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貝聿銘前半生擺渡中西 汲養份避災難成就建築界傳奇

歷史長河

貝聿銘前半生擺渡中西 汲養份避災難成就建築界傳奇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貝聿銘前半生擺渡中西 汲養份避災難成就建築界傳奇

2019年05月17日 13:31 最後更新:13:31

貝聿銘一生歷經東西文化最好時期,恰好躲過災難衰退。貝聿銘一生獲得作為建築師所能獲得的所有最高榮譽,同時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建築。

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美國時間周四與世長辭,享年102歲。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由他設計的著名建築有100多項,是華人之光,被尊稱為「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更多相片
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金字塔模型前留影 (網上圖片)

貝聿銘一生歷經東西文化最好時期,恰好躲過災難衰退。貝聿銘一生獲得作為建築師所能獲得的所有最高榮譽,同時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建築。

貝聿銘家族照,左一為貝聿銘 (網上圖片)

貝聿銘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出生於廣州,為蘇州望族之後,父親貝祖貽是銀行家,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莊蓮君乃清廷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之後,在他13歲時過世,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之女,為「江南名媛」。

貝聿銘年輕時在私家園林獅子林留影 (網上圖片)

據了解,貝聿銘是貝家兩大最興旺支脈其中之一,卻不以醫藥業成名發家。他的爺爺是貝氏第十三世孫的貝哉安,被稱為「金融世家」。貝哉安20歲已是蘇州府學貢生,本可中舉走仕途,可惜父親忽然去世,使得他放棄仕途,全力打理父親留下的產業。

1934年落成的上海國際飯店,影響貝聿銘一生矢志建築 (網上圖片)

貝聿銘算起來正好是貝家的「富15代」,貝祖詒望他長大後從事金融或學醫,可他在目睹被稱為「遠東第一樓」的上海國際飯店建成後,開始夢想當建築師,最終將貝氏家族榮譽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 (網上圖片)

1935年,中國風雨飄搖,18歲的他被送往美國讀書,當他入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後,院長發現他的藝術天賦,成為院長最心愛的學生。學習時貝聿銘還遇到一生摯愛陸書華,同樣出身名門望族,又是讀建築,1938年開始便走在一起。1948年,貝聿銘加入房地產建築公司,打破美國「中國人做不了建築師」的歷史。雖然當時美國人並不看好他,沒想到他的設計處處體現人性化,做出許多美觀實用的大眾化公寓。

1980年代,貝聿銘 (左) 參觀蘇州園林 (網上圖片)

貝聿銘一直始終強調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曾經有考慮過回國但遭父親阻止。1954年,新中國政治運動不斷,貝氏家族財產被沒收,家族成員日子也不好過,貝聿銘即使有回國打算也不敢。

貝聿銘 (資料圖片)

1970年代中美關係破冰,1974年,57歲的貝聿銘與夫人跟隨美國建築師協會代表團第一次回到蘇州老家,終於回到轉眼闊別40年的故土。據傳記指,當時他面對「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1979年,他設計的美國甘迺迪圖書館落成,在美國建築界再次引起轟動,但他始終希望貢獻中國。

中銀大廈至今仍成為香港中環地標建築 (AP圖片)

19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為貝聿銘帶來機會,他為祖國設計香山飯店。他指飯在他的設計生涯中佔有最重要位置,他下的工夫比國外其他設計高出10倍。他設計的中銀大廈於1990年落成,不僅為香港地標性建築,也象徵中國銀行跨入世界大銀行之列。

2003年貝聿銘在新館設計圖前 (AP圖片)

當被問及是哪裡人時,他總是自信回答:「我來自中國蘇州」。2002年,85歲高齡的他,凝聚一生智慧,將封筆之作獻給蘇州博物館新館,就建在「獅子林」旁邊。考慮到蘇州作為文化古城,他為新館確定一個「中、蘇、新」的設計理念。2006年落成後,吸引世界目光,令全球無數建築愛好者為之瘋狂。

蘇州博物館新館為貝聿銘封筆之作 (AP圖片)

貝聿銘一生在東西文化縫隙中優雅地擺渡,也能魚與熊掌兼得,歷經東西文化最好時期,又恰好躲過災難和衰退。2010年,93歲的他獲英國皇家金質獎章。此前他已獲得作為一個建築師所能獲得的所有最高榮譽。同時,他在世界多處土地上,為世人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建築。

1989年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前留影 (AP圖片)

1989年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前留影 (AP圖片)

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金字塔模型前留影 (網上圖片)

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金字塔模型前留影 (網上圖片)

貝聿銘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出生於廣州,為蘇州望族之後,父親貝祖貽是銀行家,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莊蓮君乃清廷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之後,在他13歲時過世,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之女,為「江南名媛」。

貝氏是蘇州赫赫有名的姓氏,據貝聿銘傳記介紹,貝氏族人在元末戰亂中來到蘇州,靠行醫賣藥起家,到了清乾隆年間已成為蘇州四富之一,當中蘇州名園「獅子林」就是屬於貝氏家族,就連康熙都羨慕不已,詔令承德避暑山莊模仿園林來建設。

