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拆局:梁天琦成功將罪責推在黃台仰身上 年輕陪審團易入信

博客文章

拆局:梁天琦成功將罪責推在黃台仰身上 年輕陪審團易入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拆局:梁天琦成功將罪責推在黃台仰身上 年輕陪審團易入信

2019年03月22日 17:03 最後更新:17:06

梁天琦等人於2016年的暴動案審結,陪審團自周一起退庭商議近4天,最終於今日(3月22日)下午一時判梁天琦暴動罪名不成立,其他兩名被告林傲軒和李諾文亦脫罪,只有被稱為「美國隊長」的容偉業兩條暴動罪及一條襲警罪成立。
 
容偉業並非暴動的核心人物,但在很多場合均有出現參與,結果罪成,而核心人物梁天琦則脫罪。

林傲軒獨自離開法庭時表示,對裁決感到意外。他被問到有什麼感想時說,腦海仍空白一片。由此可見,連被告自己都對脫罪感到意外。

黃台仰和梁天琦是本土民主前線領導,2016年暴動是在梁天琦參加新界東補選前夕,外界一直相信黃台仰和梁天琦發起暴動,鼓動對抗情緒,為補選做勢。事發後黃台仰畏罪潛逃,梁天琦受審。

梁天琦(右)參加2016年新界東補選,黃台仰(左)全力助選。

梁天琦(右)參加2016年新界東補選,黃台仰(左)全力助選。

最後陪審團判定梁天琦脫罪,有評論指是法官引導陪審團所致。但現場觀察,法官引導是比較中立,只是分析法律,提陪審員重要證供,並不算偏頗。

分析審訊過程,梁天琦脫罪主要有兩大因素:

第一,梁天琦成功將罪責推向已潛逃的黃台仰。梁天琦是這樣作供:「騷亂當天我純粹打算臨時借「選舉遊行」分隔警方民眾,之前曾以同樣手法在上水緩和水貨客過多的情況。當時的「選舉遊行」並非為自己作新東選舉候選人宣傳,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市民,因此沒有派傳單、揚海報等安排。豈料其他聲援人士擅自揚起選舉旗幟,梁承認這是他意料之外,因為他不希望遭市民誤會自己以「大年初二聲援旺角小販」行動,在鏡頭下選舉造勢。」

梁天琦指出,旺角騷亂當天傍晚才睡醒,查看臉書發現「本土民主前線」臉書專頁發了一則帖文,召集市民晚上到旺角聲援小販。他聞訊後前往旺角山東街了解情況,當時他並沒有任何發起「選舉遊行」的意圖。山東街接近十一時警民之間氣氛開始轉壞,警方曾使用胡椒噴霧驅散市民,稍後梁收到選舉助理來電,提議他臨時舉辦一個選舉遊行緩和情況,梁相信警方會因為自己是候選人身分,行動會較保守,繼而可以保護市民。但另一邊廂,梁憂慮此刻宣布遊行,會遭市民揶揄「博出位」、「抽水」爭取曝光。後來經旁邊的黃台仰游說下,梁終宣布組織「人數少於三十人的選舉遊行隊伍」,又揚言「唔超過三十人嘅遊行毋須事先知會警方,有權當然要好好享用。」有本民前成員擅自立旗幟,引起部分市民喝倒采。梁表示當時感到委屈,不明白市民為何在此危急關頭仍要諸多計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翌日凌晨為阻止警方與市民有衝突,梁天琦辯稱自己、黃台仰和本民前成員,一行不多於三十人的隊伍一直置身警方和市民之間,直至黃呼籲各人向警方衝去,梁有猶豫,但終被對方一句「你唔衝佢哋都會衝埋嚟」說服,與多人向前衝。梁事後被警棍撃中頭部和「中椒」。梁後來在盤問中承認當時接受黃台仰建議主動衝向警方是魯莽的行為,坦言「使用武力是錯的。」

簡單總結,梁天琦的故事是他搞「選舉遊行」甚至不是為了自己助選,只為分隔群眾。

第二,陪審團比較年青,估計較多人同情梁天琦。9名陪審員只有一男一女約60 或以上,兩個約40、50 歲,其餘都30幾。估計40以下的陪審團,會相信梁天琦的故事。

至於案件的上訴空間比較有限。陪審團達成大比數判定事實,本身不可以上訴,只能就法官錯誤引導陪審團或法官的法律觀點出錯,才能上訴。在此案中,法官的引導比較客觀,上訴空間不大。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布林肯訪華冷處理黎智英案 高人:美國利益優先 政治棋子遭割蓆

2024年05月08日 18:15 最後更新:18:38

布林肯早前訪華,反華人士寄予厚望,認為美國將就23條、黎智英案發難,但結果布林肯反而主力炮製所謂「產能過剩論」、炒作中俄關係抹黑中國,沒有特別著墨香港議題。

有海外政治組織持續呼籲美西方國家就23條立法、黎智英案出手制裁、關閉香港駐美經貿辦等,但美國一直「謹慎行事」,令到遊說人士相當絕望,仲鬧埋拜登一份,批評拜登政府的反應「不適當也令人關切」,講到美國的反應令他們「大跌眼鏡」咁解。

最近時事評論員鄭憶路在網上發表文章,講到「N個想不到系列」,高人就留意到其中一篇講到,想不到黎智英也會「被割席」。

文章指出,同黎智英「割席」的有兩類人。第一類人是把黎智英當作政治棋子的人。「黎智英把青年人當做政治棋子,但他何嘗不也是美西方反華勢力在香港的傀儡。躲在黎智英背後的Mark Simon,美西方政客們就是這一類人。」

第二類人是被黎智英當做棋子的人,包括黎過去的下屬,又或者是幫他打工的人。這些人為黎智英的反中亂港事業鞍前馬後,相信黎智英本人也很難相信曾經的戰友們會同他如此迅速的「割席」。

文章就總結話,黎智英自始至終就是美西方反華勢力在香港的傀儡。「黎智英領導著反中亂港勢力,成為美西方反華勢力在香港的政治代理人,當這個政治代理人失去利用價值之後,美西方反華勢力自然會迅速同他『割席』,否認同他的關係,果斷棄子。黎智英的下場就是漢奸的下場,那些逃跑海外的反中亂港者的下場也會是如此。」

高人話,美方採取什麼措施,一貫唔係考慮政治棋子的訴求同安危,而係是否符合美國利益和對港策略。對於黎智英案,最多出口術「聲援」,派領事去聽審刷下存在感。換言之,作為政治棋子的黎智英,在失去了利用價值之後,也就落得一個政治棄子的下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