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甲午敗績卻能升官 馬玉昆部隊唯一重創日人

歷史長河

甲午敗績卻能升官 馬玉昆部隊唯一重創日人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甲午敗績卻能升官 馬玉昆部隊唯一重創日人

2019年08月24日 10:00 最後更新:08月26日 13:42

日人可能因此懷恨在心,二戰侵華時火燒他的大宅報復。

1940年日軍侵華期間,據指一支日軍部隊在漢奸帶領下,闖進安徽蒙城縣馬集鎮,縱火焚燒一座清代建築。日軍為何專門找這座建築?這座建築為馬公府,是清朝皇帝下詔敕建。馬公府主人馬玉昆,生前曾在戰場上與日軍廝殺,重創日軍,可能日本人懷恨在心,四十多年後展開報復。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日人可能因此懷恨在心,二戰侵華時火燒他的大宅報復。

參加甲午戰爭的清軍將領,左起徐邦道、馬玉昆、左寶貴 (網上圖片)

馬玉昆是蒙城縣馬集鎮人,清代咸豐年間,正直年輕,參加毅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在鎮壓捻軍的過程中晉升為副將,還被賞賜「振勇巴圖魯」稱號。此後的同治年間,馬玉昆又跟隨左宗棠平定西北回亂,收復新疆,立下大功,被賞穿黃馬褂,賜騎都尉的世職。之後,馬玉昆被調到北洋,補授為山西太原鎮總兵,駐守旅順。

船橋里戰場 (網上圖片)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派遣軍隊入朝鮮作戰,其中就包括馬玉昆率領的2000多名的毅軍。在平壤之戰中,馬玉昆負責防禦大同江一線。

日本描繪平壤之戰 (網上圖片)

馬玉昆雖然取得局部勝利,但清軍卻因主將葉志超逃跑,導致全線潰敗。馬玉昆在朝鮮期間,軍紀嚴明,得到當地人好評,他們甚至將馬玉昆與薛仁貴、戚繼光並稱為「中國三傑」。在後來的虎山之戰,只有馬玉昆的毅軍奮勇作戰。

雖然戰績看來並不算太大,但在當時只有毅軍才能給日軍造成這樣的殺傷。就連日本人也承認,馬玉昆的毅軍「驍武絕群」、「忠勇力戰」、「決無退卻之色」。甲午戰爭雖然以清朝的失敗告終,但是有兩位將來卻升官,其中一名就是馬玉昆。他們甲午戰爭中重創日軍,戰敗並非他們作戰不利。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午戰爭期間,張作霖曾在毅軍麾下當兵,也深得馬玉昆的賞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馬玉昆是蒙城縣馬集鎮人,清代咸豐年間,正直年輕,參加毅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在鎮壓捻軍的過程中晉升為副將,還被賞賜「振勇巴圖魯」稱號。此後的同治年間,馬玉昆又跟隨左宗棠平定西北回亂,收復新疆,立下大功,被賞穿黃馬褂,賜騎都尉的世職。之後,馬玉昆被調到北洋,補授為山西太原鎮總兵,駐守旅順。

馬玉昆作為毅軍的一員,這支部隊戰鬥力一流。由宋慶統領,鎮壓捻軍軍起義過程中發展,接收被裁撤的軍團,慢慢壯大發展至十營左右,成為河南的兩大留防勇營之一。即使在湘軍、淮軍普遍墮落下,毅軍依然保持著非常高的戰鬥力。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醇親王檢閱旅順各部軍隊,他稱讚毅軍「為諸軍冠」。

參加甲午戰爭的清軍將領,左起徐邦道、馬玉昆、左寶貴 (網上圖片)

參加甲午戰爭的清軍將領,左起徐邦道、馬玉昆、左寶貴 (網上圖片)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派遣軍隊入朝鮮作戰,其中就包括馬玉昆率領的2000多名的毅軍。在平壤之戰中,馬玉昆負責防禦大同江一線。

馬玉昆所部的對手,是日軍少將大島義昌指揮的第九混成旅團。雙方在大同江一線展開激烈戰鬥,特別是大同江南岸的船橋里之戰,日軍發起的兇猛攻擊都失敗,馬玉昆以少勝多,重創日軍,據日本官方資料《明治廿七年日清戰史》公佈數字:「將校以下死者約一百四十名,傷者約二百九十名」。著名史學家戚其章指,這次戰鬥堪稱清軍在「甲午戰爭的陸戰中打得最好的一次戰鬥」。戰事中,日軍旅團長大島少將也受了傷,無功而返。日本詩人衫浦梅譚更作詩哀嘆道,「此役不克旗下死,嗚呼苦戰船橋里」。

船橋里戰場 (網上圖片)

船橋里戰場 (網上圖片)

馬玉昆雖然取得局部勝利,但清軍卻因主將葉志超逃跑,導致全線潰敗。馬玉昆在朝鮮期間,軍紀嚴明,得到當地人好評,他們甚至將馬玉昆與薛仁貴、戚繼光並稱為「中國三傑」。在後來的虎山之戰,只有馬玉昆的毅軍奮勇作戰。

毅軍雖然作戰勇敢,但僅有五千餘人。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軍發起第四次反攻海城之戰,馬玉昆的毅軍率先進攻,一舉奪取太平山。之後日軍發起反擊,馬玉昆親臨前線督戰,戰馬被打死了三匹。隨後日本援軍趕到,將毅軍包圍。孤立無援的馬玉昆只得率部突圍,此戰毅軍損失424人,日軍損失334人。

日本描繪平壤之戰 (網上圖片)

日本描繪平壤之戰 (網上圖片)

雖然戰績看來並不算太大,但在當時只有毅軍才能給日軍造成這樣的殺傷。就連日本人也承認,馬玉昆的毅軍「驍武絕群」、「忠勇力戰」、「決無退卻之色」。甲午戰爭雖然以清朝的失敗告終,但是有兩位將來卻升官,其中一名就是馬玉昆。他們甲午戰爭中重創日軍,戰敗並非他們作戰不利。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午戰爭期間,張作霖曾在毅軍麾下當兵,也深得馬玉昆的賞識。

《清史稿》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馬玉昆病死,清朝「贈太子太保,予二等輕車都尉,諡忠武」,還下詔在他的家鄉修建祠廟。日本人對馬玉昆看來一直心懷怨恨,直到四十多年後的侵華作戰時,火燒馬公府。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