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林鄭借退差餉講三隧分流 政府提無約束草案想繼續去馬

博客文章

林鄭借退差餉講三隧分流 政府提無約束草案想繼續去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林鄭借退差餉講三隧分流 政府提無約束草案想繼續去馬

2019年01月10日 18:33 最後更新:19:12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回答立法會議員有關退差餉時,忽然話鋒一轉,講三隧分流,她說,在「三隧分流」問題上也出現類似問題,議員之前批評政府甚麼都不做,但當政府提出建議時卻又不滿,甚至批評無得選擇,「一係食、一係唔食」。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

港府早前在三隧分流政策上有新動作,在1月3 日公布,將在23日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有關三隧分流的無約束力草案,「測試反應」,草案動議由 2020 年元旦日起調整三條過海隧道的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隧道費的議案,以紓緩紅隧及東隧的擠塞。

根據該項草案,紅隧(紅磡過海隧道)私家車過海收費,由20元增至40元,東隧(東區海底隧道)由25元增至40元,西隧(西區海底隧道)則由70元減至50元。

大致上,紅隧及東隧收費將加價一倍(紅隧私家車、的士收費加100%)及近四成(東隧私家車收費加37.5%),西隧則減價二成八(私家車收費約28%)至七成六(空載的士收費減76.92%)。

特首辦主任陳國基竭力游說議員支持方案,上周就與民建聯開會,游說在立法會中擁有最議席的民建聯支持。

聽林鄭今天的口吻,港府是想力推三隧分流方案,若無約束力草案23日在立法會獲通過,就可以此為基礎,繼續推進。

目前的過海隧道收費,紅隧最低,次為東隧,西隧收費則遠較上述兩條隧道高昂,由於收費的差異,紅隧擠塞情況異常嚴重,幾乎24小時都塞車,東隧亦開始擠塞,只有西隧因收費昂貴,車流稀疏,港府因而提出分流方案,希望透過重整收費架構,把部份車流分流到西隧。

有報道說,林鄭曾親到北京,游說西隧主要股東之一的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呼籲他們為香港做點事,接受減價協助分流,才爭取到上述收費方案。

方案提出,即有不少反對聲音,建制派兩大黨 – 民建聯及工聯會,都未表示支持方案,民主派各政黨亦傾向不會支持議案。議員不支持,主要由於紅隧及東隧大幅加價,認為市民將難以接受,有提出當局應考慮紅隧、東隧維持現價,只西隧減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則說,單西隧減價,將造成額外交通需求,卻未必能減少紅隧及東隧車流,目前每天有700萬人次用公共交通工具,隧道的擠塞情況,已令三隧附近的交通也受牽連。

有估計政府以無約束法案方式提出,是希望借此作下台階,醞釀提修訂爭取支持。

然而有報道指,方案任何改動,都必須與西隧重新談判,不是政府單方面能決定,過程將非常漫長。因此,草案無修訂空間,無約束議案被否決,三隧分流方案即告吹。「一係全要,一係唔要」。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生產力局推動搞「智能微工廠」 因地制宜 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05月06日 19:38 最後更新:19:47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重點關鍵詞。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界定自己是新型研發機構,要在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力爭上游。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話,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包含創新、高品質、緑色、人才4個元素,要在這幾方面尋求突破。推動香港創新發展之餘,亦為國家作出貢獻。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陳祖恒以生產力局大力推動的「智能生產線」為例,政府在2022年建議透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當時約30條增至2027年超過130條。陳祖恒話,如今已發展了76條智能生產線,未來很有機會達標。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就提到「智能微工廠」。畢堅文話,香港受限於土地面積有限和生產成本較高,香港工業發展,需要通過新模式,實現持續增長,因此「智能微工廠」(Micro factory)」的新概念,將成為香港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介紹紡織業的「智能微工廠」,可以由一條線織出一件衫,做小批量產品。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介紹紡織業的「智能微工廠」,可以由一條線織出一件衫,做小批量產品。

畢堅文話,香港土地有限人工較貴,企業要發揮科創優勢,發展高端精細的產品製造,做小批量、客製化產品,並大大降低庫存。

生產力局介紹「智能微工廠」的概念。

生產力局介紹「智能微工廠」的概念。

「智能微工廠」是採用先進的智能生產技術和系統,來實現高度靈活的生產方式,提升空間使用效率,形成智能空間。「微工廠」將會充分利用生產力局開發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及有關智能生產項目的經驗及技術,包括生產力局設計的「貓頭鷹」生產線與及「天工開物」多用途工業人工智能應用平臺,為本地工業發展香港特色的「智慧微工廠」。

生產力局發展「智能微工廠」概念,的確有因地制宜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念。

生產力局介紹各方面的成果,如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下左2方格)。

生產力局介紹各方面的成果,如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下左2方格)。

順帶一提,如今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他們透過向企業提供顧問等服務,不斷增加收入,正在打出一條新道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