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區選追蹤 — 中美新冷戰下之「大和解」

博客文章

區選追蹤 — 中美新冷戰下之「大和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區選追蹤 — 中美新冷戰下之「大和解」

2019年12月06日 18:26 最後更新:16:44

區選落幕,反對派大勝。有人認為特區政府要尊重民意,也有人認為要重提大和解。在討論大和解之前,首先要重新認識國際時局。

第一、中美爆發新冷戰。我們要注意國際大局的「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所謂範式轉移是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於1962年在他的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內提出,用以描述在科學範疇裡,一種在基本理論上根本假設的改變。這個概念後來廣泛應用以描述不同領域的根本性劇變。

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於1962年在他的代表作《科革命的結構》

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於1962年在他的代表作《科革命的結構》

在外交領域方面,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7年上台之後,他把美國的主要敵人,由俄羅斯和恐怖主義國家暗中轉移成中國,他首先在貿易上與中國展開大戰,但這場戰爭不止於貿易,亦延伸到各個領域。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國政壇對中國的態度比較中性,但在特朗普撩撥之下,無論共和黨人或民主黨人皆激烈反華,反華成為美國朝野的主要共識。因此,不要受中美貿易談判的樂觀消息所迷惑,即使中美能夠達成首階段的貿易協議,也不等於中美關係全面好轉。中美新冷戰的格局,已經形成,中美已成敵人,這是外交關係的重大範式轉移。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走一條與美國友好的經濟發展策略,協助美國對抗蘇聯。如今中國已經成長到足以挑戰美國全球一哥的地位,美國轉而反華,這是一個大趨勢,特朗普只是以最激烈的形式把這個趨勢全面表現出來。在中美友好的時候,香港能夠遊走的空間很大,通俗一點說是「兩邊都friend」。但中美進入新冷戰格局後,香港人只能二選其一,要麼站在中國這一邊,要麼站在美國那一邊。

香港的獨派政客全面投美,發動美國制訂《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讓美國借香港狙擊中國。而傳統泛民好像湊高興般加入這個行動,還支持香港獨派政客發動美國之餘,也發動意大利和澳洲加入制裁香港的行列。在範式轉移之後,這種親美反中的行為,已經變成資敵的背叛國家行為。

第二、大和解要有尺度。在區選之後,有人說反對派大勝,政府應該和他們合作,或者重啟公開對話,藉此緩和氣氛。我一直在觀察網上的輿情,以特首林鄭月娥的臉書為例,無論她發布任何帖子,都會有人用「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來回應。政府如果無法滿足「五大訴求」,等於袋中無銀,沒法給出甜頭,對話只是一個讓人凌辱的場合。

至於大和解,有人重提政改,甚至說可以在放棄「人大831」決定的前提下,研究香港如何實行普選。「人大831」決定重申了《基本法》規定的行政長官選舉,必需經過提名委員會提名,才可以進行普選。放棄「人大831」決定這個前提,等如行政長官普選可以不經提名委員會提名。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過去已很難成功,在現時中美新冷戰的局面下,更是零機會。

如果發展政制是和解的其中一個關鍵,我覺得要先講講意識形態,在香港的三大意識形態,即港獨主義、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當中,如果不能夠完全排除港獨主義,政改絕對不會成功,既得不到立法會三分二的同意,也不會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搞民主的合理道路是「民族民主主義」,揉合了民族主義的前提,發展民主,才有廣闊的空間。而當中有三個前提,第一是反獨立;第二是反對顛覆中央政府;第三是和平理性非暴力。若如現在暗獨派那樣,投向美國,想奪香港之權,甚至借此顛覆中央政權的話,結果只會是與中央激烈對抗,變成自我毀滅。

能夠接受上述的三個前提,堅守民族民主主義,香港的確會有和解的空間。有人說香港選民在這次的區選當中,已經作出抉擇,我卻認為選民受眾多因素影響,歷史告訴我們,選舉的結果會像鐘擺一樣,來回激蕩,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矣。

