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侵華日軍化武報告曝光 日本學者: 只是冰山一角

歷史長河

侵華日軍化武報告曝光 日本學者: 只是冰山一角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侵華日軍化武報告曝光 日本學者: 只是冰山一角

2019年07月10日 10:00

除了記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還分析毒氣彈的威力,指出使用是必須的。

1939年日軍侵華期間,日本陸軍毒氣部隊曾在中國北部地區使用過「糜爛劑」以及「噴嚏劑」毒氣彈。近日,日本有位歷史研究者,發現記載日本侵華期間日軍使用化武的軍方報告,首度有日本軍方報告證實日軍在中國使用化武。

更多相片
配備防毒裝備的日軍 (網上圖片)

除了記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還分析毒氣彈的威力,指出使用是必須的。

日本發現了記載中日戰爭期間日軍使用化武的軍方報告 (共同社圖片)

由於二戰時,日軍在戰敗前,有組織地銷毀記錄類文件,所以毒氣使用紀錄尚未釐清。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找到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報告指出於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中國北方作戰時,使用裝有讓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松野誠還指,接照二次戰爭期間亞洲戰場實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他還說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汲取教訓:「讓悲慘歷史不再重演。」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在河北省定縣北疃村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是為「北疃慘案」 (網上圖片)

報告還分析毒氣彈的威力,指出針對在山岳地區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攻擊為必須的。還記錄了首次使用黃彈:「效果非常大」。松野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這是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戰後盟軍從日軍繳獲60公斤芥子毒氣彈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日軍在中國使用的化學武器種類,一般是催淚性的「苯氯乙酮」、嘔吐性的「聯苯氯化胂」和「聯苯硝化胂」,糜爛性的「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還有窒息性的「光氣」、「氯化甲基吡啶」和「氰酸氣」。所謂「紅色」指的是窒息性毒氣,「黃色」指的是糜爛性毒氣。「紅色彈」和「黃色彈」由砲兵發射或飛機投擲,「紅色筒」用投射器或擲彈筒發射,至於「黃色劑」則是直接灑播芥子氣原液。

時至今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土地上仍然遺留大量化武,發現的地點遍及全國。從1950年代初起,各地不斷發生民眾受到侵華日軍遺棄的毒氣彈傷害的事件。據調查,到2003年為止,中國共有2000多人受到遺棄化武的直接傷害。由於有不少人受到化武傷害後不明原因,所以,受日本化武毒害的人數,實際上高於統計數字。

配備防毒裝備的日軍 (網上圖片)

配備防毒裝備的日軍 (網上圖片)

由於二戰時,日軍在戰敗前,有組織地銷毀記錄類文件,所以毒氣使用紀錄尚未釐清。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找到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報告指出於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中國北方作戰時,使用裝有讓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松野誠還指,接照二次戰爭期間亞洲戰場實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他還說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汲取教訓:「讓悲慘歷史不再重演。」

這份《戰鬥詳報》是日本「華北方面軍(日本稱「北支那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五大隊」的文件,約100頁,包含戰鬥情況、砲彈的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當中詳細記錄中日戰爭爆發兩年後的1939年7月,在山西省山岳地區實施「晉東作戰」的情況。報告稱,大隊接到命令,決定使用裝入糜爛劑的砲彈「きい彈(即黃彈)」和加入噴嚏劑的「あか彈(即紅彈)」方針。在1939年7月6日的戰鬥中,向中國軍隊陣地發射了31枚紅彈;同月17日使用了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18日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

日本發現了記載中日戰爭期間日軍使用化武的軍方報告 (共同社圖片)

日本發現了記載中日戰爭期間日軍使用化武的軍方報告 (共同社圖片)

報告還分析毒氣彈的威力,指出針對在山岳地區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攻擊為必須的。還記錄了首次使用黃彈:「效果非常大」。松野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這是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由於日本陸軍為避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據,在投降前銷毀相關文件,所以,這項資料可能一直由部隊相關人士私人保管,因而倖免於難。松野將「戰鬥詳報」的詳細內容與分析彙總成論文,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誌「世界」八月號。

據了解,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日軍為了短時間內達成「政府中國」的目的,日軍先後在中國14個省市、77個縣區使用化學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國國民政府軍政部防毒處的記錄中記載,日軍使用毒氣傷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軍毒氣戰在中國軍隊(國軍)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為8.5%,最高年份為1937年,達到28.6%。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在河北省定縣北疃村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是為「北疃慘案」 (網上圖片)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在河北省定縣北疃村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是為「北疃慘案」 (網上圖片)

日軍在中國使用的化學武器種類,一般是催淚性的「苯氯乙酮」、嘔吐性的「聯苯氯化胂」和「聯苯硝化胂」,糜爛性的「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還有窒息性的「光氣」、「氯化甲基吡啶」和「氰酸氣」。所謂「紅色」指的是窒息性毒氣,「黃色」指的是糜爛性毒氣。「紅色彈」和「黃色彈」由砲兵發射或飛機投擲,「紅色筒」用投射器或擲彈筒發射,至於「黃色劑」則是直接灑播芥子氣原液。

戰後盟軍從日軍繳獲60公斤芥子毒氣彈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戰後盟軍從日軍繳獲60公斤芥子毒氣彈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時至今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土地上仍然遺留大量化武,發現的地點遍及全國。從1950年代初起,各地不斷發生民眾受到侵華日軍遺棄的毒氣彈傷害的事件。據調查,到2003年為止,中國共有2000多人受到遺棄化武的直接傷害。由於有不少人受到化武傷害後不明原因,所以,受日本化武毒害的人數,實際上高於統計數字。

中國外交部也曾多次重申,使用細菌和化武是侵華日軍在二戰時期犯下的嚴重罪行。日本政府對解決問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政府在1990年同日本政府進行了嚴正交涉,兩國終於在1999年7月簽署《備忘錄》,確定日本政府必須根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規定,為處理遺棄化武提供資金、技術、專家、設施等資源。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