污腐敗為歷代官場弊病,但嚴嵩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不碰底線,也沒有私通敵國、賣國求榮。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