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倡導責任內閣制 民主革命家宋教仁遭行刺身亡

史空穿梭

倡導責任內閣制 民主革命家宋教仁遭行刺身亡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倡導責任內閣制 民主革命家宋教仁遭行刺身亡

2018年11月15日 10:00

宋教仁是清末民初的革命家,曾經擔任華興會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亦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他更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責任內閣制的政治家,可惜還未推行便遭人行刺身亡。

宋教仁 (網上圖片)

宋教仁 (網上圖片)

宋教仁出生於清末的書香世家,曾中秀才。他喜愛閱讀刑法及地理等書籍,又經常與友人談論天下事,對國家甚為關心。後來更投身了反清革命的道路,主要在長沙、常德一帶做聯絡工作,其後與孫中山意見不合,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以在長江流域推動革命運動。

更多相片

宋教仁 (網上圖片)

宋教仁 (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孫中山 (網上圖片)

孫中山 (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爆發,他抵達武昌參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並參與起草《鄂州臨時約法草案》。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被任命為法制局局長,起草了一部憲法草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又一度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任農林部總長。

孫中山 (網上圖片)

孫中山 (網上圖片)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大選,由他籌組的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的政治前途更是如日初升。在此期間,他又推廣其憲政理念,其要旨是產生純粹的政黨政治,由國會多數黨領袖任內閣總理,負起政治責任,組成責任內閣;由此先制憲,再依法選舉總統。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網上圖片)

1913年3月20日宋與一眾國會議員同行北上,在當天晚上甫步入上海車站,便遭槍手狙擊,腰部中彈,兇手開槍後逃去,而宋教仁於兩日後傷重不治。至今他遭到行刺的動機,仍是一個謎。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堪當政 百姓「樂不可支」

2024年05月20日 20:00

成語「樂不可支」看似十分簡單,原意是形容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有快樂到了極點之意。「樂不可支」出自東漢•班固《東觀漢記•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張堪 (網上圖片)

張堪 (網上圖片)

東漢時候,有個能文能武的官員,名叫張堪。他從小失去父母,卻豪爽地把父母留下的錢財全部贈給侄兒。張堪十六歲到長安讀書,由於他品學兼優,人們稱他為「聖童」。當時地位很低的劉秀,對張堪非常賞識。後來劉秀當了皇帝,就重用張堪,並一次次升遷他。後來,任命他為蜀郡太守。張堪當了兩年蜀郡太守,又調任漁陽太守。在任內,他堅決打擊為非作歹、魚肉百姓的壞人,賞罰分明,説過的話一定辦到,深受屬下和百姓的愛戴。

有一次,匈奴出動一萬名騎兵侵犯漁陽,張堪親自率領騎兵迎敵,結果殺退了敵人。從此,匈奴不敢再來侵犯,邊境太平無事,百姓安居樂業。

張堪利用安定的環境,在狐奴一帶開墾大量稻田,鼓勵百姓耕種。經過幾年的辛勤耕作,這裏長滿了莊稼,物產豐足,百姓富裕。當地的人們特地編了一首歌,頌揚張堪的政績:「這裏的桑樹修整得沒有多餘的枝椏,麥子飽滿得一穗像是兩穗,張堪在這裏當政呀,老百姓快樂到了極點。」

百姓之所以會樂不可支,就是因為張堪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盡心盡力;張堪之所以會得到劉秀的重用,也正是由於他的盡職盡責。由此可見,對本職工作的盡職盡責,不僅會讓大家感到滿意,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也會樂不可支的。

莫哥窟321窟飛天 (網上圖片)

莫哥窟321窟飛天 (網上圖片)

後世從中提煉出「樂不可支」這成語,用作形容快樂到了不能撐持的地步,或快樂到了極點之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