政治精英應該明白,他們有責任帶領群眾步向光明的前途,而不是走向自毀的結局。但令人擔心的是,很多香港精英,都只求自己威水上位,不會考慮大眾死活,他們又如何能夠帶香港走出紅海呢?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成者封侯 敗者為寇

2024年03月18日 19:27 最後更新:21:29

藝人王宗堯等衝擊立法會案判決,12個被告判刑4年8個月至6年10個月,王宗堯判囚6年2個月。

暫委法官李志豪判刑時指出,本案所涉暴動在具獨特的憲制地位和象徵意義的立法會發生,過千名示威者案發時肆無忌憚地包圍立法會,行為屬於對特區政府作出挑戰和侮辱,以圖削弱推翻香港憲制,更是對法治的衝擊,所以要對被告重判。

李官指王宗堯的罪行不屬於最嚴重的類別,案發時他現身以示支持和鼓勵 ,故以6年半為量刑起點。但李官不接納王宗堯以逗留時間短為求情因素,指暴動依賴每個人加入而延續,李官又指不論王宗饒的名氣如何,他的行為均可壯大暴動的聲勢和士氣,所以判他入獄6年2個月。

有人認為王宗堯的判刑很重。其實他有幸身在香港,衝入立法會只是坐6年2個月的監,如果他身在美國,可能會被判處20至22年監禁。

這種暴動行為既觸犯法律,亦涉及最高層次的政治。美國和台灣闖入立法機關的例子,可茲借鑑。

一,美國打壓毫不手軟。香港判處闖入立法會者,刑罰最高的那個林錦均,都只是坐牢7年10個月。但美國法庭判處2020年1月闖入國會山莊的暴動者,重罰那一批就由判刑18至22年不等,當中最重的是右翼團體「驕傲男孩」的領袖塔里奧,他甚至不在國會山莊現場,但被指為遙控鼓勵他人加入,就此判處22年監禁。

當日美國國會山莊的暴動,暴力程度比香港低,並無暴力衝門那種行為。示威者進入國會內仍沒有好像香港塗污區徽那種褻瀆國家的行為,但其中一個退休女兵示威者已經被國會保安當場擊斃,其餘的示威者就判重刑。

闖入立法機關,有侮辱政權、推翻憲制的味道。當時美國的右翼示威者就是不滿特朗普敗選,認為選舉舞弊,是想透過闖入議會示威,推翻選舉結果。事件背後的政治含意,等同透過群眾運動發動政變,想推翻合法產生的政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行動最後達不到推翻政權的後果,參與者就落草為寇,被重判入獄,亦是合理賽果。

二,台灣縱容太陽花學運。闖入立法機關的另一個經典情景,是2014年3月台灣一批激進學生,以反對當時執政的馬英九政府想與大陸簽署服務業貿易協議,闖入台灣的立法院,長期霸佔,逼使國民黨政府停止服貿協議。

事件背後充滿了民進黨發動學生衝擊政府的影子,因為兩年之後就是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時計劃參選的民進黨蔡英文並無十足勝算,所以大力鼓動反共議題,激起台獨情緒,太陽花學運佔據立法院事件十分成功,兩年後蔡英文勝選,民進黨亦投桃報李,在多個選區讓出席位給發動太陽花學運的激進學生領袖參選,結果激進學生只組成了一年的政團時代力量,在2016年的立法院選舉中獲得5個席位,一度成為台灣立法院的第3大黨。

從結果倒推,這班學生根本就是由民進黨發動出來的政治刺客,勝者為王,就得到政治分贓。當然最後時代力量上了位也坐不住,之後内鬥式微,這背後有沒有民進黨兔死狗烹式的暗算,也颇堪玩味。

結論是各地闖進立法機構的暴動行為,背後充滿了政治算計。以2019年7.1 闖入香港立法會為例,背後既有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大陸發動貿易戰,想借香港向大陸施壓; 亦有台灣的蔡英文選情落後於韓國瑜,借香港爆發的巨變為自己的選情推波助瀾。殘忍點說,香港的一班激進人士,「人出口佢出手」,結果政變不成,推翻不了特區和中央政府,如今鋃鐺入獄,也屬題中應有之義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