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逾半港人精神健康不及格 教師遭母斥「黃師」離家出走

社會事

逾半港人精神健康不及格 教師遭母斥「黃師」離家出走
社會事

社會事

逾半港人精神健康不及格 教師遭母斥「黃師」離家出走

2019年10月09日 20:27 最後更新:20:37

精神科醫生指社會氣氛令市民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病的機會上升

「2019精神健康月」籌委會今日公佈「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2019年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為46.1分,為歷年最低分,年輕人受社會事件影響精神健康的比例較去年大幅上升,精神科醫生麥永接指社會氣氛令市民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病的機會上升,自殺情況亦令人憂心,呼籲市民若岀現急性壓力症狀或持續情緒低落需立即向身邊人求助。

41.4%受訪者認為「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

41.4%受訪者認為「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

「精神健康月」籌委會在今年6月21日至7月4日透過電話訪問了1009名15歲或以上市民,以身心健康指標調查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數,52分為合格,發現超過過半數受訪者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平均分為46.1分,創歷年調查新低。調查亦問及受訪者各個生活範疇對其精神健康有多大的負面影響,41.4%受訪者認為「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較去年上升23%,其中15至23歲的年輕人受影響幅度最為顯著。

除了「社會爭議」,受「家庭」範疇影響精神健康的數據亦有較去年上升四分一,精神科醫生麥永接指,家庭原是各人的避風港,但受成長背景等因素影響,難免在政治立場上產生分歧,從而影響家庭關係及精神健康,認為情況值得關注。

現職中學教師的施小姐曾患有抑鬱症,家中自6月起分為兩邊立場,她與哥哥支持示威者,而父母則支持政府及警察。施小姐一直避免與父母討論政治議題,以免發生爭執,但數日前示威者行動升級,令施小姐母親向施小姐大發脾氣,指讀書人應該明辨是非,批評施小姐是「黃師」,不但沒有阻止學生上街示威,更煽動他們作出非法行為。施小姐對於母親的無理指控感到憤怒,大聲向母親說出自己理據後離家出走,其後要丈夫作中間人調停。

麥永接指施小姐的案例是冰山一角,曾有情緒問題的病人面對類似事件會令病發機會上升,他指「政治事件總有一日會完結,但家人的感情是一世」,當雙方政治立場有分歧時應嘗試理解對方,求同存異,避免衝突及強迫對方與自己同一立場。

籌委會主席馮祥添亦指,是次事件比2003年「沙士」情況更嚴竣,當年「沙士」完結後大家都希望同心建設好香港,然而是次政治事年令社會分裂,即使事件完結亦會令社會氣氛消沉,呼籲各方人士秉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為香港社會尋求最佳出路。

往下看更多文章

葉兆輝、廖廣申出席香港新聞博覽館專題講座 拆解精神健康問題

2024年03月23日 20:46 最後更新:20:46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23日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教授,以及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醫生拆解精神健康問題。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行「精神健康攻略-『孤獨焦慮抑鬱 VS 關愛共融健 康』」講座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行「精神健康攻略-『孤獨焦慮抑鬱 VS 關愛共融健 康』」講座

近年精神健康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市民如何保持正面積極的心境,社會各界又應如何提供支援問題,成為焦點。葉兆輝在「精神健康攻略-『孤獨焦慮抑鬱 VS 關愛共融健康』」講座表示,近年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及學童自殺個案均有上升趨勢。

葉指出,學童輕生問題除了與學業壓力有關外,亦與家庭因素有關,當中有五成三的學童輕生個案都來自不完整的家庭,例如單親或父母離異的家庭。

廖廣申醫生指出,市民應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做運動、培養興趣及 積極社交生活等。

廖廣申醫生指出,市民應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做運動、培養興趣及 積極社交生活等。

葉又稱,疫情期間學生未能回校上課,欠缺正常社交生活,復常後需要時間重新建立關係。另外,研究亦指出,過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影響身心健康及社交能力,建議限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增加面對面的交流。

葉表示,社會各界要提供全面支援,建立一個以「幸福感」為先的校園,讓學生愉快地學習,不應只盲目追求學術成績。他強調,輕生問題不應被醫療化,單靠醫學治療不能完成解決學生的情緒問題,當局應做好精神健康教育,並促進一個社區共融關愛的社會,擁抱希望。

葉兆輝教授表示,學童輕生問題除了與學業壓力有關外,亦與家庭因素有關。

葉兆輝教授表示,學童輕生問題除了與學業壓力有關外,亦與家庭因素有關。

廖廣申醫生則指出,人感到壓力與工作、學業、家庭,以及個人性格有關,而長期受壓力會容易出現降低免疫系統,腦退化、癌症等風險,市民應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做運動、培養興趣及積極社交生活等。他又提到,優質健康的睡眠質素對身心健康很重要,睡前應培養做慣性的事,例如看書、聽音樂等。


他又表示,社會應互相尊重、多些包容和忍耐,建立正向思維,相信明天會更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