貝聿銘家族照,左一為貝聿銘 (網上圖片)

貝聿銘家族照,左一為貝聿銘 (網上圖片)

據了解,貝聿銘是貝家兩大最興旺支脈其中之一,卻不以醫藥業成名發家。他的爺爺是貝氏第十三世孫的貝哉安,被稱為「金融世家」。貝哉安20歲已是蘇州府學貢生,本可中舉走仕途,可惜父親忽然去世,使得他放棄仕途,全力打理父親留下的產業。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貝哉安參與創辦上海銀行,還協助創辦中國旅行社,在蘇州成立分社擔任經理。貝哉安的教育好,五個兒子個個做銀行有出息,其中最負盛名的為三子貝祖詒,即是貝聿銘的父親。

貝聿銘年輕時在私家園林獅子林留影 (網上圖片)

貝聿銘年輕時在私家園林獅子林留影 (網上圖片)

貝聿銘算起來正好是貝家的「富15代」,貝祖詒望他長大後從事金融或學醫,可他在目睹被稱為「遠東第一樓」的上海國際飯店建成後,開始夢想當建築師,最終將貝氏家族榮譽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1934年落成的上海國際飯店,影響貝聿銘一生矢志建築 (網上圖片)

1934年落成的上海國際飯店,影響貝聿銘一生矢志建築 (網上圖片)

1935年,中國風雨飄搖,18歲的他被送往美國讀書,當他入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後,院長發現他的藝術天賦,成為院長最心愛的學生。學習時貝聿銘還遇到一生摯愛陸書華,同樣出身名門望族,又是讀建築,1938年開始便走在一起。1948年,貝聿銘加入房地產建築公司,打破美國「中國人做不了建築師」的歷史。雖然當時美國人並不看好他,沒想到他的設計處處體現人性化,做出許多美觀實用的大眾化公寓。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 (網上圖片)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 (網上圖片)

貝聿銘一直始終強調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曾經有考慮過回國但遭父親阻止。1954年,新中國政治運動不斷,貝氏家族財產被沒收,家族成員日子也不好過,貝聿銘即使有回國打算也不敢。

1955年他自立門戶,創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他在城市規劃改建和公共設施領域,受到全世界政府的關注。美國國家大氣層研究中心的設計讓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一戰成名。貝聿銘在美國事業蒸蒸日上,卻一直思念中國。他總共育有三子,名為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寓意為安定中國、建設中國及禮儀中國。貝聿銘與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梁思成一樣,皆憂心中國建築。

1980年代,貝聿銘 (左) 參觀蘇州園林 (網上圖片)

1980年代,貝聿銘 (左) 參觀蘇州園林 (網上圖片)

1970年代中美關係破冰,1974年,57歲的貝聿銘與夫人跟隨美國建築師協會代表團第一次回到蘇州老家,終於回到轉眼闊別40年的故土。據傳記指,當時他面對「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1979年,他設計的美國甘迺迪圖書館落成,在美國建築界再次引起轟動,但他始終希望貢獻中國。

貝聿銘 (資料圖片)

貝聿銘 (資料圖片)

19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為貝聿銘帶來機會,他為祖國設計香山飯店。他指飯在他的設計生涯中佔有最重要位置,他下的工夫比國外其他設計高出10倍。他設計的中銀大廈於1990年落成,不僅為香港地標性建築,也象徵中國銀行跨入世界大銀行之列。

中銀大廈至今仍成為香港中環地標建築 (AP圖片)

中銀大廈至今仍成為香港中環地標建築 (AP圖片)

當被問及是哪裡人時,他總是自信回答:「我來自中國蘇州」。2002年,85歲高齡的他,凝聚一生智慧,將封筆之作獻給蘇州博物館新館,就建在「獅子林」旁邊。考慮到蘇州作為文化古城,他為新館確定一個「中、蘇、新」的設計理念。2006年落成後,吸引世界目光,令全球無數建築愛好者為之瘋狂。

2003年貝聿銘在新館設計圖前 (AP圖片)

2003年貝聿銘在新館設計圖前 (AP圖片)

貝聿銘一生在東西文化縫隙中優雅地擺渡,也能魚與熊掌兼得,歷經東西文化最好時期,又恰好躲過災難和衰退。2010年,93歲的他獲英國皇家金質獎章。此前他已獲得作為一個建築師所能獲得的所有最高榮譽。同時,他在世界多處土地上,為世人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建築。

蘇州博物館新館為貝聿銘封筆之作 (AP圖片)

蘇州博物館新館為貝聿銘封筆之作 (AP圖片)

1989年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前留影 (AP圖片)

1989年貝聿銘在力作巴黎羅浮宮前留影 (AP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安一人得道 四周「雞犬升天」同受惠

2024年05月03日 20:00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