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 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歷史長河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 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 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2019年07月07日 10:00

「韓」慢慢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現代韓語中被賦予「偉大」或「領袖」之意。

世界上有個國家叫韓國,全稱大韓民國,成立於1948年,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國家叫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兩個國家都叫韓國,那麼兩者之間有關係嗎?可從周朝說起。

更多相片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韓」慢慢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現代韓語中被賦予「偉大」或「領袖」之意。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當年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輔佐周朝的周公,為周王朝設計一套國家制度:井田制、禮樂制、分封制,邏輯嚴密,對中國人影響至今。而當中的分封制度,也確保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

網上圖片

晉國始祖叔虞,是周武王與姜子牙女兒的兒子。後來周天子就將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以阪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的分封予他。因為晉國地盤大,又是周天子的直系,勢力雄厚,晉國也極力擴張,將一個叫韓城的地區兼併,韓城的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載:「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據指,朝鮮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被晉國吞併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也正因為部分韓族人遷徙到朝鮮半島,才讓那裡出現以「韓」命名的軍事組織。根據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當時半島上主要有三個軍事組織,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被稱為三韓時代。其中以辰韓經濟最發達,從事建房、織綢、使用鐵器、養蠶和役使牛馬等活動。「三韓」是現在朝鮮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韓國國名得來的原因。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辰韓也叫秦韓,《史記》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三國志·魏書》和《後漢書·東夷列傳》也都有這樣的記載:「皆古之辰國也......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郡,弓為弧、賊為寇,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秦韓、有城柵屋室,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車。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換句話說,也就是說辰韓就是當年戰國七雄韓國遷徙過去的人,他們是因為秦始皇滅了韓國後無家可歸,帶著全家老少遷徙到朝鮮半島一帶。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製,民多流入韓國」,此為「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後來到明清兩朝,朝鮮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到了清末的時候,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㷩,趁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勝利後,依照條約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並於1897年宣布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李熙是為朝鮮高宗。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當年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輔佐周朝的周公,為周王朝設計一套國家制度:井田制、禮樂制、分封制,邏輯嚴密,對中國人影響至今。而當中的分封制度,也確保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

周王朝的國王先以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大塊土地稱為「王畿」,由周天子直接統治管理。然後國王再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全部分封出去,由國王的兄弟子侄或功臣去統治。分封的國家中,有一名為晉國。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晉國始祖叔虞,是周武王與姜子牙女兒的兒子。後來周天子就將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以阪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的分封予他。因為晉國地盤大,又是周天子的直系,勢力雄厚,晉國也極力擴張,將一個叫韓城的地區兼併,韓城的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載:「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到春秋晚期,晉國逐漸被六大家族控制,後來又合併為四大家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以智氏家族勢力最大。韓、趙、魏三家聯合滅了智氏後,三家分晉成為:韓、魏、趙,加入「戰國七雄」行列。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指,朝鮮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被晉國吞併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也正因為部分韓族人遷徙到朝鮮半島,才讓那裡出現以「韓」命名的軍事組織。根據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當時半島上主要有三個軍事組織,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被稱為三韓時代。其中以辰韓經濟最發達,從事建房、織綢、使用鐵器、養蠶和役使牛馬等活動。「三韓」是現在朝鮮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韓國國名得來的原因。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辰韓也叫秦韓,《史記》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三國志·魏書》和《後漢書·東夷列傳》也都有這樣的記載:「皆古之辰國也......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郡,弓為弧、賊為寇,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秦韓、有城柵屋室,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車。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換句話說,也就是說辰韓就是當年戰國七雄韓國遷徙過去的人,他們是因為秦始皇滅了韓國後無家可歸,帶著全家老少遷徙到朝鮮半島一帶。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製,民多流入韓國」,此為「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後來到明清兩朝,朝鮮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到了清末的時候,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㷩,趁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勝利後,依照條約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並於1897年宣布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李熙是為朝鮮高宗。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安一人得道 四周「雞犬升天」同受惠

2024年05月03日 20:00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