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人改名博大精深 明代皇族名字看似「元素周期表」

歷史長河

中國人改名博大精深 明代皇族名字看似「元素周期表」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人改名博大精深 明代皇族名字看似「元素周期表」

2020年02月05日 10:00

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古人經常改壞名,看來信手拈來,卻可能是刻意。

俗語有云:「賤名好養活」,就連帝王都起了一些難以啟齒的小名。老一輩人通常信奉,取一個不太好聽的小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

古代人看來熱衷取賤名的習慣,從民間到皇室如是。看看歷史記載,春秋時期,晉文公之子晉成公名姬黑臀、衛殤公的父親叫姬黑背、晉國大夫魏犨(chōu)、秦宣太后的男寵魏丑夫,還有戰國時期的兵法家孫臏、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漢武帝小名劉彘、西漢大將軍叫陳豨、漢武帝小名劉彘……

明人繪孫臏像 (網上圖片)

明人繪孫臏像 (網上圖片)

晉文公之子姬黑臀,據說因他出生時屁股有黑痣而命名之。另外也有黑背、黑肱、黑肩等等,命名的邏輯都是一樣。至於魏犨,「犨」有牛喘氣之意;而魏丑夫嘛的丑,即是「醜」,即魏家出了一個醜百怪了;孫臏,據《素問》載:「刺膝臏為液,為跛。」原名孫伯靈的他因受過臏刑變成跛子,故名為臏,這不是好東西啊。劉肥看來平淡無奇,但也不能說好。至於劉彘的「彘」為小野豬;陳豨的「豨」為大野豬……總之生理特徵、家禽家畜等等看來信手拈來。他們卻有名有姓,記在史冊。

清人繪屈原像 (網上圖片)

清人繪屈原像 (網上圖片)

據舊有傳統之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字二十歲舉行冠禮,並取字。所以古人不僅有名,且有字。隨著文代演進,皇室、貴族取賤名越少,取名字更講究,逐漸成為有趣學問。比如「名」及「字」會互相呼應:屈原,為名平字原,「平」和「原」原本是同一意思;諸葛亮字孔明,「明」「亮」相輝映;李白字太白,結果字比名更白。

一旦有些認為自己的名字太過火,取字會刻意平衡,比如韓愈字退之,「愈」有超越、勝過之意,而退之則有謙遜退讓的意思,一進一退,成「中庸之道」。

李白畫像 (網上圖片)

李白畫像 (網上圖片)

同時改字也可看出古代宗法制度留下的線索,兄弟間很講究排序,排行最大、排第二、第三、第四,卻以「伯、仲、叔、季」比較含蓄來展現,劉邦本名劉季,就有在家中排第四的意思;孔子字仲尼,是因為他在孔家排行老二。三國時期「馬氏五常」。以及東吳孫權家: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魏晉司馬家「八達」,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司馬孚字叔達,後面還有季、顯、惠、雅、幼,長幼有序。

此外,還有以古代中國哲學「五行」來命名的,望「五行互補」,明太祖朱元璋的家族就是如此。朱元璋自己原名為朱重八,他爺爺叫初一,老爹叫五四,三個哥哥則叫重四、重六、重七,這種草根方式是因為元朝不允許庶民取名字,據俞樾《春在堂隨筆》載:「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當朱元璋登帝位,隨即用五行哲學命名法—朱家子孫必須遵循五行相生原則的規律一直循環:可見綜觀明朝歷代皇帝,都是嚴格遵守太祖規矩—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朱祁鈺(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朱元璋,還要求直系子孫名字不能重複,當五行偏旁常用漢字不夠用,只好轉向生僻字,比如朱慎鐳、朱仝鈮、朱彌鎘、朱成鈀……這樣一套科學的命名系統,有便於取名、檢索、排輩的優點,堪比當今「有機化學命名規範」。結果這一些有如化學成分的「字」,成為現代「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錫」「鉻」「汞」「鈉」「鈷」「鈰」「鉀」「鋅」「鑭」「釙」「鈦」「鋰」「鎘」「釩」「鏻」「烷」「烯」等等,這些都是明朝王爺名字會有的字。

清代化學家徐壽等人,在確定「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時,除了造了一批字如氫、鈣等,還用了大部分中國古代一些金字旁、火字旁的生僻字,於是整個明代的王族就被「招募」起來「廢物利用」。其實,朱元璋為子孫「造」的字,在漢代的《說文解字》、南北朝時期的《玉篇》、宋代的《廣韻》和《集韻》裡面都能查到,只是朱元璋收集起來而已。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